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黄小希) 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发布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但这一群体的成长过程仍存在九类突出问题。
这九类问题包括:受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学业表现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经常感到烦躁、孤独的女童比例高于男童在这些方面的比例;留守男童出现问题行为的比例较高,例如迟到、逃学等;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影响更大,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被歧视、性格比原来内向、胆小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关系较差,调查中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具体表现在生活习惯、网络不良行为、意外伤害频率、学校表现等方面。
据介绍,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及全国省级团委、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于2013年至2014年联合开展的。六类青少年群体分别为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民族地区民族青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和残疾青少年群体。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在河南、安徽、重庆等6个劳务输出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调查对象包括4533名农村留守儿童、2731名非留守儿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不断给予关心帮助,但需注意不应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不应将他们“标签化”。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要根据这一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与时俱进,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帮助。
(原标题: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存在九类突出问题)
编辑:SN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