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编导感慨:当时领导懂得尊重劳动

2014年10月30日10:55  新民周刊 收藏本文
曾经的《东方时空》引起大量民众瞩目《东方时空》播出时引起大量民众瞩目

  “不正常”令人怀念

  白岩松把《东方时空》最初的那段岁月,称为“一段不正常的岁月”。

  “《东方时空》那个时代不可能重复了,一个人好就留下不好就开掉,现在《劳动法》不许可,十几个人往地下室一住,找个保姆做饭,天天谈工作不顾日常生活?如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时代终于正常了。”白岩松对记者说。

  《东方时空》里的临时工在当时的央视体制里是受到歧视的。王志回忆,“当时我们在台里食堂吃饭,临时工是一个队伍,正式工是另外一个队伍。临时工不能站在正式工队伍里打饭。在吃饭的时候,临时工只能在一楼,正式工在二楼吃饭。进大门要和其他人造访央视一样,填写入门的单子。”

  “我们去台里的图书馆、磁带资料室,临时工只能当场阅览,不让我们外借。看见我当时用大哥大接电话,一个正式工当着我的面,大声对另外一个正式工说,‘看,现在这帮临时工都可以有大哥大了’。当时我听了特别难受。”周兵回忆。

  水均益没有正式调入中央台工作之前,只有一张中央台的食堂饭卡,那上面没有照片,只有名字。“中央台不给你工作证件,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大楼出入证没有,因为我们当时是临时工。”

  1993年,中国的轮船“银河号”在海湾地区被美国军方扣留,美国人声称“银河号”给伊拉克、伊朗运送化学武器。水均益通过电话越洋采访到了代表中国和美国交涉的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沙祖康,但电话采访需要配沙祖康的照片。

  凌晨1点钟,外交部宿舍大院门锁了,水均益翻墙进去,敲响了沙祖康的家门。“门没有开,里面有声音,要求看证件,我把食堂饭卡从门下面的缝塞进去,解释说时间太急,没有带电视台的采访证明,时间太晚我不进屋,只需要沙司长的几张照片就行。”后来,家属给了水均益3张照片,选了一张用在了第二天的节目里。

  孙玉胜为“不正常”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解决临时工外出采访没有证件的难处,制作了“东方时空采访证件”,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接着又和台里保卫处商量,给临时工办理了中央电视台大院“临时出入证”。在经济待遇上,做到了临时工和正式工一样,同工同酬,按劳分配。

  白岩松进入央视不久,就变成正式工,但工作的十几年里,他从来没有去领过那些正式工发放的实物。新闻评论部成立后,取消了给正式工享受的计划经济时代“劳保”、“鱼票”等实物发放,统一折算成钱发给大家,每人都有份。

  如今,许多《东方时空》老人所怀念的,是当时的“不正常”。

  “这是我经历的一个最好的创作期,一个是领导尊重你的劳动。当时领导知道尊重你的劳动,因为他们也是记者出身的。第二,改革需要创新的节目,这个是时代的背景。”时间感慨地回忆。

  当时的领导没有官架子。现在的中央台副台长袁正明,当时是《东方之子》的节目审读人。周兵半夜三更剪节目,累了出来休息的时候,看到时间光着膀子和袁正明打乒乓球。周兵说片子剪完了,袁正明放下球拍就跑过来审片子,“好像大家就是兄弟”。

  白岩松记得有一次《东方时空》的年会节目是让领导“拱猪”。“那是一个尴尬的过程,因为气球很轻,它会偏离跑道,你能够想象这个人在地上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但孙玉胜、袁正明都是很投入地玩。我对他们很亲近很尊敬的看法就是那一刻开始的。”这次联欢会后,新闻评论部的年会,恶搞领导、制片人成为主基调。

  “一年365天,都是这帮地主老财折磨你,有这么一天反过来,长工们折磨地主,形成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我觉得很好。但遗憾的是,2002年年会后,我们恶搞的年会《东方红》视频被人传上了网络,由于社会上的压力,台长下令收回所有年会的碟片、海报,导致带有评论部色彩的平等、前卫、自由、欢乐的主基调年会,再也没有了,那是最后一次。”白岩松回忆说。当时杨伟光已经退休了。

