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盼望的改革红利还没实现,这对2014年影响很大”
“我是小明,草根小明一枚”“对于生活,我想对两会说……”
知道谁在代表你么?是否投过票?许多神回复值得回味和思考。
小丫跑两会:武汉工人村里的安居梦
【武汉青山区30多平方米的棚户房内蜗居着祖孙三代5口人,他们需要常年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搬迁梦何时能圆?】
在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基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建设的需要而聚焦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他们住在临时简易居住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棚户区。武汉青山老工业棚户区就是如此。那里有上万户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不到50平方米,条件十分简陋 ,从2007年4月开始,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开始改造,经过6年分期分片的改造之后,现在还剩下2000多户人家等待拆迁。
30多平方米的蜗居住五口人 棚户区居民渴望安全、卫生、舒适的住房环境
在武汉青山区这片工矿棚户区,我们见到了66岁的夏谋阶,他1966年进入武汉金属容器厂工作,一来就住在这一片棚户区里 ,前后换了三次住房,却都一直没离开过这里 。
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居民夏谋阶:这就是我们的客厅,一般的不来客,你想招待一下子,坐都坐不下,不管是天冷也好,天热也好,来了客人就到院子里吃饭,所以说这个客厅,我实际上跟你讲,这根本算不了客厅。
老夏这间30多平方米的蜗居里,挤着住了祖孙三代五口人。为了让孩子们住得宽敞点,他和老伴挤在一张不到一点五米宽的床上。而所谓的厨房和浴室,都是在外面自己搭建的,在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便。
老夏:在这洗衣服。
老夏老伴: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屋,洗澡,退休了没有位置洗澡了。这里面洗澡间。
就在这局促的空间里面,夏师傅一家尽可能的利用所有能利用的空间。但是,其它的还好将就,只有上厕所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从他家到距离最近的公厕,也要将近一百米。
老夏:不方便有时候不光是小便,有时候大便也在里面,因为厕所太远了,冬天把衣服都穿了,再起来,那多长时间了,所以很不方便。
老夏说,多年来自己已经习惯了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只是这周围环境的脏乱,非常影响他们的生活。这条家门前的排水沟不仅藏污纳垢,而且还有老鼠和蛇出没。
老夏:这个明沟耗子就多了,耗子多了,我们只能全部都盖起来,盖起来耗子就少一点,不然的话耗子就猖狂得很。
老夏老伴:我们家的鞋子都被咬破了,在里面下崽。
老夏说,每天晚上12点左右的时候,他都要揭开盖子检查一下,担心会有老鼠等小动物爬进家里。不过这些盖子也直接影响了雨水的排泄,去年7月份,武汉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整个棚户区里更是屋里雨水倒灌,污水横流。
老夏:你看那个墙都搞了几次还是垮,这就是潮湿,粉刷的墙粘不上去,所以说这个房子对人的身体相当不利。
在老夏生活的这片棚户区里,道路弯曲狭窄,房屋低矮破旧,每天家家做饭炒菜,油烟缭绕,老旧的房屋里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老夏:你看我们这房子都是几十年的,又没有维修。那就是油毡子,那就是掉了。有时候小孩子在这里堆着树叶子玩火,就可以把这个房子燃着了,整个这一片就完了,因为救火龙进不来,消防车进不来。
夏天担心下雨,进入冬季以后,老夏和他的邻居们最担心的就是防火的问题,水与火已经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
事实上,早在2007年,青山区就已经启动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现在已经有8000多户棚户区住户住进了新楼,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邻居、老同事一个个的搬进了新居,老夏更加期待明确的搬迁时间 。
老夏:你看到那一片楼房,又美观,又整齐,又好看,原来要跟我们棚户区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它的居住条件,已经是从一个地上到了天上,我们现在还是这样,下雨就漏雨,下大了就淹水。
1980年搬进来的时候,老夏在门前栽了一棵梧桐树。如今34年的过去了,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它见证了女儿的出生、结婚、生子,也承载了老夏搬进新居的梦想。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有个大一点的餐厅,能让家人朋友一起坐在饭桌前,好好吃一顿团聚的饭。
老夏:我觉得把餐厅搞得稍微富丽堂皇一点,我就把我的亲戚朋友都请来,我说再也不要让你们在外面吃饭了,让他们来跟我共同享受住进新房子的第一顿美餐。
夏谋阶告诉我们,现在他稍感欣慰的是,按照区里的整体规划,他们的新房有希望在年内动工,搬进新房的日子终于可以倒计时了!
夏谋阶亲手栽下的梧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这颗大树见证了两代人在这里出生,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家庭对于新居的渴望,他们的愿望将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呢?
