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冯志明 冯志明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关于呼格案件的新闻。画面中,赵志红还在监牢,呼格吉勒图已经被枪毙了18年。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周岗峰 摄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关于呼格案件的新闻。画面中,赵志红还在监牢,呼格吉勒图已经被枪毙了18年。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周岗峰 摄
 去年12月16日晚,呼格吉勒图的父亲李三仁在家中看新华每日电讯关于呼格案的整版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刚好也在播放关于呼格案件的新闻。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周岗峰 摄    去年12月16日晚,呼格吉勒图的父亲李三仁在家中看新华每日电讯关于呼格案的整版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刚好也在播放关于呼格案件的新闻。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周岗峰 摄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2014年12月17日下午,因涉嫌职务犯罪,该局副局长冯志明在呼市公安局被带走调查。他曾是呼格吉勒图专案组组长。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摄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2014年12月17日下午,因涉嫌职务犯罪,该局副局长冯志明在呼市公安局被带走调查。他曾是呼格吉勒图专案组组长。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摄

  冯志明升迁路线

  ●1978年

  在包头某消防部队入伍

  ●1981年

  复员;被分配到呼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刑警队一组

  ●1984年

  升任一组组长

  ●1986年——1988年

  历任新城公安分局刑警队副队长、队长

  1988年,犯罪嫌疑人在审讯室意外“触电身亡”

  ●1988年

  被免职

  ●1988年至1992年

  历任普通民警、出租管理科副科长

  ●1992年

  任呼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1994年10月

  任新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1996年,领导破“呼格案”,后包括冯在内多位警官,因“迅速破获大案”获集体二等功

  ●1997年

  任呼市公安局缉毒缉私支队支队长

  2002年,因“勇斗毒贩、智擒毒枭”,获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特级民警

  ●2003年

  任赛罕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2007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安全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一等功

  ●2011年

  任呼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2012年

  任呼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14年12月

  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带走调查

  现年57岁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最终未能平稳退休。

  2014年12月17日下午,即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后两天,冯志明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工作人员带走调查。

  无罪宣告后,内蒙古公、检、法系统随即启动呼格吉勒图案(简称“呼格案”)“追责”调查,对象是系统内对“呼格案”负有责任的人员。冯是第一个被带走的责任人。

  在内蒙古政法系统,从警34年的冯志明拥有不错的口碑,业务能力突出;但又“贪功冒进”。

  在冯志明职业生涯后期,“呼格案”成为其标签和阴影。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被检方带走的方式并不雅观。

  来自内蒙古政法系统的消息显示,2014年12月17日下午,内蒙古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工作人员进入呼市公安局时,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纪委工作人员正在局里一间会议室内,就“呼格案”约谈冯志明。

  冯志明被约束带反绑双手、戴上黑色头套后被带离,当时,房间内有公安厅纪委及检察院工作人员约10人。期间,冯志明与检察院工作人员发生短暂争执。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外公布是因为,涉嫌职务犯罪。并未提及其主办的呼格吉勒图错案。

  “呼格案”发生时,冯志明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副局长,是“呼格案”专案组组长。他被带走调查,被外界解读为“呼格案”启动追责程序后,第一个被调查的责任人。

  一位熟识冯志明的内蒙古政法系统老干部称,“‘呼格案’是错案,作为专案组长,他至少应该负领导责任。”上述官员透露,在内蒙古政法系统,对该案追责的声音存在已久。

  “在呼市政法系统,针对冯志明经济问题的举报早已有之。他此次被查,既是‘呼格案’追责的一部分,又查其经济问题。”内蒙古政法系统多位干部透露。

  案件定性“强奸杀人”

  知情人称,“4·9女尸案”中,冯志明等领导定下“强奸杀人”的案件性质,“他起到分管领导的作用”

  就在呼格吉勒图被宣布无罪的三天前,去年12月12日上午,冯志明还组织召开了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联席会议。

