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早晨,兰州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短信,告知今天早上7点,兰州市政府正式解除了西固区的应急供水措施,这是兰州最后一个结束应急供水的城区。
至此,兰州全市的自来水供应已全面恢复正常。
表面上看,此次兰州水污染危机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留在公众心中的疑问仍未消除。
14日上午,5位兰州居民对涉事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提起了诉讼。但兰州市中院拒绝了这一起诉状,理由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55条”。(新浪编者注——民事诉讼法第55条内容: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源:最高法网站)
“这次苯超标与3月的异味没有必然联系,完全没有联系。”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在14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他表示,3月发现自来水有异味后,水厂立即对水质取样并作了106项全面检测,“负责地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检测是合格的”。但当时并未能找出异味产生的原因。
此后,威立雅水务集团将取样水送至中科院生态研究所化验。“异味”的来源很快被锁定为黄河支流湟水河的冰雪融水。“冰雪把树棍、草根、藻类压在下面,经过一个冬季的发酵腐蚀产生了‘异味’。”闫晓涛说。
那么,此次水厂检出苯超标到底源自偶然还是必然呢?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闫晓涛坦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只有每半年一次的全面检测,才会检测苯是否超标。
而水务公司日常的检测只针对浊度、菌落总数等9项内容,并不含对苯等有害成分的检测。
既然苯是半年度检测时偶然发现的,那么饮用水被苯污染究竟有多长时间了呢?
按照威立雅方面的说法,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饮用水至少在3月8日之前是没有被苯污染的。但是,之后到底什么时候被污染,已经无从考证,直到4月10日17时被检出苯超标。
该水样是4月2日取样的。换句话说,到4月10日,兰州人已经最少喝了8天含苯的水,最多有可能持续了一个多月。
事实上,此次苯超标事件发生后,公众即将质疑的矛头直指中法合资的威立雅集团。2006年9月15日,兰州供水集团对45%的股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最终威立雅以17.1亿元中标,净资产溢价率达280%,数倍于招标竞争对手。
而按照当时的兰州水价,威立雅数十年内难以收回投资。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除了提高水价,兰州威立雅还能靠什么收回投资?”
苯污染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天,兰州市主要领导曾询问“法方有没有责任?不要以为光是来收钱的”。
有公众质疑,合资后威立雅集团光涨水价不投入。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提问时,闫晓涛回应称:“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管网建设不是没有投资,实际上这两年都在陆续投资,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搞管网建设。”
“自流沟的设计寿命多少年?是否超期服役?”记者追问。
闫晓涛告诉记者,自流沟建设于1955年“一五”期间,按照标准使用寿命一般是50年,但目前已经使用了60年了。
他透露说,该公司于2003年和2007年,两次对自流沟进行了维修检测。“检测结果这条沟是可以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泡在水中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养护。”闫晓涛说。
他补充说:“钢筋混凝土能不能用?能用多少年?到寿命期限后要进行检测,检测确认可以使用,就可以使用。如果在50年之内不合格,我们仍会炸掉它,重新建沟。”
这位负责水厂检测的副总经理还表示,目前1、2号自流沟并未受到污染。“1、2号自流沟周围从探坑的水来看是很清澈的。在工作中,只要是有一点点危险,我们都要把它消除在萌芽当中,避免再次发生危险。”闫晓涛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2003年,该公司就已经发现了自流沟伸缩缝的老化现象,但只是对部分自流沟的伸缩缝进行了修补。
“当时也在周围打了探坑,没有什么发现。”闫晓涛说。
4月13日,官方的初步断定是,兰州自来水中的苯超标的源头是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本报兰州4月14日电
(原标题: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未了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