王小丫:从2007年开始,武汉市启动了实施青山棚户区改造,规划兴建临江港湾和青宜居等两个小区,陆续搬迁的了1万多户居民,他们的新小区,新家园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正在产生怎样的变化?
昔日棚户区今变高楼大厦 改造工程让居民住上满意新房子
今年61岁的胡德江已经在青山区的棚户区住了整整40年,他的房子现在已经被拆迁,他现在住在临时的租住地。
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拆迁居民胡德江:他们要拆迁之前通知我了,我就找到这里来了。因为我儿子要结婚了,谈了朋友了,我把装修费装到那里面,那里面要拆迁我划不来,再一个结了婚以后孙子上幼儿园方便一些,这样才走过来的。
2010年,胡师傅居住的棚户区纳入了武汉市青山老工业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计划,他以前居住的棚户区已经被拆迁,新家正在建设之中,他对建设中的新家非常的期待。
原先比工人村,高的高,低的低,搭的棚子要强多了,现在青宜居的房子都集中在一起去了,环境要强了,那些工人生活住了30多年,35年,那都是红砖搭的。
胡师傅的新房就是在原来棚户区拆迁后的地方新建起来的,由于距离不远,胡师傅几乎是每天都要去了解一下新房建设的进度,他热情地邀请大家一起去看看。
物业公司经理:你好,老师傅,请问有什么事?
胡师傅:我来看房子,没有家钥匙,我急于求成,我在外面租房子。
物业公司经理: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胡师傅:我非常高兴,你们这环境蛮好。
物业公司经理: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你要这样子,因为我们的房子交付时间还没有到,所以说我还是给您开一个便利。
胡师傅的新家就在眼前的这个刚刚建成的小区里。新房的验收还没有结束,还不能让业主参观。但了解到老胡那种迫切的心情后,所以也让他看了看他的新房。
胡师傅:来,进来。
物业公司经理:您看看房子朝阳,空气阳光各方面都不错。
胡师傅:这是厨房。
物业公司经理:对,您的厨房,全新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煤气表,我们基本上已经装备了。
第一次进到自己的新家,61岁的老胡兴奋的像个孩子一样东瞧西望,逐一仔细的查看每一间房间。站在新房的阳台上,望着自己曾经住过的棚户区现在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老胡特别感慨。
胡师傅:天一州大桥,铁路、公路两用桥,这是过江的,这是高中,这是初中学校,这是小学在这里。我原先的老家在那边,这儿的环境可以。
工作人员还告诉了老胡一个让他特别高兴的消息,3月底他就能拿到新房的钥匙了,他将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搬进这个新小区。
在青康居的对面,是已经建成的青宜居小区,对于新的居住环境,原本也生活在棚户区的俞望香和爱人,感觉就更真实了。
武汉市青宜居小区居民俞望香:来到这儿以后,有了这个政策以后,很高兴,我起码上厕所不用出去,我楼下下雨,我买点菜丢到屋里做,个把星期没得关系。
武汉市青宜居小区居民余敦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刚才讲的那样的环境,现在屋里干干净净,没有虫子,那个时候什么都危险,不是怕老鼠就是怕虫子,现在连苍蝇蚊子都没有了。
说起现在的住房,俞望香夫妇似乎有很多话想说。小区周边一应俱全的配套设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2007年4月,武汉市就启动了青山老工业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在青山区工人村地区利用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先后建成了临江港湾、青宜居、青康居3个大型还建小区,拆迁安置涉及11142户家庭、常住人口接近4万人,约占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2010至2013年武汉市共下达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52个,计划拆迁棚户区居民11.85万户、1440.41万平方米。截止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4.53万户。
王小丫:看到这些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新小区,我打心眼儿里替他们高兴。但是跟其它城市一样,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大规模投入会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新的债务风险?在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棚户区改造定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设计建造应以人为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走以人为本,遵循发展规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认为,棚户区改造一定要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应该是综合地利用土地,而不是说在棚户区上就建一些低收入的房子,相反是把棚户区这块地,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的需要,把它综合开发,既有商业的用途,也有公共设施。
对于棚户区改造之后的新社区,李稻葵委员建议,应该实行低收入群体和其他收入群体的混居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国外的经验表明,低收入人群最好不要把他们单独地孤立起来,在城市中间形成一个低收入岛住在一块,这个不好,这个对于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比较好的办法,是有一定的混居,就是低收入人群住的房子和中高收入人群住的房子要有一定的混居。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虽然棚户区改造是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但在设计建造时,也要以人为本。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这种设计不能求户型很大,不能求档次很高,但是要求设计的尽可能的还是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在棚户区改造的这个概念上,它提供的是中小户型,但是还是尽可能地按照人本主义这样一个考虑,尽可能的使入住人感到满意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