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北大读技校”让技能教育很有面子

2014年11月18日09:53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感谢周浩用他一个人执拗而成功的成长经历还原了技能教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这件事,让我国技能教育长足了面子。  感谢周浩用他一个人执拗而成功的成长经历还原了技能教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这件事,让我国技能教育长足了面子。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现场,一名叫周浩的小伙子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弃北大读技校?这在当下,可以算得上的奇事怪闻。北大,贵为我国最优秀的学府,进入北大学习者,都是人中龙凤,智商和考试能力一流,而且,毕业于名校的前途又是无可估量,出国、留校、保研的机会也是明显多于其他学校。这个叫周浩的小伙子,当年考了全省的前几名,也可谓在高考之后苦尽甘来,怎么从北大休学、退学然后去读技校呢?

  我们在评判“弃北大读技校”一事时,最主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应当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看到周浩对于在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学习过程“没兴趣,痛不欲生”的坦言后,再对照当事人现在“毫不后悔,很庆幸”的选择,或许一些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可以摆上桌面来谈一谈了。比如,学术教育真就能让人成功且快乐吗?技能教育,真就不能带给人体面吗?读北大就一定比读蓝翔的人幸福吗?

  首先,之于周浩个人,这是一次成功而快乐的人生转型。古自由派大师李贽先生曾云,“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是每一位高分者,都必须要接受学术化训练和学术教育,也更不是将来必须去搞学术研究。考试分数高者,也可以接受职业技术的训练,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行业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乐在其中,享受于其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学术面前,技术也要有面子。青年俊才,不一定必须去了北大清华,就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有些时候,如果不是兴趣所在,自己又在竞争残酷的高校中,还有可能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另外,在当下,学一门手艺,也能够养家糊口,干得好,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日,《中国演说家》节目之中出现了一位“快递哥”,他没有高学历,但凭其辛勤劳作却换来了“和马云一起去纽约撞钟”的荣幸。足以见得,不读北大,选择从一些看似卑微的岗位与工作做起,也有可能大获成功。

  周浩的人生故事,放在高等教育语境里,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我国的高校,培养的都是学术型的人才,毕业时都要写学术型论文,可是,社会每年真得需要700多万的学术型毕业生吗?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在《饮冰室书话》的“学与术”一篇中,对“学”与“术”进行过这样的描述——“则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水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学”与“术”,分属于学术研究的不同层面,不应该厚此薄彼。高等教育只教“学”,不排斥“术”,显然偏颇。

  高等教育一条腿走学术化路子,已经拖累了我国诸多青年俊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进一步说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值得期待的或许是,近日,有教育部官员称我国“211”高校的部分专业将要转成职业技术教育。

  感谢周浩用他一个人执拗而成功的成长经历还原了技能教育之于人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这件事,让我国技能教育长足了面子。长期以来,读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的学术化教育路径,是许多家庭最信赖的成才模式。但是,如果北大清华之路不是青年人喜欢和认同的道路,即便是再体面,在内心里也可能是痛苦不堪的。

  技能教育有了面子,还远远不够。前段时间,伴随着整个网络对于“学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调侃以及对于蓝翔技校的挖底,公众知道了一所实力强、就业率高的民营技校。但是,这样的优秀技校还是少之又少。同时,社会意识里,读技校仍然不如读大学有面子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因此,我国的技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周浩 北大 技校 技能教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