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日前,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简称“三先”表彰)活动,荔湾区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这也是广州本次唯一获评的一个区。
荔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早在1500年前,菩提达摩在此登岸,“西来初地”因此得名,见证了广州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荔湾区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精髓,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粤曲《情醉珠江》、《西关食通天》和《南音新唱十三行》荣获国家群星奖,沙面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关键词1:活化保护历史文化分主题打造特色文化景观,专项经费扶持非遗项目
在荔湾区,自东向西有一条连绵两公里长的骑楼街,东起人民路,沿上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再至龙津西路、龙津东路连回人民路,它是目前广州连接最长、最完整的骑楼街。
骑楼因商业而诞生,是近代广州商贸繁盛的历史呈现。2009年开始,荔湾区投入7000多万元对上下九路至龙津西路、全长2466米的沿街骑楼进行全面整饰修复,将其打造成贯穿西关名胜景区的“广州骑楼第一街”。同时以“广州最长骑楼街”为重点,“陆路”串联华林寺、西来初地、仁威庙、玉器城等历史文化古迹节点,荔湾区开始打造禅宗商贸文化旅游区。
这只是荔湾保护并活化历史文物古迹的缩影。根据区内文物古迹的特点,荔湾分主题区域打造特色文化景观。比如以荔枝湾涌为重点,“水路”串联粤剧艺术博物馆、西关泮塘、西关大屋等文化节点,打造西关文化大观园。以十三行商贸文化为依托,结合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融文化观光、休闲购物、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十三行商埠文化区。
据了解,目前荔湾共有文物单位181处,其中国家级3处56栋、省级5处(广雅书院旧址、广东邮务局旧址、锦纶会馆、通福桥、仁威庙)、市级34处、市登记保护20处、区级8处、区登记保护111处,历史文化街区14片,还有昌华苑、海山仙馆等历史文化遗存和康有为、詹天佑、千里驹等众多名人故居。区内的怀远路、十三行路、小蓬仙馆让人联想到“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商都”、“睁眼看世界”等历史文化符号。
作为广州老城区,荔湾区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厚。走在恩宁路的骑楼街内,人们还不时能听到悦耳动听的粤曲。粤剧祖屋八和会馆正位于此,每天都有粤剧爱好者前来练歌、交流。荔湾作为粤剧的发祥地,目前荔湾区有粤剧私伙局78个,业余爱好者近3000人。去年举行的“西关风情民间私伙局展演”更实行“零门槛”进入,只要是粤剧粤曲爱好者或发烧友均可参加。荔湾区每年都从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粤剧粤曲艺术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2:文化活动惠及民众500场文化活动进社区,发放2万张文化惠民券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伴随着声声“上头”祝语,新娘憧憬着自己盖着红盖头,在伴娘搀扶下打着红伞,走在出嫁的道路上,一步步迈向未来的美好生活……这是由荔湾区文化馆创作的舞蹈作品《西关风情·囍》的表演场景,该作品曾在去年获得第六届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
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文化惠民精品节目展演暨颁奖晚会”上,市民在文化公园便能欣赏到这个富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舞蹈。作为荔湾区文化惠民活动精品的集中展示,在当天的展演中,还有获广州市“百歌颂中华”广州赛区金奖的合唱节目等8个获省、市、区金奖节目依次上演。
据了解,2014年,荔湾区举办了30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群众艺术演出和电影进社区活动500场。
文化惠民活动蕴含着浓浓的西关风情。你可以在元旦赏灯会,荔枝湾汇聚万千灯火;春节逛水上花市,游花船、买年花、办年货、品小吃,好似回到西关昔日盛景;正月十五元宵观舞龙狮,也可浪漫交谊,桃花转运……一系列民俗活动让市民过足“西关怀旧瘾”。
正所谓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由荔湾区政府主办、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策划承办的西关美食节,到今年已经举办到第七届了。与其他美食节不同,西关美食节并非是集中摆摊的美食节会场形式,而是全区食肆店铺参与的为期一个月的美食优惠活动,市民还能报名参加“西关揾食团”,免费品尝招牌美食。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去年年会聚餐“瘦身”,单位年底花费随之减少,中高端饮食经营遭受压力的情况下,餐饮业开始关注大众化的消费,不少西关小食店焕发生机,积极参与美食节,连“开业数十年宁愿送都从不打折”的一些老字号,也为美食节首次打折,这种改变带来了餐饮业一种新变化,更符合百姓需求,面向大众。2013年荔湾区被评为“广东十大美食之乡”。
关键词3:文化产业助推转型升级打造文化艺术集聚园地,提升文化交易产业规模
素食私房菜试吃体验,鲜花插花技艺展示,欧美风格艺术水晶玻璃制品鉴赏……创意园不仅仅有餐饮和文化展览,还有好玩的创意产品。这是1850文化创意园开园5周年庆典的一幕,当天,1850创意园区内的企业全部面向广州市民开放,市民可以免费体验和参观。
2008年12月,为响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区“退二进三”的战略部署,1850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荔湾区芳村大道东白鹅潭畔破土动工,并于2009年11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5年前,它还是个占地5万平方米的废弃工厂。现在则是引进超过100家企业,汇聚3000位创意人才,每年拉动经济总产值达100亿元的创意园。
在荔湾区,岭南文化内涵是创意产业的创新灵感。荔湾区沿珠江两岸向上下延伸打造艺术创作中心和文化艺术集聚园地,打造以知识产权服务、研发创新、创意设计、博览休闲为内容的“珠江黄金西岸滨水创意产业带”,重点提升广州设计港、信义会馆、1850等创意产业园规模,全面推进冲口油库、基督教堂、922宏信创意园等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与此同时,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团,着力培育引进影视动漫、广告设计、民间工艺等创意企业总部,推动创意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比如珠江钢琴集团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蓝弧动画公司获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为提升文化交易产业的规模和档次,荔湾区还通过艺术品、古玩字画收藏、文艺演出、艺术教育、影视出版等形式,将传承非遗项目与开展生产工作结合,探索非遗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比如扶持打铜打金等本地传统文艺及手工艺的生存发展,让民间传统文艺和工艺得以不断传承,推动传统民间工艺创新发展。探索设立珠宝玉石交易所,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引导行业建立统一标准,量化生产,促进珠宝玉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目前,荔湾区现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1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25亿元。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通讯员 胡远见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原标题:荔湾区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