中央巡视组反馈七地情况 湖南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突出
秦夕雅
中央第二轮巡视组所进驻的10个地区和单位中,已有7地完成了巡视反馈。
近两日,湖南、新华社、山西、安徽等四地集中释放第二轮巡视情况反馈,之前已公布反馈信息的地方还有云南、商务部和三峡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七个被巡视点均收到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并转交中纪委、中组部等有关方面处理;同时,七个地区或单位均暴露了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问题。
均收到领导问题线索
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始于去年10月底,进驻被巡视点为期2个月。
按照巡视流程,被巡视点将在反馈后2个月内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整改情况,并按要求适时向党内和社会公开,领导小组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目前中央巡视组的权威很大,应该说巡视的环境非常好。”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陆群看来,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要克服两个问题,一是“说情风”的干扰。巡视组毕竟不是办案机关,主要职责是发现问题,不是查处问题,而发现的往往是表面的、皮毛的问题和线索,很容易在“说情风”中被忽略。二是腐败集团的抵制。地方一些腐败分子非常害怕上级巡视组的巡视,在巡视前和巡视过程中,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掩盖真相,混淆视听,堵塞言路,给巡视工作制造一些障碍。
从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看,第一轮所至的10个地区和单位中,9个巡视组交出“问题清单”,同样带回一批官员的问题与线索。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第一轮巡视结束后,在被巡视地区或单位中,至少有6名副省级以上官员落马。其中,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是被官方确认因“中央巡视”而案发的副部级官员。
选人用人成共性问题
综合七地的巡视反馈情况看,七个被巡视点均暴露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共性问题。
安徽省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等方面以权谋私”;山西省“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新华社的措辞较轻:“选人用人不尽合理,人事档案管理不严”。而三峡集团“选人用人工作问题比较突出,工作程序缺失,个别领导人员带病上岗,一些关键岗位长期不交流”。
湖南省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更为突出。
2月24日上午,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陈际瓦在反馈意见时称,“对一些干部使用把关不严,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机构改革滞后,干部超编超配问题严重”。
在巡视组反馈上述意见的前一天,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湖南清理、规范了976名违规兼职“厅官”。
上述报道称,目前,省直部门72名省管厅级领导干部长期调动工作不转工资关系得到清理纠正。省直部门清理规范厅级干部违规在社会组织兼职976人,清理机关违规长期借调人员1100多人。按照湖南省的部署,此次集中整治将一直延续到2014年年底。
除此之外,中央第十巡视组还反馈了“衡阳贿选、党政机关办企业、收受红包”等其他问题,包括“党政机关办企业、利用行政权力参与经营较为普遍,政府审批事项多、机关乱收费、一些干部索拿卡要、收受红包问题比较突出,有些领导干部与私营业主搞权钱交易,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和国有土地出让,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子女经商提供便利,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作风转变不很到位,兴建楼堂馆所”等。
●湖南省巡视情况
没有及时发现和预防衡阳贿选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与私营业主搞权钱交易,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和国有土地出让,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子女经商提供便利,兴建楼堂馆所;
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机构改革滞后,干部超编超配问题严重。
●山西省巡视情况
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利益,查办案件工作和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管有待加强,尚未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有的地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观摩中存在攀比浪费现象;
一些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调整比较频繁,有的地方超职数配备和高配领导干部,一些干部档案存在不清、不实、不真问题。
●新华社巡视情况
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隐匿收入、虚列支出等问题;
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
选拔任用干部酝酿沟通不够,选人用人不尽合理,人事档案管理不严;
采编系统、营销系统、市场化运营系统存在党企不分、事企不分现象,容易诱发腐败。
●安徽省巡视情况
少数领导干部在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建设领域和选人用人等方面以权谋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易发多发;
选人用人工作统筹性存在不足,有时酝酿沟通和讨论干部事宜不够充分。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