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半夏评审委员会 主席 何苏六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纪录片研究所所长,《纪录•中国》www.chinadocu.com创办人。中国纪录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曾多次担任中国纪录片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新影厂“星花奖”和英国东方纪录片节评委,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评委会副主席。
主要论著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译著)。论文有《纪录片的观念》、《1982-1993: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的研究》、《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纪录片市场化:中国问题,外国方法》、《中国电视纪录片30年生态变迁》、《中国纪录片话语权和话语方式的演进》等。
执导的主要作品有《母亲,别无选择》,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千秋基业:邓小平与中国教育》,1998年,获中国新闻出版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文献纪录片“经典作品”奖;《我们共同走过:中国广播电视50年》,2004年;《迁徙的人》,2007年,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
评委会名单
何苏六 / He Suliu
评委会主席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Susanne Binninger
德国纪录片导演、制片人
曹征 / Cao Zheng
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副总监
闫东 / Yan Dong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 专题部特备节目组组长
Klaus Stanjek
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教授
秦蕾 /Qin Lei
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制片人
田甲申 / Tian Jiashen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总监
范立欣 / Fan Lixin
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归途列车》导演
秦瑜明 / Qin Yuming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
陈育新 / Chen Yuxin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
陈宏 / Chen Hong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周文 / Zhou Wen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
董瑞峰 / Dong Ruifeng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副主任
陈晓云 / Chen Xiaoyun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辉 / Wu Hui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
问永刚 / Wen Yonggang
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
Isabel Wolte
奥地利电影学博士、维也纳大学讲师
吴炜华/ Wu Weihua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半夏征片机制:
除去通过个人力量和半夏历届导演资源库征片,半夏赴北京各大高校,将第十二届“半夏”的征片海报张贴到北京各所大学;同时,半夏向京外的高校发出了《高校邀请函》,并委托专人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城市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传媒学院、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传媒学院、重庆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纽约摄影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张贴了半夏征片海报。
2014年,半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外的知名影像展,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大学生联合电影节、杭州亚洲青年影展、First青年影展、北京青年影展、华盛顿华语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DVNEWSCAR微电影大赛、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等影像展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之交换了优秀的片源。
截止至5月15日,“半小夏”们共征到了1268部参展影片。其中,有长纪录片57部、短纪录片327部、剧情片761部、实验短片113部。
半夏评审机制:
半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项大学生影像品牌活动,得到了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拥有阵容强大的评审委员会和严谨的评审机制。
初审由新闻传播学部的硕士生和专职教师进行初评;复审由新闻传播学部专职教师3人一组投票合议送评终审;三审定谳,我们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人及专业院校和我校影视专业教授担当大赛终审评委,每个评委根据组委会的安排进行公证客观专业的评议,并应给每个奖项的最终获奖作品题写获奖致词。
编辑:SN02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