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00:59 央视

  新闻1+1》2014年11月18日完成台本

  ——为高仓健感伤时,我们在感慨什么?

  (播放导视)

  导视:

  日本影星高仓健去世,享年83岁。

  市民 A:

  觉得挺遗憾的。

  市民 B:

  《追捕》看了很多遍,至少有三遍吧。

  解说:

  形象冷峻,却为人热情;沉默寡言,却性格耿直,他是日本影坛的领袖级人物,他是中国观众心中永远的杜丘。当年杜丘热,中日文化交流热,今日高仓健走,中日之间的冷能何时去除?《新闻1+1》今日关注“为高仓健感伤时,我们在感慨什么?”

  (播放短片)日本电影《追捕》片断:

  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就可以融化在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明白吗?杜丘,好吧,走过去。

  (演播室)

  主持人 王宁: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新闻1+1》。刚才在画面当中的那个叫杜丘的,身着西装的男子,在36年前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有关他的鸭舌帽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而像他一样款式的风衣在一个服装厂生产了十万件之后,半个月就买完了。上海的女大学生会写信到远在日本的他的家乡跟他说,如果你是一位猎手,我愿意让你穿透我的心灵。而更重要的是他在银屏上所树立的那种冷峻和沉默,竟然会成为所有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集体审美。而如今83岁的他离我们而去,很多人都陷入到了沉思和回忆当中。回忆他,还有他所带给我们的那个时代,他就是高仓健。

  首先请出我的搭档白岩松。岩松,你好!

  评论员白岩松:

  王宁你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宁:

  应该说高仓健第一次登录中国大银幕就是《追捕》那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你应该只有十几岁,那个时候你喜欢他吗?你会怎么形容他?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讨论那个时候我的感受,不如说谈我今天知道他离去之后的感受。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开门见山”。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大幕的时候,刚刚开门的时候,在电影的屏幕上我们是开门就撞见了高仓健。因此当今天很多的人发自内心地为高仓健的离去而感到感伤的时候,面对这种特别让人感动的感伤,我觉得作为一个新闻人不得不感慨。

  高仓健记录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直到中段,中日之间被成为“蜜月期”那样的一个走动。但是在今天,中日关系显得非常冷的情况下的时候,不要说回到蜜月期,仅仅说想一下,我们之间能变得更好吗?这是今天我们在为高仓健感伤的时候,也在感慨的东西。

  主持人:

  今天我在看到了有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面写下一段话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喜欢看七八十年代的这本小说,我喜欢《北海道》,我固执地喜欢风衣,甚至会买大一码穿着,我一直在想这些喜好到底根源于什么?后来想了想,原来根源于高仓健和他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电影。是啊,那个时代到底发生过什么呢?让我们通过短片了解。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来自于一篇日本媒体的报道,一下子让很多的中国观众陷入了感伤的情绪。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因恶性肿瘤,于11月10日凌晨3点49分病逝,享年83岁。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说,由于高仓健一生极少公开自己的私生活,也从不炒作,所以他的葬礼是在亲人陪伴下秘密进行的。

  今天,消息传来成千上万的中国观众也以各种方式悼念这位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的日本影星。一贯以沉默寡言的男子汉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为人热情、正派,人情味浓,性格耿直,他的努力让他在日本影坛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云上的人”。

  从影半个多世纪,他一共拍摄了200余部影片,获奖数十次。日本媒体报道说,在拍摄现场,高仓健对年轻后辈从不耍大牌,一贯平等相待。还有日本影人回忆说,高仓健在拍摄时非常会照顾人,懂得怎么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这在日本电影界人尽皆知。

  市民A:

  挺惊讶的,可能他离我的年纪有点远,其它特别的感觉没太有,就是觉得挺可惜的,挺惊讶的。

  市民B:

  遗憾,我祭奠他吧,因为中国和日本的人民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好的,祝他一路走好。

  市民C:

  觉得挺遗憾的,挺可惜的。

  解说:

  眼戴墨镜,身穿高龄风衣,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位老人永远是那个饥谨、冷峻、果敢的杜丘,从1978年认识他,他一直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今天中国的网友在网络上点满了无数的蜡烛来纪念他。

  市民D:

  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他的影视形象一直影响着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也有些影响。

  市民B:

  《追捕》那时候我们看了很多遍,起码有三遍吧。

  市民E:

  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水平还是应该值得尊敬的。

  解说:

  今天下午,著名导演姜文在电影发布会上也表示对高仓健去世的惋惜,他说“我这一代和我妈这一代都是看高仓健电影的,电影对我们认识世界起到很大作用,可能远远超过其他事物”。

