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高度重视”

2015年01月06日09:44  新闻专栏  作者:徐达内  
在各种官方的灾情通报中,将“领导重视”放在灾情通报中,是官宣党媒的通用做法 在各种官方的灾情通报中,将“领导重视”放在灾情通报中,是官宣党媒的通用做法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带来的伤痛还在心底如刀绞,北国冰城哈尔滨5名倒下的消防士兵,又将新年的期待再次击碎。

  他们跨过了新年,但一场大火过后,这些年轻的生命也止步于新年之始。

  事发48小时后,黑龙江省公安厅昨晚在官方微博宣布:“公安部政治部批准在哈尔滨‘1·2’火灾抢险救援中光荣牺牲的杨小伟、侯宝森、傅仁超、张晓凯、赵子龙五名同志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分别为其家属发放抚恤补助金2万元。”

  烈士身份与纪念章的双重授予,对牺牲士兵而言无疑是一种荣誉,但放下士兵身份,他们仅仅是踏入成年不久的青年,荣誉的背后刻着的是无法抹去的生命之殇。

  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在确认伤亡信息后,连发五条微博“沉痛哀悼”——生于1996年的赵子龙,去年9月1日由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应征入伍,入伍4个月的他,是五名牺牲消防士兵中警衔最低的一位——武警列兵。而已经是武警下士警衔的傅仁超、张晓凯、侯宝森和杨小伟,也仅比他年长一到四岁。

  “这五个听起来响亮的名字,来自哈尔滨的三个消防中队。他们中,最大的22岁,最小的18岁。他们中,没有一个是黑龙江人,但都把生命留在了中国的最北方,哈尔滨零下20℃的冰冷里。他们的家庭都不算富裕,他们都很少探亲回家,或许再过一个多月,就都能是团圆的日子。”正是新京报今晨描述的年轻生命,刺痛着所有信息接收者,以至于“2万元”的抚恤金,也引来一大波质疑和愤怒:难道他们的生命就如此低贱?

  或许接下来会如@财经网所预料,“应该还有其他补偿.。。这两万抚恤金,属于公安部政治部的一次性补助金。地方上还会有其他补助。”

  实际上,自2日晚以来,由事件引发的各种讨论一直纷纷扬扬,未曾断绝。

  及至今晨,@平安哈尔滨 3日晚发布图文并茂的微博,仍激怒着围观者——“受国务委员、公安部长郭声琨的委托,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亲切看望了受伤的消防战士,省委书记王宪魁陪同。”

  短短四五十字,没来的、来了的领导皆囊括其中,唯独看不到受伤消防战士名字,@斯库里无奈感叹:“看到@平安哈尔滨的微博介绍领导去医院探望战士,长串的领导头衔之后又没出现战士的名字我心酸了。”

  是的,这是“一条容不下受伤消防战士名字的微博。”@中国交通报简短一句话,蕴含着的无尽的悲愤,在阅者间扩散流传。

  被指责的不仅是文字,更令人恼火的,是所附的两张新闻图片。

  “妈呀,官微平安哈尔滨这图剪得太厉害了,受伤的消防员只给露了半张脸。”目睹此状,@设计老铁用电脑绘图工具将图片中的消防员身体补充完整。而令愤怒者意外的是,这一次@环球时报也加入了指责阵营:“第二张照片,受伤的战士被摆在照片的一个犄角旮旯里.。。几乎快看不到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来“亲切看望”的几位领导百分百入镜。

  近万转发和数千评论涌来,@平安哈尔滨显然意识到舆情所向,四十分钟后,即补充发布两张没有领导在场的伤员完整照片:“可敬、可爱的消防战士!为他们的英勇点赞。”

  这并不是火灾事故中,哈尔滨官宣闹出的第一个“笑话”,3日凌晨发布的新闻通稿中,长串的领导名单按照级别高低顺序排列,占据全文近半篇幅,在过去两日更是引起网络极大民愤。

  3日凌晨4时许,@平安哈尔滨 在介绍“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时,消防士兵伤亡的消息也随之正式公布——“1月2日13时14分,道外区太古街一日杂品仓库发生火灾。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及时疏散、保护了群众。目前,群众全部撤离无伤亡;两名消防战士当场牺牲;15名消防战士及一名保安人员被送到医院救治,其中1名战士经抢救无效牺牲;另有两名消防战士失联;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2日清晨才被上海踩踏事故惊醒的公众,3日清晨又一次被震惊。至今,这则微博已经转发过万,评论下方也是骂声一片,原因无他,一如@林奇视角所言:“省市领导,从大到小,相关部门,一个不少。高度重视、做出批示、迅速查明、第一时间、做出部署…哈尔滨这官方的火灾情况通报,描述领导用的篇幅竟然比描述火灾还长。”