  呼市一位干警介绍,冯志明被带走调查后,很多人认为,“呼格案”是错案,冯志明应该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但也不能像网络上说的要对冯千刀万剐。网上很多表达对冯有些妖魔化。”

  内蒙古政法系统一位详细看过“4·9女尸案”卷宗的官员说,冯志明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公安卷宗中一线破案人员的名单里。

  “他那时作为新城区分局领导,不可能出现在一线。”上述官员说,“但公安机关内对案件研究时,他如何表态,是否签字,还不清楚,这部分内容不包含在卷宗中。”

  1996年,当地媒体《“四·九”女尸案侦破记》报道中,曾提到冯志明在破案中的作为:“冯志明副局长观察了现场……他和报案人简单交谈了几句之后,他的心扉像打开了一扇窗户……冯副局长、刘旭队长、卡腾教导员等分局领导,会意地将目光扫向还在自鸣得意的那两个男报案人(其一为呼格吉勒图),心里说,你俩演的戏该收场了。”

  一位呼市干警说,内蒙古政法系统普遍认为该报道有夸大成分、文学色彩。

  但一位熟知案情的老干警称,冯志明确实主观认定呼格吉勒图是凶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场勘察不仔细。”

  另一位老干警说,“4·9女尸案”呼格报案后,“强奸杀人”的案件性质是冯志明等领导定的,在对呼格吉勒图刑拘等环节中,冯志明也签了字。“他起到分管领导的作用。”

  “解释不清”的案子

  赵志红落网后,冯志明曾单独违规提审赵;知情人称,冯志明认为“呼格案”不是错案,他自己称“解释不清”

  冯志明的“信任危机”因赵志红落网而到来。

  2005年10月,内蒙古系列奸杀案疑犯赵志红落网,其交代数起杀人案中的一起就是“4·9女尸案”。

  这在内蒙古政法系统引起震动,尤其“新城分局惊得够呛”,呼市一位老干警说。

  赵志红落网时,冯志明时任赛罕区公安分局局长。据媒体报道,赵志红交代犯下“4·9女尸案”后,冯志明曾对赵进行了一次单独讯问。这引起了呼市公安局领导的重视,随后赵志红被转移,看管民警也被调换为武警战士。呼市公安系统一名老干警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此事。

  多位呼市政法系统干部说,“冯志明始终认为‘呼格案’没办错,他觉得赵志红说假话。”他们分析,这可能是冯违规提审赵志红的原因之一。

  200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牵头成立“呼格吉勒图流氓杀人案”复查组,并相继有媒体发出质疑“4·9女尸案”为错案的报道。

  2005年,新城分局当时派了刑警队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去旁听赵志红审问,“但新城分局不承认当初办错了案,他们回去整理证据,却发现阴道检物不见了。”前述呼市老干警说。

  2010年左右,一位干警吃饭时偶遇冯志明。他过去敬酒,冯和他提及“呼格案”时一脸苦笑:“这事儿我怎么跟你解释,我解释不清楚啊。”

  呼市一位老干警透露,赵志红落网后,政法系统内开始有人举报冯志明的经济问题,“告得挺厉害。”

  但这些并未影响冯志明的“进步”。

  2011年,冯志明升任呼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质疑的声音颇高。但次年,冯志明又升任为市局党委委员、市局副局长,分管治安、信访等工作。

  “实际上,‘呼格案’对冯的心情和仕途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位内蒙古政法系统干警介绍,冯志明在一次升迁考察时,组织部门特意就“呼格案”找他谈过话。

  “没吸取教训”

  1988年,一犯罪嫌疑人在刑侦大队的审讯室“触电身亡”,冯志明被免职,他曾痛哭。但同事称,“呼格案”证明冯没有吸取教训

  与外界的声讨和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志明作为一个从警34年的老警察,在政法系统拥有不错的口碑。