  从1978年的《追捕》,一直到2005年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这位老人似乎从来没有远离过中国观众的视线。今天老人去世的消息传来,而影迷心中永远的杜丘却难说再见。

  (演播室)

  主持人:

  一般人都会对于那些我们特别难以割舍的东西难说再见。其实说实话,对于像我和像我一样的生于80年代之后的人们,好像觉得高仓健并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是留念着那个《东京爱情故事》里的铃木保奈美的,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高仓健会让那一代人那么难忘,所以还要请出岩松。

  白岩松:

  我觉得在那样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打开大门的时候,我们居然看到还有这样的电影,那几乎是我们引进的第一部警匪片,而且高仓健迅速地成了那个时代的偶像。尤其是在那个时候又有人提出来,我们要寻找中国的高仓健,让所有中国的男人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得成硬汉。导致那个时候有一个特别倒霉的演员就是唐国强,他被称为反面的“奶油小生”,背了这个锅背了十几年,可见高仓健带给男性的压力。

  另外其实他的搭档真优美,也迅速地成为了大家的偶像。真优美戴的那个帽子被东北人几乎是几夜之间就变成了可以针织出来的帽子,因此大家就管它叫“真优美的帽子”。我觉得它代表了开门撞见高仓健,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最初开门的时候看到新奇的世界有很多是从日本到来的,不管是这种电影,还是其它的一些东西。所以那的确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直到中期的时候,很多中国人共同的一种记忆,记忆难忘啊。

  主持人:

  而且我也看到很多人,给高仓健贴了很多标签,比如说演员、艺术家,然后还有文化交流使者,中国人的朋友等等。在这些标签中,你认为他的这些标签当中,哪一个标签对那个时代是最深刻的?

  白岩松:

  我觉得反过来说吧。今天当高仓健离去了之后,你可以看到,在互联网上新闻下边那么多的留言,大比例的都是为他的离世感到难过、感伤、尊敬,而且都是温暖的留言。你看,在互联网上,相当多的这种网友,对深深地爱过中国的这块土地,而且深深地跟中国人有过很好的交往,并且给很多的中国人留下了非常美好记忆的日本演员,是可以跨越愤怒和情绪,然后用另外的一种温暖去拥抱他,哪怕是一个离去的背影。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中国人的眼睛真是亮,不仅能看到不好的东西,同样能看到什么是好的东西。具有一种跨越的能力,我觉得这一点甚至让你产生一点点信心。如果中日在现在冷冻的之间,有一些人真的能把事情做好了的话,中日关系大有改善的空间,因为中国人明白着呢。

  主持人:

  而且我们也看到确确实实高仓健在拍《千里走单骑》之后,那个小村子被洪水淹了,高仓健还会给他们送葵花子,给他们送信,然后信里面就会说我特别惦念着你们,这些又反映出来高仓健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白岩松:

  我觉得不管是高仓健,还是后来我在日本采访过的,也是80年代日本影界让中国人非常印象深刻的栗原小卷。你想想看栗原小卷在我到之前,很早就已经在门外去等着。而且在她谈论的时候,能从她的情绪里明显地感觉到,她深深地爱着中国人和那段记忆,甚至中国影迷所给予她的回馈是他一生之中的巅峰。在她的房间里到处都能看到很多与中国有关的纪念品合影等等,所以在那个时候交流具有某种双向性。我觉得的确透过今天高仓健离去的时候,你就在感慨,原来我们也曾经很密切地走动过,所以更加为眼前这样一种冰冻,甚至说那个高仓健所代表着那样一种中日走动的时代,有哪些经验?有哪些东西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如果要是破冰的话,我们要回头寻找某种该做好的事情?

  主持人:

  岩松提出来了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了解到,其实在中日关系的蜜月期里面有很多很多有关中日的文化、中日商贸的融合,曾经在那个时代当中,很多人内心当中特别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再通过短片走进那段记忆。

  (播放短片)

  解说:

  高仓健的座右铭是“要走的路,努力往前精进,吃苦耐劳,死而无憾”。他的经济公司说,老人原本准备接拍下一部戏,但身体的健康恶化,让他永远停下了脚步。今天曾经和高仓健合作过的日本女演员加藤登纪子发表声明说,对于1960年代正直青春的她那一年代的人而言,高仓健的为人简直是圣经,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单独对抗这庞大的事理,很努力地在活,给人满腔热情的感觉。她对高仓健的离去感到很难过。而我们对高仓健的回忆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1978年,日本电影《追捕》的上映,可以说让高仓健红遍了中国。

