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北京市直机关工委日前对机关党员干部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一调查结果30日在京公布。该调查显示,北京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意愿强烈但随意性较强。

  根据该调查,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读书时间、数量、购书费用、藏书量,均远高于国民平均水平,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反映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读书意愿强烈,读书兴趣浓厚。

  从读书时间上看,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平均每天读书1.41小时,远高于国民人均每天15.38分钟的读书时长。其中每天读书1-2小时的人数最多,约占47%;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能抽出2-3小时读书的占27%;有近3%的人能保证每天4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从读书数量上看,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平均每年读书11.2册,其中,年均读书1-5本的人数最多,占45%,其次是年均读书6-10本的人,占32%左右。

  调查显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的目的较为明确。对于读书的主要原因,8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60%选择了“提高精神素养,陶冶情操”,58%选择了“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只有1.4%选择了“单位硬性要求,不得不读”。

  同时,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平时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媒介多种多样,其中互联网、电视、报刊、传统书籍占主流,分别有71%、53%、50%、48%的被调查者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手机阅读,加上互联网阅读,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了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但是,仍存在读书随意性较强的问题。4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虽然坚持读书,但“没有刻意分类和计划”,33%认为“没有计划,想读就读”,只有5%选择“有详细的分类及计划”。大部分党员干部没有“读书动笔”的习惯,有20%的被调查者“从来不记”读书笔记,71%“偶尔”或者“有要求时才记”,只有9%“一直坚持”;27%“从来不写读书体会”,66%“偶尔”或者“有要求时才写”,只有6%“一直坚持”。

  虽然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读书时间、数量有一定保证,但读书内容和方向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读书效果差强人意。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而不思,浅尝辄止,读书深度不够”,34%认为“未结合工作,学用脱节,读书方向有偏差”,22%认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学习不够,读书内容娱乐化”。学思脱节、学用脱节,使读书效果打了折扣。

  同日,作为“第五届书香机关中国·北京阅读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直机关领导干部系列文化讲座在北京新闻出版大厦正式启动。该讲座由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作了题为“道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的讲座,来自北京市直机关的百余名局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完)

(原标题:调查称北京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意愿强烈但随意性较强)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9岁男童是怎么成“干尸”的

我最想求解的是,救助站为什么在男童死亡那么久及至成为“干尸”后才登报发出寻尸启事?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发出一连串的追问:死于何时何地?怎么死的?尸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死前有否送医诊疗?死后存放在哪里?为何不第一时间发布寻尸消息?

汪国真逝世:谁比谁活得更长

这番感慨,是因为刚刚逝去的汪国真,连日来招致各种调侃嘲讽,从否认诗歌作品,走向鄙薄人格。如此对待过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我觉得太不真诚,太不客观,是一种很虚伪的文化生态。

小学生告别信如同啼血告状信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特别又是女孩子,最该是如花蕾一样的年龄,她们本该是无忧无虑、如诗如歌、天真活泼的年龄段,而现在这个女孩子竟然叹息“活得太累”,以至于拿上一百元就要家出走了,这不禁令人痛心,更让人百感交集。

你永远无法将汪国真逐出时代

始料未及,对于诗人的早逝,网上一边是如潮而至的哀悼与回忆,另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批评与反思。对汪国真表示好感的人,夹杂着自己对已逝青春的纪念。有些人说,琼瑶的小说、三毛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歌以及庞中华的字,构成了人们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共同记忆。

  • 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自杀想到的
  • 呼格案追责是正义回归的最后一块拼图
  • 史上唯一被“抢新郎”的状元驸马
  • 毕飞宇:我和棋坛高手下过的一盘棋
  • 《闯入者》:都市漫游者的时代忏悔
  • 李银河:家有贤妻又爱小三怎么办
  • 新西兰皇后镇毛利人的水怪传说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