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3名渔民遇台风被困 胡春华彻夜等待消息

2014年07月22日04:38  金羊网-新快报 收藏本文

  ■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郑光隆 徐丽欣

  在与有记录以来最强台风的对抗中,湛江交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零死亡”答卷。对于这样的防灾成果,当地机关报《湛江日报》昨天使用了“奇迹”这个评价极高的词语。

  湛江当之无愧。去年9月22日晚,14级强台风“天兔”在汕尾登陆,造成广东25人死亡;今年7月11日,超强台风“浣熊”登陆日本,中心最大风力15级,造成数十人伤亡。7月15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菲律宾,中心最大风力15级,带走77条生命。7月18日晚,再次加强的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湛江,中心最大风力17级,带来长达10多小时的狂风暴雨。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仗”

  18日上午10时,广东省省长、应急委主任朱小丹出现在省防总亲自指挥防御“威马逊”时,所有人已经意识到此次台风的危险程度。就在当天凌晨,省气象台把“威马逊”提升到超强台风并预测最大风力可能达到17级。当日下午5时朱小丹又马不停蹄赶到湛江,靠前指挥。随后,省委书记胡春华也来到省防总坐镇。

  “这是非常罕见的”,在三防办工作了13个年头的尹沛华说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仗”。

  省委书记彻夜等待消息

  23名被困渔民消息,让省委书记胡春华牵挂了整整一夜。

  18日下午6时,位于麻章与雷州交界处的通明湾里,23名渔民因牵挂渔船迟迟不肯撤离,被困渔船。省委书记胡春华获知险情后,当即指示要确保被困渔民生命安全,尽一切条件开展救援。

  在此期间,胡春华书记与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保持热线联系,多次致电询问救援进展。

  “我不关机,随时打给我。”尹沛华转述称,当时省委书记胡春华明确表示,要整夜等候23人上岸的消息。

  19日清晨7时25分23名渔民上岸。收到渔民安全上岸的信息后,胡春华很欣慰。

  18年前遇台风有血的教训

  18年前超强9615台风“莎莉”,曾令湛江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1996年9月9日上午11时,“莎莉”在湛江吴川市吴阳镇沿海地区登陆。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此次共造成了湛江359人死亡。

  对于“莎莉”的等级,有民间人士曾测出了“71米/秒”的恐怖风速,但这一数据未被官方采纳,“因为当时所有官方的测风仪器都坏了,只定格在‘48米/秒’上”,尹沛华说。

  “零死亡”的制度保障

  尹沛华表示,经历过“莎莉”之后,让整个湛江都警觉起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如此。他认为,制度建设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应对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没有一套“一插到底”的、高效的动员体系,想要把伤亡人数降到最低,是不可想象的。

  尹沛华给记者拿来了今年4月刚刚完成的一份《湛江市防风应急响应手册》,在这份手册里,把台风登记分为4级并分门别类地标明了不同级别的台风下,36个部门和单位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工作。

  “没想到,这个手册今年就派上了用场。”尹沛华表示,预报台风等级为17级以后,湛江把动员令下达到了每个村、每个角落,“执行到位,才最终确保了‘零死亡’。”

  “‘威马逊’登陆湛江后共造成了湛江241.7万人受灾,如今台风过境已经3天,发现不少的伤者,其中不乏重伤者,随着救援深入,不排除未来会有死亡报告,但目前确实没有收到。”尹沛华说。

  尹沛华最后表示,近4年湛江每年都遭到12级以上台风的袭击,都一直保持“零死亡”纪录,他也觉得这是创下了防台风的奇迹。

  相关报道

  支持救灾重建

  紧急拨款8000万

  新快报讯 记者占文平报道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财政厅获悉,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及省领导指示精神,广东省财政于7月20日紧急安排8000万元支持“威马逊”救灾复产重建工作。

  据了解,上述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预拨省级救灾复产重建补助资金7000万元,其中湛江市5000万元,茂名市、阳江市各1000万元,由各市统筹安排用于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二是下达自然灾害生活应急补助资金1000万元,其中湛江市794万元、茂名市141万元、阳江市65万元。

(原标题:抗击最强台风 湛江如何创下“零死亡奇迹”?)

(编辑:SN146)

文章关键词: 威马逊 台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谭力年近50离婚迎娶主播并提成县委领导
  • 体育习近平:愿中国办世界杯 盼阿根廷助国足
  • 娱乐曝文章马伊琍现身美国赌场:一直在输钱
  • 财经地方积极救楼市:土地收入占全国财政1/3
  • 科技[第一线] 洛杉矶硅滩:比基尼与创业
  • 博客罗援:中国不能让日本把持话语霸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