  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统计,所附的长微博中,“官方585字通报,‘领导重视’占 258 字”:“火灾发生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宪魁赴现场指挥;省长陆昊做出批示,要求省直有关部门要迅速调动力量进行救援救治,迅速查明被埋有关消防人员情况,迅速查明火灾原因;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海涛和省政府秘书长李显刚到现场组织灭火、救援、救治;市委书记陈海波第一时间做出部署,市长宋希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云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欣,副市长任锐忱等市领导现场指挥灭火、救援、救治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卫计委、省公安消防总队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协助指挥。”

  即便在死者面前,官宣仍不忘在通稿中继续用熟悉的配方炮制熟悉的味道。

  一次又一次,领导的“高度重视”凌驾生命之上,@范炜已经无法控制愤怒情绪的爆发:“一篇报道火灾的文章,大半篇幅提了九个各级领导的名字。而三个牺牲,两个失联的消防官兵一笔带过。高度重视尼玛B呢!高度重视你那顶乌纱帽吗?官话套话废话体何时可以改变?各位官老爷早重视能有如此惨重后果吗?”

  出自新华网的“记者手记”,记录了惨剧发生的一幕幕:“‘火烧连营’持续了40多个小时后,造成11层建筑多次坍塌,5名消防员遇难、14人受伤...22时许,一声巨响让现场的人都凝固了,着火建筑的居民楼部分突然塌落,只剩两层楼那么高。正在灭火的十几名消防官兵瞬间被埋,而这些战士一秒前还在奋力扑救。”

  火场两天两夜的见闻,甚至令作者也感到“仿佛我也死了一遍”,“一边挖救,一边坍塌,惨烈已经不足以形容现场”:“第一名被困人员被救出送上救护车时生死不明,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消防战士也被救出。正当大家揪着心似乎看到新的希望时,又一阵巨响,旁边的楼又塌了下来,几名正在往外拖拽战友的消防官兵被震得往后跳了一下,眼看着塌陷的墙体又叠加在被困人员上面。”

  这些画面,在昨天@央视新闻发布的视频中,直观无误,展露无遗:“哈尔滨火灾致5名消防员遇难,这段视频记录了他们生前的最后影像:忘我救援中,楼体瞬间坍塌,遭气浪掀翻,被废墟掩埋…”

  多方报道已经确认,消防人员进入燃烧的大楼前,所有居民都已撤离,远离危险。坍塌虽是来得突然,但舆论不得不问:这仅仅是意外?

  “看报道,哈尔滨着火仓库坍塌时,大火已经烧了差不多九个小时,实际上哪怕根据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承重墙的耐火极限也就在5.5小时”,@游识猷找来专业数据,言下之意很明显:楼房坍塌并不是不可预料。所以,“以后如果这种建筑里已经没有人,能不能就别派消防队员进去了…”

  至于消防战士最后为何还是进入了危险之地,舆论不由分说地在哈尔滨公安官宣的通稿中寻找答案。

  “我们来看看哈尔滨火灾通稿。原来是万能的市长亲自指挥救火,消防部门领导只是协助指挥的。可怜牺牲的武警官兵冤啊!原来消防部门的领导不专业呀!”其实,来自@段贵发的冷潮热讽不足为奇,因为通稿中,还有更讽刺的排列——就连市委宣传部长都在省消防总队前面,而省消防总队则沦为排在最后的参与机构。

  “官样文章冰凉的文笔,蕴含着一股透骨的寒意”,钱江晚报无法从中读出一丝抚慰。如此撰写通稿,实则是将领导、地方政府以及撰写者一同推向舆论虎口。

  更何况,“领导不是事事都懂的”,与其说是“亲自指挥”,倒不如说是“添乱挖坑”:“扑灭火灾,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作业,自有一套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池。与之相关的医疗救助、现场维护等也是如此,均应当有成熟的指挥动员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重视’不能代替专业判断,指点火场不能代替消防战士。如真像通告中所说的那样,相关与不相关的领导纷纷指挥,现场指挥系统该如何维系?”

