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2014:江平

法学泰斗江平对话新浪:司法独立须“去行政化”……

动画视频 : 被关进笼子的欲望

2013年是中国官员的禁令之年。禁令之手能否制约权力?

图片故事 : 中国公务员

公务员的一天,是怎样的一天?他们的生活,有多大区别?

中部4省地方团共同发声 欲求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2014年03月04日0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慧 申俊涵 长沙报道

  继2013年两会之后,地方代表团(小组)又将在争取城镇化试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方面“共同发声”。

  2月28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书记市长长沙再聚首,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二届会商会(长沙)宣言》。

  从湖南省发改委主任履新长沙市长的胡衡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今年两会期间四省会城市仍将共同“发声”,继续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同时,这位新任市长也畅谈了对长沙科技创新、环境治理和财力运作上的看法。

  《武汉共识》进展

  《21世纪》:去年四省会城市达成了《武汉共识》,目前做了哪些实质性的工作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胡衡华:《武汉共识》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方面,首先是构建了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总体战略合作协议和11个分项协议,建立了市际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国家发改委也对四省会城市合作给予肯定和支持,正在抓紧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规划》;

  然后,在经贸合作上更加深入。建立了会展联盟、餐饮联盟、旅游发展合作组织,推出了旅游优惠联票及旅游宣传片;三是社会事业合作全面加强。实施教育合作项目和医疗资源的共享等;另外,在环境治理合作方面也有序展开。

  《21世纪》:去年四省会城市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案》,接下来的全国人代会上,四省会城市是否会再次共同提一份议案,关注的重点会是哪些?

  胡衡华:根据四省会城市协商,今年我们将共同“发声”,继续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小组的建议案已准备好了,重点提出要争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力打造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标杆。并且,争取国家及其部委给予重大基础设施布点支持、重大产业专项布局支持和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支持。

  政府创新杠杆

  《21世纪》: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开放融合、创新发展”,下一步,长沙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打算?

  胡衡华: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推动。长沙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40.4亿元、增加值1499.2亿元,均增长19.1%。下一步,长沙重点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力推进科技创业和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四个方面着力创新。

  《21世纪》:去年长沙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2.7%,创新发展需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长沙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胡衡华:转型创新发展,工业是主战场。我们要通过转型创新,破解工业发展瓶颈,提升工业发展竞争力。同时,我们也要发挥政府杠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且我们也需要调优工业结构,以及加快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商务、3D打印、两型住宅、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

  也不能“谈债色变”

  《21世纪》:根据环保部的通报,长沙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并不乐观。下一步,长沙在环境治理方面,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胡衡华:首先,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环境品质的新要求。政府绝对不能回避环境问题,必须顺应人民诉求,采取有力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其次,我们要大力开展“清霾”行动,深入推进“清洁城市”建设。最后,我们要强力推进省政府湘江流域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开展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排水口截污改造等工作,还湘江“一江净水”。

  《21世纪》:长沙已经进入地铁时代,并且有多条地铁正在建设,资金压力比较大。长沙在财力上如何实现保运转、保重点与改善民生的平衡?

  胡衡华:一方面,要坚持当前供给与长远发展的平衡。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注重合理分配好蛋糕,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以有限的财力办更多的事情。在财力分配上,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民生优先。只要是与民生相关的项目,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二是发展导向。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把财力投向基础性、先导性的重大项目,支撑经济长远发展。三是厉行节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节约出来的钱投向民生和建设、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另一方面,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当前长沙正处于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关键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仅仅依靠当期财政去支撑这么多的建设任务,不仅不可能,也会影响建设质量。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更多地依靠市场的手段,向市场进行融资,解决好发展中“钱”的问题。既要控制好债务风险,也不能谈“债”色变,充分发挥好各种融资平台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进行适度规模的融资,严控债务风险。同时,积极探索市政债券、“可续债”等多种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更多资金。(编辑 衣鹏 张凡 谭翊飞 申剑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两会排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