  据冯的同事们描述,冯志明身高近一米八,长相魁梧,不喜言谈有威严,“工作狂,肯吃苦,敢于冲在一线。”任职赛罕区公安分局局长时,冯志明曾在大街上徒手擒凶。

  梳理冯志明从警履历,他有过基层经验,也有过刑侦、缉私缉毒等多样经历,曾多次荣立一、二、三等功,多年获评自治区公安系统模范警察。并曾因“勇斗毒贩、智擒毒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熟识冯志明的一位内蒙古政法系统老干部介绍,冯出生于1958年,父母是外地到呼市支援边疆建设的工人。冯志明在家排行老四。因此下属和朋友常称他“四哥”,更为亲近的人则称他“冯大头”。

  1978年,冯志明在包头某消防部队入伍,1981年复员,被分配到呼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刑警队一组。

  “那时候办案子,基本都是靠摸排、走访等最原始的手段,”上述老干部记得,冯志明能干、肯吃苦。“而辛苦工作就一定有收获。”

  1984年,冯志明被提拔为组长;1986年,他升任新城公安分局刑警队副队长,并很快提拔为队长。

  冯志明当年的一位同事介绍,升任队长之后,冯志明想“进步”的意识很强,表现更为积极。

  “他把部队里那一套搬到了警队,”上述干警说,冯志明要求刑警队警员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我跟他说,刑警一般晚上两点半还没睡,早上六点半起不来床。”

  冯志明不服气,他向上述干警表露,自己没有背景,只有拼命工作、带好队伍,才有提拔的可能。

  跑步坚持了一段时间,由于警员精神状况不好,对破案效率也没有帮助,不了了之。

  上述干警和政法系统一位老干部分析,出身普通家庭的冯志明,有强烈的要求“进步”的欲望,其手段是喜欢做一些“轰轰烈烈、看得见”的事情。

  “这可能导致他‘贪功冒进’,比如‘呼格案’这种人命关天的重大刑事案件,不留余地。”上述老干部说。

  不久后的一起命案,令冯志明的仕途跌回原点。

  1988年,冯志明分管的辖区内出现一桩命案。之后,犯罪嫌疑人在刑侦大队的审讯室意外“触电身亡”。冯志明和主管刑侦的分局副局长被免职。

  免职后的冯志明,被安排到呼市公安局租车管理科。以普通民警身份工作了一段后,冯升为副科长。

  1992年,冯志明“复出”,调任呼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1994年,调任新城区公安分局任副局长,分管刑侦。

  一位熟识冯志明的干警称,冯志明任职新城公安分局副局长期间,无论是破案率还是打击处理人数,年年在呼市名列前茅。

  两年后,呼市毛纺厂家属院女厕发生“4·9女尸案”。冯志明任专案组长。报案者——18岁的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凶手。案发62天后,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

  冯志明在1988年被免职后,一位老同事前去探望,被免职后的冯酒后痛哭,表示悔意。但老同事认为,“后来在办理‘呼格案’时,冯志明并未从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

  立功升迁

  外界多认为冯志明升迁速度快,但内蒙古政法系统干部认为,冯志明“干了34年,升到正处级,不算快”

  1996年,“4·9女尸案”宣布“告破”后,包括冯志明在内多名警官,荣获集体二等功,获通报嘉奖。

  呼市政法系统一位老干部称,在上述时期,立功是干警职位升迁、工资增加、警衔授予过程中重要的指标。

  呼市一位老干警解释,“呼格案”后,冯志明获得二等功是政治荣誉,只有在待提拔的候选人其他条件相当时,才能成为重要参考项目。“与提拔有一定关系,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1997年,呼市公安局成立缉毒缉私支队,冯志明调任该队任支队长。一般支队长为正科级。“但给冯志明级别是副处级,并享有副处级待遇。”呼市政法系统一位干部说。

  2000年6月,呼和浩特市政府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包含城区和农区两部分。赛罕区一跃成为呼和浩特面积最大的城区,内蒙古自治区四套班子驻地也迁往该区。

