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车女司机致歉是网络监督的产物

2015年05月12日14:11  新闻专栏  作者:刘海明  

  这两年,“互联网思维”成为热门词语。“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过于抽象,很多人至今仍在追问: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给一个特定的词语下定义不容易,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远比读懂一个专业术语的定义更重要。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社会,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句话,许多人都懂。反过来说,懂得这个变化的原因,进而适应这个变化,是不是可以“互联网思维”的具体表现呢?

  5月3日的成都别车女司机事件在经过数日发酵后,11日,仍在医院的涉事女司机卢某也在反思,并认识到自己在此事中的一些过错,并委托媒体发布了《致歉信》。(《南方都市报》5月11日报道)

  在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在开房信息被曝光后,卢某终于公开道歉:“对于我违章驾驶、开斗气车的行为,我自愿接受相关处罚;对我过往的驾驶陋习一定通过认真学习加以改正”;“就我的家人、朋友为了维护我而做出的不当言论,诚恳地向大家道歉”。这个道歉,可谓是“互联网思维”实践的产物。

  民主的精髓是妥协。没有妥协精髓,就无所谓民主。互联网在本质上含有技术民主的成分。所谓技术民主,就是通过网络技术,迫使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程度的妥协。就别车事件来看,事发后卢某并不觉得自己开车有何过错;卢某的家人还跟公众撒谎。假设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们的这些话可能赢得公众的同情,舆论可能倒向支持他们。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装备,变成了网络监督的武器。行车记录仪提供的视频,瞬间改变了公众的态度;卢某家人的虚假言论,刺激了公众的网络监督力度;卢某的开房记录,让她成了道德审判的对象。立体化的网络监督,应该是这封《致歉信》出笼的产物。

  技术民主带来的网络监督,最终带给我们的是社会的全面文明。人类社会的文明行为,有自觉的,更多则是被迫的。不是我们不想做什么,而是我们不敢做什么。因为多数人的不敢做,社会文明程度由此得以提升。以驾驶违章为例。在互联网诞生前,没有交警闯了红灯,可能也留不下多少把柄;没有行车记录仪,司机频繁变更了车道,事后他不认账我们也无可奈何。互联网时代,技术设备武装起来的网络监督,使“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变成了现实。既然一个人的行为足以留下痕迹并被记录在案,迫使人们不得不克制自己的任性。

  对于卢某的认错,一些网友并不买账:“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货色的道歉,有多少真心实意的成分?无非是耍流氓没成功,憋着一口气,等待下次耍流氓的机会罢了。”从行为的不文明到行为的被迫文明再到发自内心的遵守社会秩序,其间隔着不短的距离。纵然卢某的道歉迫不得已,只要她以后不敢在开车时撒气,不敢跟公众撒谎,行为就相对文明。至于其内心是否真心乐于文明,那不是网络监督所能完成的使命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不管是不是真心的,但是事情总要有一个结束,希望同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 女司机 网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