  消失的还有六里桥的集体生活。1994年7月,北京的一场大暴雨,淹了六里桥《东方之子》租住的半地下室。当时周兵看到白岩松、张朝夕等人正在搬席梦思床垫,为他们用衣服把门堵住,不让水淹了宿舍,保住了机房的设备。周兵当时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画面。不久,这个地下室的集体生活就结束了,《东方之子》的办公室搬走了,取消了集体宿舍,时间给大家发放租房补贴。六里桥的集体工作和生活,变成了远去的记忆。

  这些年里,《东方时空》也在不断改变。早期的体制外的“特区”,已经被纳入到央视现行体制中了。

  制片人的权力变小了。因为《劳动法》出台,《东方时空》的淘汰用人制被中止,对外招聘统一由人事部门负责,合同和试用期全都按照法律规定;“英雄不问出处”的现象也没有了,大学本科文凭必须有,普通话不标准不合格,别想当主持人。

  “现在回想我们这批主持人的成长,真是具备天时、地利,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电视台,哪个栏目,让这么多人来尝试,试了行不行是观众说了算,节目说了算。……要是现在,我的普通话肯定没戏,估计不是我一个人没戏,很多人都没戏。”如今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校长助理的王志回忆。

  如今的央视,有了新大楼,看上去,一切都很好,但周兵觉得,有些东西渐渐没有了。“电视的理想,激情、热情,团结友爱,相互支持,对品质的追求,不断的创新,一直做先锋,不喊口号,实实在在地拿出漂亮的节目给大家看,这些东西慢慢就没有了。”

  2000年11月25日,《东方时空》从新闻评论部分离,成立《东方时空》工作室单独运作,时间是总制片人。《东方时空》节目从40分钟扩展为150分钟的晨间新闻节目,每天早晨6点到8点半首播,但这个改革一年后被终止,《东方时空》重回原貌,缩减为45分钟。《东方时空》再次和新闻评论部合并。时间没能够回到新闻评论部,他最后被调到新闻采访部工作,当时的领导不让他再回《东方时空》。

  2008年1月,《东方时空》再次调整,《东方之子》和《面对面》合并,《百姓故事》和《纪事》合并,子栏目《时空连线》扩大为《东方时空》;2009年7月,在新闻频道去专题化中,《东方时空》变成一个当日资讯新闻栏目。

  在时间看来,2000年《东方时空》由150分钟被调回为45分钟后,新闻改革已经名存实亡,《东方时空》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今《东方时空》还在,也只是保留了过去的名字和标志而已。

  2008年12月底,陈虻因患胃癌,抢救无效去世。他的离开让很多在《东方时空》工作过的人伤感,他们终于意识到,《东方时空》这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在陈虻的追悼会上,时间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孤独,“他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在战友没了,战壕也没了,再也没有冲锋了……”

  和老同事们不同,白岩松不愿意总活在过去的记忆里。“回忆《东方时空》,我觉得该思考的是,我能不能做一个很牛的中年人,再过十年、二十年,再去思考,我怎么样做一个更牛的老年人,作为目前仍然在央视的一员,我面对的挑战是,我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能不能像当初我们的领导那样:去给今天的年轻人更多的空间。”(除作者采访外,本文参考了孙玉胜著《十年》、张洁和梁碧波编著《点燃理想的日子》,特此说明并致谢)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徐才厚被开除党籍取消军衔 已患癌
  • 体育国王杯皇马4-1 加杯苏神助攻巴萨夺冠
  • 娱乐央视宣布哈文任羊年春晚总导演 三度执棒
  • 财经速腾车主愤起维权 大众高层称会笑到最后
  • 科技运营商每日少赚1500万:营改增波及
  • 博客杨禹:北京公交地铁票价该涨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4名大一新生打造粉红城堡寝室引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