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品《虎年谈虎》、《点子公司》、《拍卖》等。1月9日上午,记者在电视剧《生活有点甜》剧组对冯巩进行了专访。   冯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品《虎年谈虎》、《点子公司》、《拍卖》等。1月9日上午,记者在电视剧《生活有点甜》剧组对冯巩进行了专访。

  ●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素材,找角度、搞创新,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来创作

  ●不在外面吃挺好,“三高”下来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了,经常回天津陪陪老母亲

  记者: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您和牛群就在相声作品里讽刺过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一些经典作品如《小偷公司》等,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您怎么看文艺作品对营造崇廉尚洁社会氛围、重塑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冯巩:《小偷公司》是我和牛群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个代表作。那时候还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办事拖沓、不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于是我们和梁左一起创作了这个作品,老百姓很喜欢。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好比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但蚊子苍蝇也多了。现在不仅要反对官僚主义,还要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中央提出反“四风”,这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素材,找角度、搞创新,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来创作。

  一部文艺作品应当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相声为例,我认为相声首先得有娱乐,但娱乐是表象,娱乐之上还得有审美,要净化语言、提升格调,使一些低俗的东西变通俗,让各个层面的观众都能接受。审美之上是引领,中华民族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歌颂与讽刺并存,对阴暗的讽刺也是对光明的歌颂,引领人心向上。引领之上是认知,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记者:一年来,随着正风反腐特别是作风建设的深入,您和身边人的工作、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冯巩:就拿广播艺术团来讲,我们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走基层、转作风,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人民文化需求作出新的贡献。2014年初延安革命纪念馆一曲《我的中国梦》响起,拉开了我团“双扎”活动的序幕。一年多来,我们深入基层演出140多场,北到海拉尔,南到革命老区福建将乐,西到新疆伊宁,东到新四军根据地江苏南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每场演出,我们都坚持勤俭节约办节目,杜绝奢华铺张浪费,采用了简洁质朴的舞美置景。前段时间去南车慰问演出,我们就地取材,车间作舞台,高铁当背景,特别接地气。环境虽然简单,却拉近了我们与观众心灵之间的距离。

  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我们全团2014这一年基本上没用公款吃过一次饭、买过一次单。我们都是有事在办公室谈,有话在单位里讲,不行我们主动去您单位沟通,正经的事干嘛非通过吃饭来办呢?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能不吃就不吃,能不请就不请,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当然,涉及外事活动,比如国外交响乐团来个指挥家和我们进行艺术交流,必要的、简单朴素的业务接待还是要有的。

  就我个人而言,应酬和饭局少了。以前有的单位喜欢在演出前招待一下,演出后答谢一下。自己想留点时间准备一下演出,可实在是盛情难却。现在这种现象基本上消失了。不在外面吃挺好,“三高”下来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了,经常回天津陪陪老母亲,还有更多的时间潜下心来思考问题,研究艺术创作。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

  记者:从网上曝出的剧照来看,您正在拍的电视剧好像是要塑造一个基层干部形象,可否剧透一下?

  冯巩:这个片子主要是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纺织工人的故事。通过小工人大担当、小“干部”大责任、小人物大社会,体现工人阶级一路跟党走的奉献和执着。我扮演的这个角色是一个工段的副工长,他不是干部却拿自己当干部,更拿自己的责任当回事,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能有些不入时、有些好笑,但是很可爱,体现了一种担当和奉献精神。

  记者:去年春晚,您在相声《我就这么个人》里面讽刺了春节期间送礼、走后门的不良风气,您的创作初衷是怎样的?今年有计划推出跟正风反腐有关的作品吗?

  冯巩:我感觉社会上对受贿的官员关注得多,对行贿的关注得少。我觉得受贿和行贿是一根绳上的俩蚂蚱,没有行贿哪有受贿,没有拍马的哪来骑马的?所以去年我抓住行贿者见利忘义、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心态进行了讽刺。

  今年,我们把视角放到一个普通的家庭上,准备的是一个关于家庭温情的作品,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健康了、稳固了,社会上问题就少了。(瞿芃)

(原标题:冯巩:正经的事干嘛非通过吃饭来办呢?)

编辑:SN028

相关阅读

娱乐不要脸独家新闻成耻辱

看到舆论谴责某报记者假扮成医生混入太平间拍姚贝娜的遗体,为了上头条,为了独家新闻,完全不要脸不要底线了。姚贝娜捐献眼角膜的高尚,更衬托出这种媒体狗仔的无耻。

失控《人物》和庞麦郎惊了谁

不管庞麦郎是一个怎样的“奇葩”,他的自尊和梦想都应该被尊重。健康的社会舆论都不应该伤害一个公民,当然更不应该病态地消费他和他的梦想。退一步讲,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他的梦想,至少可以给他基本的尊重。

戛然而止一种刷屏N种人生

戛然而止,这是个好词,让我想起很多人。姚贝娜的人生戛然而止,马建、“军中16虎”的仕途戛然而止,此前时常处于舆论漩涡的于幼军,其实也是一种戛然而止。

首次公开的习近平反腐狠话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本薄薄的只有148页的书,之所以最近深为岛叔看重,是因为里面确实“首次公布”了许多习近平关于反腐的“大白话”、“狠话”——换句话说,以前岛叔见到过的一些内部谈话,口语化的、脱稿的,现在都公开放出来了。

  • 马未都:习大大36年前照片很清瘦(图)
  • 傩送:整治低俗文化要有破有立
  • 我国古代哪个美丽三姐妹都当了皇后
  • 古代汉语为什么从右向左读写?
  • 刘嘉玲纯素颜霸气自信几人能敌(图)
  • 婚姻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 医生:日常医疗行为中的伦理底线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