  2006年3月节目资料:

  我在工厂当工人,第一次看到日本这部电影《追捕》,是一个动作片,你知道我们从来没有看过动作片,没有看过这样节奏的影片,所以那时候高仓健的形象就征服了全中国的人,可以说征服了几亿人,十几亿人,他就成为我的偶像。

  解说:

  而后,随着《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日本电影陆续上映,更让高仓健这个来自日本的电影明星,在80年代登上了中国的电影杂志,成为了中国影迷的偶像。作为电影人,高仓健用角色传递着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这与当时的中日两国趋于向好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后,为了加强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认证》、《望乡》等一大批日本电影引进中国。

  2007年《岩松看日本》节目资料:

  日中关系同日美关系是不一样的,因为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而且,当时民间交往也在逐渐增加,所以我想通过政府渠道来恢复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这是当时政治家的一个责任。

  解说:

  1984年秋天,3000日本青年应邀来到中国,举行中日青年友好联欢,这是两国青年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友好交流合作。

  2007年《岩松看日本》节目资料:

  日本演员 栗原小卷:

  我想我以后会在各方面为中日文化交流继续努力,通过加深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希望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能够地久天长,我会为此而努力的。

  (演播室)

  主持人:

  确实,想到高仓健,我们就会想到那些扑面而来的名字,山口百惠、三蒲友和、栗原小卷等等。当然,还有那个时期被称作“蜜月期”的中日关系,所以要再次请出岩松。岩松,是不是今天我们感慨,是因为那些时候好像已经无法再回来了呢?

  白岩松:

  我觉得恰恰要去借鉴当中很多有益的经验。年代跟年代是完全不同了,但还是有些重要的东西你要去记得它。我先讲一个似乎是题外话的东西。我在东京采访80年代中日蜜月期,日本的一个首相中曾根康弘。有一个背景,当甲级战犯进入到中国神社的时候,第一个参拜的首相就是中曾根康弘。但是当他参拜完了之后,他收到的反馈是来自中国和韩国非常不满不满的声音。他意识到这样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感情,立即停止了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这样的一种行为。而且之后他坚决不去参拜,在我采访的时候,他在极力地表达日本的首相绝不可以去参拜靖国神社。

  你看在中日关系之间,有时候你做错了一件什么事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一意孤行继续下去。如果及时改正,有的时候反而还会增加一种信任。中曾根康弘在胡耀邦去世99周年的时候,派人将99棵樱花树送到江西胡耀邦的墓地。而且他跟我讲,他人生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梦想,想坐一次中国的青藏铁路。所以透过这样一个细节,我想说80年代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中日关系走动之间,我觉得是领导人之间的真诚互信,而且建立一种感情,并且真的是从长远去考虑。

  第二个,在经济方面产生一种互动,日本帮着中国改革快速腾飞,同时日本的产品和品牌也先入为主,那个时候到处都能看到日本产品这样的一个广告。比如说丰田车,冰箱等等。

  第三个,文化之间的走动是非常频密,你会发现政治在局部时间,好像立即会起作为,但是文化起的作用更长远。今天我们去怀念高仓健就证明了这种文化的力量,因此在80年代还有一点,那就是两国国民感情是向善的,不像现在,像去年做的调查,日本对中国的好感度民众投票统计有9%,中国对日本的好感度民众才5.2%。

  主持人:

  那个时候呢?在那个蜜月期的时候,是不是民间之间的感情也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琐碎的东西表现出来?

  白岩松:

  就举一个例子吧,其实在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当时因为我们经历了之前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因此亚运会要承担另一种使命,要打开坚冰,日本也成为第一个在1989年之后到访的西方国家的首相吧,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说,因此完成了某种破冰。

  在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也就是熊猫盘盼盼作为吉祥物的那回。日本代表团入场的时候,全场热烈鼓掌。我觉得这个时候80年代已经结束了,在进入90年代,但是这种掌声代表了80年代中日关系在历史当中的一次回升。之后就很难了,因为在80年代,我们记住还有一些问题,大家能很好地走动,出现了一些敏感的或者是事件的时候,大家能管控好。就像中曾根康弘去了靖国神社,但是后来发现错了,坚决就不再去了。但是到了90年代,什么教课书事件,光华寮事件,靖国神社等等问题愈演愈烈。再加上双方的经济、实力等等发生一些变化,有些人心里开始出现一些扭曲和变化,所以逐渐走到了现在如此冰冷的时刻,我觉得还是要遗憾的。但是你要去回头看看,我们为什么那个时候能够走进?我觉得政治家能够很好地信任和走动也非常重要,国民感情,包括文化的这种交流,现在这些都去哪了?

