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都几十年了,还是扎一针4块钱”——政协委员建议中医医疗增项提价
新华社记者李斌
“都几十年了,在北京还是扎一针4块钱。我们也呼吁很多年了,就是不变。”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杨金生就中医药服务问题大声疾呼。
不久前,致公党中央对中医药进行调研发现,“普通针刺”扎5个穴位,在河南、山东是20元,在安徽、甘肃是15元。
这一“发现”,让杨金生感慨不已:“北京市的价格一次4块,定价在全国都是最低的。”
杨金生说,由于针灸的疗效核心体现在手法上,而价格反而体现在电针等针灸相关辅助器具的使用上,收费都在10元以上,重仪器轻手法,反客为主,使医生针刺手法技术含量这一环节未能体现劳动价值,针刺收费应用不断减少,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导致部分针刺手法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近些年,国家医疗保障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但是杨金生等人调研发现,中医医疗服务陷入一个怪圈:一些中医项目不能及时入选《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就不能合法开展,一些开展的中医诊疗项目没有收费标准只能参照执行,大多数有规范、有收费标准的项目却不能进入医保,少部分进入医保的中医项目几乎都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这些怪象,导致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号里。”杨金生说。
针灸类项目由36个项目增至70个项目,中医骨伤类项目由17个项目增加至70个项目……2012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后再次发布,包含了9360个项目,其中中医项目337项,占3.6%。
“虽然占比比以前有所提高,仍未体现中西医并重和中国式医改的总方针。”杨金生说,“而且目前除少数省市试点实施了其中部分项目外,大部分省市还未实施2012年版《规范》,导致许多各类项目无法开展。”
让杨金生感到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中医医疗服务价格。
2012年发布的《规范》每个项目都增加了体现人力和技术成本的“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定价要素。这一《规范》在全国推行时,也明确了“中央管项目、地方管价格”的原则,即项目价格由各省自行确定。
“长期以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普遍偏低,导致中医发展缓慢。”杨金生指出,相比之下,检验、检查类项目定价相对较高。
“检查类项目使用次数越多,获利越多,因此医疗机构往往热衷于购置设备多做检查,而对提供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医疗服务项目缺乏积极性。”他分析。
医疗服务项目能否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也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项面向全国18个省347家不同级别公立中医医院的调查发现:49%的被调查地区没有将国家颁布的《规范》所列的全部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24%的被调查地区半数以上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这些项目就很难持续发展。”杨金生说,“有的中医项目即便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也规定了许多限制支付的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
“我建议医保主管部门将《规范》所列中医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取消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不合理的医保报销项目、比例的限制要求。”杨金生同时建议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敦促各省必须尽快实施新版《规范》,做到“有规可依”,统一诊疗服务。
“还应该充分考虑人力和技术成本等要素,合理确定中医项目价格,并定期增补中医新项目。”他说。(完)
编辑: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