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盼望的改革红利还没实现,这对2014年影响很大”
“我是小明,草根小明一枚”“对于生活,我想对两会说……”
知道谁在代表你么?是否投过票?许多神回复值得回味和思考。
中国网事:“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
新华网北京3月7日新媒体专电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
“有人认为这一数字与市场预期差别较大,还有机构预测地方债是50万亿元,但他们都是‘预计’‘估计’。审计署是通过对245万笔债务、逐笔核实审计,绝对有可靠的数据支持。”7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面对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董大胜说,当前一些地方的审计工作的确会受到干扰,有的部门“屡审屡犯”也有制度安排上的原因,但总的看来,30多年来,中国审计的范围和深度一直在稳步前行,“就发挥作用而言可以说在国际上走在前列”。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累死了”
回顾去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董大胜给出了三个字的评价:“累死了!”
他说,去年这次审计,全国共动用5.44万专业审计人员,历时两个月,这次审计不仅做到了公开、透明,也遵守独立审计的要求,“每个省都公开了自己的情况,这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审计,不会每年都搞。”
“大会战”不能每年都举行,就需要地方政府编好综合财务报告。但在董大胜看来,地方审计工作的确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和制度性缺陷,“比方说一笔中央财政资金划拨到地方被挪用了,地方审计部门发现了,但地方政府说这个不能说,说了财政部下次不给你了,这就是个典型例子。”
此外,上级部门为了防止预算超标,向下级部门乃至下下级部门转移开支的情况不经审计也难以察觉端倪。董大胜说,有时一级预算单位不仅向二级单位转移开支负担,甚至向三级单位转移,“还有接受企业赞助的情况,我们努力在审计中发现这种情况,但没接受审计的单位就发现不了这种情况。”
审计制度完善仍有空间可为
如何尽可能堵住地方审计工作的漏洞?
在董大胜看来,短期内指望通过改变我国审计制度总体框架、实行“垂直管理”并不现实。他说:“现行审计体制是宪法规定的,修改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能够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做好审计工作,比方说上级审计机关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班子任命经过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同意,他们的业务工作向本级政府报告的同时也要向上级机关报告,我们对下级机关审计的项目做出一些要求。”
董大胜说,这种带有监督性的指导不是一纸空文,“比如有个地方要任命审计厅的副厅长,但我们审计了解这个人廉政方面有问题,不合适,就没任命。”
在审计整改方面,如何堵住机制漏洞,减少因制度设计缺陷而引发的“屡审屡犯”问题。董大胜说,现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99%以上,但有些问题属于体制、制度安排不合理造成的,难免出现屡审屡犯的情况,这需要在体制机制完善上进一步下功夫。“比如有些部门的工资津贴、补贴,财政在拨付的时候预算资金不足,只能让部门自己找钱,有的部门找不来钱,挪用其他经费,这属于挤占挪用,但工资标准定了以后不给谁都不行,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制度完善来解决。”
今年审计部门依旧很忙
在回答“今年国家审计署要干什么”时,董大胜列出了一长串工作。他说,今年国家审计署要对财政部预算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对发改委安排投资情况进行审计,对三十多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对多家金融机构和十多家国企的领导人进行责任审计,此外还有对三位省长的例行责任审计。
就当下各界普遍关心的社会抚养费问题,董大胜说,由于这一收费主要是地方的收入,中央财政层面是没有的,审计署没有掌握这一款项的全国审计情况,“但是我们注意到社会对这个问题很关切,地方目前没有把这个资金单列出来,我们会在对卫生部门的收入和预算支出进行审计时,把这个作为审计项目。”(记者徐蕊 王攀 冯雷 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