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公安枪支使用规定实际操作性弱

  当前,反恐处突形势严峻,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增加了基层民警执行反恐处突、巡逻防控任务时配枪的密度。但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的可操作性不强,民警用枪后争议的法治化解决途径以及事后心理辅导机制欠缺,导致一些基层干警对用枪存在顾虑。专家建议,尽快解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含糊不清问题,建立民警开枪后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治疗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及公安部“五条禁令”等法律、法规构成当前公安机关的枪支管理使用法律体系。不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很多内容原则性较强而可操作性不足。

  广东警察学院警察公务用枪问题调查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警察在复杂状态的实战使用武器授权笼统,由于理解不同、实际情况复杂多变等因素,不便于准确把握和具体操作。比如,《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由此可见,判明所处警情对于民警是否使用武器十分重要。而《条例》中并未对所谓“判明”做出明确界定,这些“模糊地带”容易引起争议。

  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用客观结果反观用枪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这就容易造成民警用枪时的被动;另外,条例中对鸣枪警告的情形规定较宽泛,而在实践中鸣枪警告可能伤及无辜、暴露民警位置、贻误战机,甚至直接刺激原本无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

  《条例》第9条还规定,在判明存在法定的十五种暴力犯罪行为情形之一的,经警告无效,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但实践中,有一些情形难以把握,如《条例》规定了“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以暴力方法抗拒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情形下可以使用武器”。不少基层民警反映,在嫌疑人使用暴力阻碍执法时,并不容易判断所处情况是否真正危及警察生命安全,因此难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武器;对于非携带危险品的犯罪嫌疑人拒捕、逃跑的情况,能否使用武器等也缺乏明确的司法解释。

  事后解决途径及实战训练存“短板”

  缺乏高效、明确的枪支使用争议的法治化解决途径,以及枪支使用的责任认定、国家赔偿及责任追究等相关机制,也是造成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不愿用枪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在认定民警开枪合法性与正当性时,出具书面意见缓慢,造成民警开枪长时间得不到权威认证。对公安民警而言,枪支是“第二生命”,一旦不慎丢失,轻则纪律处分,重则脱警服坐牢。如果在执行公务时开枪,民警事后会面临很多麻烦:开枪后需要立即上报;检察院介入调查。而一旦成为调查对象,则要经历漫长的调查过程,开枪的民警往往会被同事认为是没事找事。

  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科长郝大伟告诉半月谈记者开枪的“高成本”:“基层民警遇到危险情况,甚至有时民警明知对方有武器却‘宁愿徒手搏斗受伤也不愿开枪’,因为受伤可能会立功,而开枪却有一旦失误,会被调查,甚至‘脱警服’的风险。”

  山东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周慧认为,开枪射击犯罪嫌疑人的民警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存在心理阴影,害怕被击伤、击毙人员家属的报复和无理纠缠。以上诸多因素也导致民警不愿用枪。

  采访中,不少民警坦言,日常枪械使用尤其是实战性的训练不足也是导致用枪信心不足的内因之一。在昆明火车站“3·01”暴恐案件中,执勤的配枪民警打光了全部6发子弹,却未能击中暴徒,最后徒手搏斗被暴徒砍伤。

  长春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陈云霄对记者表示,目前除特警等警种外,普通民警平时枪械训练强度不够且多以射击固定靶为主,缺乏实战训练,往往开枪信心不够。“由于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反恐处突、治安巡逻防控等任务压力大,很多民警还要处理日常工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培训中。”

  亟待完善枪械立法及相关制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陈天本建议,在反恐的大背景下,应该加强对公安民警使用枪械的培训强度,尤其是实战背景的训练,提高民警在不同场合、情况下判断如何正确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比如,可以考虑编撰适合民警实战要求的训练考核教程,改变原来枯燥的法条讲解,将实战中的事例拍摄成短片,建立案例库和案例分析制度,从办结的用枪案例中汲取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据了解,从2014年4月初开始,由公安部统一部署,被公安系统内部称为“大练兵”的“依法使用警械武器专项训练”在全国公安系统全面展开。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近期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民警合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训练,引进了一系列模拟实战的电子教学、训练系统,目前已取得明显效果。

  专家建议,未来还可以探索建立“枪械训练考核与法律责任的关联机制”。比如,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时开枪发生误伤事故,可以根据该民警当年完成训练课时和用弹数量,通过资格考核认定的情况,科学界定公安机关和民警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时,还应考虑将枪械使用培训成绩作为民警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公安机关枪械使用培训经费应由政府列支、专款专用,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警员心理辅导和干预在发达国家已不是新鲜事。不少基层公安干警认为,未来公安机关应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判断民警的心理素质应否配枪,帮助配枪民警增强临战心理应变能力,并定期对开枪民警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业内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用枪顾虑的问题,还需参考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警务立法中的经验,在立法层面将枪支使用及不得使用的情形最大限度地明确化;同时明确枪支使用争议的法治化解决途径,公正、客观评价民警枪支使用的合法性,妥善处置枪支使用的责任认定、国家赔偿及责任追究问题。(半月谈记者 吴昊)

(原标题:我该不该开枪——公安民警用枪现状调查)

编辑:SN182

相关阅读

南京送别书记,美国送别警察

我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过“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受人民爱戴的领导,才有万民送行的盛况。一个美国的小警察,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场面,会不会是“炒作”?

帮领导改文风,替范爷保护胸

我想起许多人小时候的经历,1998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许多家长在某个特定时刻捂住了孩子们的眼睛。似乎这一眼看下去,脑袋就会被魔鬼所占据。

媒体札记:“高度重视”

背离民众需求与信息披露规律,不分主次“领导重视”喧宾夺主,这份导致民情汹涌的通稿,注定引发“次生舆情灾害”。

“灾难证明正确”丧失逻辑

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该学院发表评论“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一文,文章认为,发生惨剧的外部条件是一样的——几十年来在全盘西化大潮的席卷下,青年人已对西方洋节形成了毫无理性的迷恋

  • 北京出租车司机真的收入低吗?
  • 关健斌:美俄关系的背面是什么样的
  • 唐朝人是怎样玩QQ与微博的
  • 黄药师有没有可能爱上梅超风
  • 让LadyGaga成忠粉的日本萝莉组合
  • 罗西:床上的荤话与谎话
  • 满洲里冰天雪地那达慕的极致体验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