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5日00:19 综合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

  12月4日,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下午,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畅谈了他对设立宪法日的看法。

  他认为,如果将宪法日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期,对宪法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影响巨大,这比其他的宣传都要有作用。

  问及哪个群体最应该补宪法课,何勤华的答案是政府机关和司法系统工作人员。因为宪法的本质上就是法律,法律制定出来能否得到贯彻实施,一个是执法,还有一个就是司法。

  澎湃新闻:12月4日在过去14年一直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又被设为国家宪法日,你认为此举目的是什么?

  何勤华:国家宪法日和此前的法制宣传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以前大多是和法律有关的人员在宣传,但一旦将这一天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纪念日后,符号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全国人民都应知道这个日子,也应该关注。这对我们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会更有帮助。

  澎湃新闻:十八大以来,宪法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何勤华:以前,学术界总说宪法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所以,这次中央特别规定要加强宪法的实施,同时提到了宪法的审查、监督等要求,形成一整套以宪法为龙头的法律体系。

  我认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为什么呢?宪法是百法之母,依宪治国实质上是将依法治国提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澎湃新闻: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对正在推行的司改会产生什么影响?

  何勤华:肯定有作用,而且是多方面的。

  比如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当时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两年后修宪,就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

  我们现在反复强调,所有的改革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如果宪法能对这些内容作出部署,改革就能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宪法的顶层设计,对我们推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也会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和指导意义。

  澎湃新闻:你曾对媒体说,建议全国民众在12月4日这天放假?

  何勤华:是的。如果将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期,对宪法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影响巨大。

  一个人从小到大,每逢这个日子,都知道可以休息了,因为这一天是国家宪法日。我认为,这比其他的宣传都要有作用。就好比我问你今天你为什么不上班,为什么放假,你会说今天是国家宪法日。还有什么方式会比这样更能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呢。

  比如说在日本,他们每年的5月3日是宪法纪念日,这一天,全体日本国民放假休息。因此,日本国民从小孩时代起就知道宪法的意义。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您认为,目前的中国教育体系中,有关宪法的教育充分吗?

  何勤华: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宪法课,尤其是对一些工科学生来说。

  就政法院系来说,宪法课是有的,也是必修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时较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

  理论和实践也会有些脱节。对学生宪法意识、宪法精神的培养也不足,这方面的教育也是相对薄弱的。

  还有些宪法教材老化,宪法教育模式陈旧。

  11月2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将宪法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要求中小学生开设宪法课,还要求中小学校长亲自为学生讲授一节宪法课等,应该说其中的一些规定还是很细致的。我很赞同。

  我认为,在普及宪法教育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年龄的特点。对小学生,不要给他们讲太深奥的道理,可以从一些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知识开始说起。比如就先给他们讲我们是“共和国”的理念,把宪法规定的国旗、国徽告诉他们。

  但到了高中、大学,甚至是专攻法律的学生,就要深奥一些,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政体、国体等,总之,每个阶段的宪法教育是要区别对待的。

  澎湃新闻:宪法日当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类活动,比如向宪法宣誓、街头普法等,你认为这些活动的实际效果怎样?

  何勤华:目前基本还是沿用之前的普法套路,比如摆摊接受法律咨询等。但今年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目前来看,这些形式还是需要的。

  等以后一年年地开展下去,形式可能会趋于多样。比如以后有些干部的任命,就可以在这一天进行。

  还是回到我刚才说的:如果将这天作为法定假期,到时倒并不一定要办这些活动,比如日本,他们的这些活动并不多。

  澎湃新闻:对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有何建议?有人建议统一誓词,免得宣誓五花八门,你怎么看?

  何勤华:我认为并不一定要完全统一誓词,各行业内可以相对统一。比如政法系统的,肯定要确保司法公正,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政府的公务员,那要依法行政,让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行使,等等。

  当然了,如果让誓词全部一样,我个人认为或许可以使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澎湃新闻:哪个群体最应该加强宪法教育?

  何勤华: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政府机关和司法系统工作人员。

  宪法的本质上就是法律,法律制定出来能否得到贯彻实施,一个是执法,还有一个就是司法。

相关阅读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文革中

从1970年开始,西哈努克曾长期流亡中国。虽然正逢文革期间,但身为中国政府认可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得到的待遇并没有打折。但另一些同样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老外们,却没那么幸运。

“屌丝”这个词得罪谁了

《人民日报》刊文批判“吊丝”一词。文章认为该词“隐含的自我矮化,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屌丝’也并没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洋媳妇这样谈中国男人

这位自称是洋媳妇的乔斯琳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洋媳妇问答:中国男人与性”,看看这就是美国女人的直率,开门见山直捣关键穴位,到底中国男人行不行,美国女孩为何较少嫁给中国男人,这些在中美婚姻上的热点话题,洋媳妇是娓娓道来。

老龄化以后劳动力潜力何在

当全世界都在变老,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终结了么?我们要如何从人口红利过度到制度红利?

  • 吴晓波:中国人为什么言而无信?
  • 朱学东:高校课堂有必要装摄像头吗
  • “相公”如何从宰相演化为男宠
  • 历史上著名作家们收到的退稿信
  • 谭飞:近期5部热门影片哪家强
  • 男友暗恋绿茶婊甘当千年老备胎
  • 沈熹微: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