  背离民众需求与信息披露规律,不分主次“领导重视”喧宾夺主,这份导致民情汹涌的通稿,注定引发“次生舆情灾害”。

  事实上,在各种官方的灾情通报中,将“领导重视”放在灾情通报中,是官宣党媒的通用做法。新浪昨日即援引了网友总结的“‘写通稿’的填空游戏”:“事发后,()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成立(),迅速(),组织()。()紧张有序。()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千篇一律缺乏生命尊重与良善慰藉的通稿,似乎已成过街老鼠。

  一天过后,@传媒大观察昨日读报时发现,“由于哈尔滨火灾事故发生后,官方第一时间发布的通稿过度强调领导引来互联网舆情猛烈批评。今天的《黑龙江日报》头版‘果断’将战士放到了头条,省委书记‘屈居’倒头条。”

  民众希望在官方通报中读到具体的信息,其实并非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易,相反,互联网时代,想要了解事件和舆论可谓举手之劳。对“领导重视”的反感,无非是厌恶官本位以及和渴望真正的以人为本。

  面对舆论“乱指挥”的质疑,新华社3日的电稿中曾出现过黑龙江消防部门的回应——“当时救援的消防官兵都在大楼3层楼体外的缓台上打水救火,并没有进入楼体里面强攻,指挥员不会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就是因为没有进入楼体,大楼坍塌时救援人员被埋得较浅,所以多数被埋人员被很快找到。此外,这个楼体结构复杂,本身就是一个‘烂尾楼’,只有简单的承重结构,这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新华网昨天下午获悉,“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虽然在事发后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信息里,起火的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是“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但生活在此处的多位居民、商户不这么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前往事发地的新京报发现起火大楼其实曾经发出过四次危险信号:“市场及仓库储存了酒精膏、木炭等危险品;4条消防通道被占用,变成了商户经营的店铺;4年前的一次火灾至今让居民心有余悸;居民向政府多个部门及市场负责人反映消防隐患,4年无果。”

  这一切,似乎早已预告着,这个“消防死角”必成灾难重地。

  又是谁忽视了这个消防死角?新华社也在追问,因为这场大火并非孤例,“哈尔滨市道外区老旧社区众多,消防隐患多年来屡屡‘火烧连营’:2014年9月2日,道外区马克威商场着火,2人遇难,损失惨重;2014年6月10日,道外区一处3层老建筑起火;2014年4月25日,道外区一网吧起火…”

  不仅大楼内部问题多多,事发地周围的环境也成了灾难发生时的“帮凶”:“由于仓库内货物属易燃物品难以扑救,加之起火地点处于哈尔滨老旧小区,街道狭窄、没有消防通道,车辆、人员密集,给救援带来了困难,许多赶来支援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核心区.。。压力不足加上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水喷出去基本就结冰了,火势控制起来很慢.。。当地一名商户告诉记者,多年来并没有相关的执法部门到这里进行过消防安全检查,更没有对他们提出整改要求或进行处罚。”

  所以,正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发生不全然是不可提防的意外,新京报今日社论同样认为,哈尔滨这场大火,难以抹除“人祸”印记:“生命的代价也再次表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对消防隐患的宽容,就是对消防员的残忍。这实质上是在用消防员的生命在‘玩火’。”

  而最刺痛人心的,莫过于仅入伍4月的18岁少年赵子龙。

  今天的腾讯今日话题——“18岁消防兵进火场,这科学吗?”——打出的问号并非疑问,更确切的说,答案已经很明显,让十八九的年轻人冲入火场,无异于谋杀:“我国的消防队伍建设中,对消防员的政治觉悟、思想觉悟要求很高。‘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平时还要进行大量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一个教育下来,每个官兵要写成千上万字的各种材料,写满一本以上的笔记’。但是面对燃烧的建筑物,如何观察其构件情况、判断倒塌可能性或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京华时报今日给出的数据,无不在突出中国消防现状的严峻:“据公安部统计,2014年以来全国发生的10起较大火灾中,有20多名消防员牺牲,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牺牲在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与以往发生消防战士牺牲事故一样,“消防职业化”的呼声再次响起。

  逝者已矣,看着今日微博被@SLPD聖利安祖市警察局发布的“美国纽约华裔警察刘文健高规格葬礼”照片刷屏,虽然可能性不大,@王小山还是忍不住轻声念叨了一句:“应该为哈尔滨牺牲的五位消防员举行更隆重的葬礼。”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哈尔滨 消防 火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