  2003年,冯志明调任赛罕区公安分局局长。这是一个副处级的职位,冯志明依然高配正处级。不久,冯担任赛罕区副区长。

  当时,冯志明的名片上,在“赛罕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的职务后面,特意标注了“正处级”几个字。

  “冯志明任职赛罕分局局长期间,正是该区高速发展期。这一职位的实际责任和意义远超其行政级别。”呼市多位政法系统官员评价。

  冯志明的一位老同事记得,调任赛罕区后,冯志明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更加看重官职;讲究场面,出入奢华的地方;也开始‘敢跑官、敢进步’。”

  外界对于冯志明升迁的解读,多为速度快,也多与“呼格案”相联系。但内蒙古政法系统干部认为,冯志明“干了34年,升到正处级,不算快。”

  多位警员被约谈

  冯志明被带走调查的同时,多名“4·9女尸案”当年办案警员相继被有关部门约谈

  2014年12月17日,冯志明被带走调查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外公布是因为,涉嫌职务犯罪。并未提及其主办的呼格吉勒图错案。

  职务犯罪是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包括三类,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称,冯志明涉嫌受贿、玩忽职守等罪名。

  内蒙古政法系统一位官员介绍,冯志明被查,“既是‘呼格案’追责的一部分,又查其经济问题。”这一说法得到多位内蒙古政法系统官员的确认。

  冯志明被带走调查的同时,多名“4·9女尸案”办案警员相继被有关部门约谈。

  一位政法系统老干警透露,相关部门找了当时3个到现场的警员以及新城区某派出所教导员孙永林、当时的刑警队副队长以及队长等人谈话。

  孙永林和李王敖是当年提审呼格吉勒图的两位办案警员,后者得癌症已于去年去世。

  多位呼市政法系统人士透露,“呼格案”复查后期,上述几位民警曾向同事和朋友透露,感到很大压力。一次,一位参与“呼格案”民警和同事吃饭,酒后哭了起来。

  民警李王敖在去世前,谈及呼格案时,曾向朋友表示过后悔之意。

  一位熟识孙永林的干警介绍,“呼格案”宣布再审后,孙所在的派出所所长正常调离,“按常理和资历来说,孙将接任所长位置。”但下任所长却外派而来,孙永林依然任职教导员。

  2014年的最后一天,呼格吉勒图的父母获赔近206万元国家赔偿。呼格家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关注“呼格案”的追责:究竟是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哪个人在‘呼格案’中出现问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希望类似的冤假错案再也不要出现,这是我们一家人的新年愿望”,呼格吉勒图的哥哥昭格力图说。

  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特约撰稿 楚京辉 实习生 李骁晋 呼和浩特报道

(原标题:“呼格案”专案组原组长冯志明被查幕后)

编辑:SN098

相关阅读

南京送别书记,美国送别警察

我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过“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受人民爱戴的领导,才有万民送行的盛况。一个美国的小警察,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场面,会不会是“炒作”?

帮领导改文风,替范爷保护胸

我想起许多人小时候的经历,1998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许多家长在某个特定时刻捂住了孩子们的眼睛。似乎这一眼看下去,脑袋就会被魔鬼所占据。

媒体札记:“高度重视”

背离民众需求与信息披露规律,不分主次“领导重视”喧宾夺主,这份导致民情汹涌的通稿,注定引发“次生舆情灾害”。

“灾难证明正确”丧失逻辑

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该学院发表评论“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一文,文章认为,发生惨剧的外部条件是一样的——几十年来在全盘西化大潮的席卷下,青年人已对西方洋节形成了毫无理性的迷恋

  • 北京出租车司机真的收入低吗?
  • 对“约炮”进入大学考题无须过敏
  • 宋朝有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图)
  • 1984年陈忠实在上海第一次吃鱼买皮鞋
  • 六小龄童:回顾2014的别离与收获
  • 罗西:床上的荤话与谎话
  • 满洲里冰天雪地那达慕的极致体验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