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对话新浪:改革需要和人民互动……
2013年是中国官员的禁令之年。禁令之手能否制约权力?
公务员的一天,是怎样的一天?他们的生活,有多大区别?
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京津冀一体化”进展如何?三地是否存在利益争夺?昨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发改委主任张志强和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厅长王昌。
“国家发改委着手首都经济圈编制”
新京报:京津冀都市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多年,目前进展如何?
张志强: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的。此前由北京牵头,联合河北、天津提出了规划的初步方案设想,报国家发改委审查研究。但之后觉得还是由更高部门来协调更好,光靠三个平起平坐的省级政府提出方案,效果不好。为此,国家发改委已经着手首都经济圈的研究编制。
新京报:编制的进度怎么样了?
张志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在我国是提出最早的,也是进展最慢的。全国陆续提出并出台了若干个规划,但这个还没出台。为何如此?我认为一方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关于如何发展的概念过多,不清爽。
“三地应以经济圈的视野看各自发展”
新京报:天津具体做哪些工作?
张志强:首先还是要国家层面落实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起因,还是要解决首都城市病严重的问题。为此,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到底怎么调整?哪些保留、加强?哪些则需要转移?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北京就是四大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里没有提经济中心,相反,对天津的定位,则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因此,北京一些产业可以考虑转移。
新京报:对于北京的人口疏解,天津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张志强:产业过去了,人口自然就会减少。北京的问题,最根本就在于人口太多,当务之急是将一些不适合的功能疏解出去,把人口增速降下来,这样对北京而言是解放也是解脱。比如北京有大量IT行业的工作人员,如果这些行业向北京周边的津冀转移,人口自然就能疏解出去一些,而且这些行业也不存在必须在北京才能发展的问题。
新京报:你认为这种疏解模式有难度吗?
张志强:城市功能的疏解,最主要的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当然,我认为三地的政府应该更加开明,以经济圈的视野来看待各地的发展,并做好、落实好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北京天津等能否实现均等化?比如医保互认;养老保险提取更便捷;在天津和北京机动车都限购、限行的前提下,两地车牌能否互认?这样无论是北京到天津创业,还是天津到北京生活,都会更加便捷。
“建议建天津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
新京报:交通是否会影响两地的协同发展?未来有哪些设想?
张志强:目前两地的交通已经比较便捷。在未来的发展上,建议将蓟港快铁延伸至北京平谷,与北京城铁网连接,推动京台高速、京秦高速、京港高速、唐廊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京津一小时紧密圈,实施天津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项目,统筹考虑首都机场,首都二机场,天津滨海机场资源,给天津增加更多的国际国内航线,将北京部分航空和铁路货运交通功能疏解到天津。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