  主持人:

  是啊。而今天通过高仓健的离世,我们突然间把那些已经非常久违的情感又都采撷回来,然后去感受一下那些曾经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很熟悉的东西都去哪了呢?高仓健曾经给中国人写过信,说其实两国的文化交流起来多好啊。文化是让你知道什么是更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什么是更重要的,这比分别和重逢都还要重要。而其实中日关系,除了文化,是不是在很多地方,还应该再走进点呢?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在外交部的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在中国有很多影迷,为中日友好做出过贡献的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近日去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 洪磊:

  高仓健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的艺术家,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积极的贡献,我们为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解说:

  面对眼下的中日关系,我们遗憾的看到随着两国关系的的极具降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各种文化交流被迫取消或者延期。

  在2013年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九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中显示,中国的普通公众对日好感度为5.2%,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为9.6%,这样的数字也成为9年来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的最低值。在今年9月28日召开的第十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舆论调查显示,80%的日本民众和70%的中国民众都对对方的国家和民众持有不好的印象。在论坛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表示“可以说数字跌到了冰点”。

  中日间文化交流曾经是强有力的纽带,而如今这种纽带因为政治因素正越来越疏松。在今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APEC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后,公众也对中日间关系的缓和给予了更多的期待。

  (演播室)

  主持人:

  我们的镜头定格在了那个标题上——“见过了,然后呢?”岩松,我们确实看到习主席跟安倍在这次APEC上有了握手,那接下来呢?

  白岩松:

  我觉得第一次握手非常非常的难,跨越了好几年,但是第二次握手其实更难。因为如果你第一次握手,好不容易走进了之后,接下来回去之后,把达成的共识就说这个不算数。然后更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政治家,你应该有一种长远的眼光。我在日本跟日本的媒体就说过一句话,日本想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但是你的首相,包括你的很多政界的人士必须正常,你不能只为眼前,而不为长远,你不能言而无信,你应该信守承诺,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去栽培中日之间这样的花朵,所以我觉得对于日本政界的人说,应该多思考一些东西。

  主持人:

  嗯,谢谢岩松的评论和感慨,这个感慨在今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高仓健曾经演过一部电影叫做《幸福的黄手帕》,在影片的结尾,女主人公在家里面挂着长串的黄手帕,示意着将会永恒地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而今天那个男主人谢幕了,但是中日关系就应该像那个黄手帕一样,永远地迎风飞舞。

  感谢收看《新闻1+1》,我们明天再见!

  (播放短片)日本电影《追捕》片段

  杜秋先生。快上马,有人告密了。来了300机动队,街上都被封锁了。快,快上马。

  你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为什么?

  我喜欢你。

相关阅读

普京:G20,再见!爷不玩了

在中国的习大大和彭阿姨开开心心吃大餐、逗考拉的同时,也有哥们在澳洲过得没那么舒心,甚至连龙虾都没吃就回去了。没错,岛君说的就是咱北边邻居的老大,弗拉基米尔·普京兄。会上到底发生什么了?有话不能好好说吗?怎么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说闹掰就掰了呢?

不需要谁居高临下教老师讲课

《辽宁日报》策划的一组致信中国高校教师、让教师们“别在课堂上抹黑中国”的报道,引发了热烈的舆论争议。这封长长的来信批评一些高校教师缺乏理论认同,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缺乏政治认同,追捧西方三权分立;缺乏情感认同,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

弃北大读技校还原了教育价值

感谢周浩用他一个人执拗而成功的成长经历还原了技能教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这件事,让我国技能教育长足了面子。长期以来,读大学是许多家庭最信赖的成才模式。但是,如果北大清华之路不是青年人喜欢和认同的道路,即便是再体面,在内心里也可能是痛苦不堪的。

避免婚姻悲剧丈母娘大人必读

这样的丈母娘就忘了一点:您闺女的幸福是她自己的。闺女的后半辈子靠的是爷们,不是老娘。儿孙自有儿孙福,您闺女真的离婚改嫁,或者天天这日子过得跟饭馆里的菜——老炒(吵)着,这就幸福吗?

  • 调查:偌大的地下“阴婚”市场(图)
  • “习式外交”让哪些国家感到压力
  • 宋朝人使用的牙刷什么样
  • 宋惠莲为何偏偏只挑衅潘金莲
  • 黄佟佟:张丰毅的崛起拜高仓健所赐
  • 我刚流产老公转身就和小三滚床单
  • 亲历:飓风过境惊心动魄半岛迁移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