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陈然)北京于日前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其中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软性服务等提出细致标准和要求。这也是全国首个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地方性省级实施意见。

  在昨日的政策解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未来将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以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

  当日,据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介绍,北京目前建有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庄级,共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四级设施平均覆盖率达到98%,设施总量达到6691个,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平衡,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规和规定也不完善。

  日前,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贯彻中央两办文件的地方性省级实施意见,简称为“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

  庞微提到,这些文件对加快构建北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全面部署。

  ■ 政策要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北京要基本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全市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文化设施建设应采取“2+X”模式。“2”是指每个文化设施应建有一个室内多功能厅和一个户外文化广场,“X”是融合各相关部门服务的综合功能,可设置图书室、展览室、排练室、电影厅等。其中乡镇(街道)图书馆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阅读座位不少于30席,行政村(社区)图书室阅读座位不少于10席。

  应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同时,根据常住人口和服务需求情况,硬件设施可以打破行政规划界限,跨乡镇、街道行政区域设置区域级综合文化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辐射范围。

  《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为提供市民看书报、参加文艺辅导培训、演出排练、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等20大类服务内容;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每个社区文化室至少配一名文化组织员等。

(原标题:北京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

编辑:SN091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最新

对不起孩子,我们都是凶手

6月,是属于孩子的世界。2015年的6月,却是一个悲怆吞噬了快乐、泪水冲刷了笑颜的6月,先是一场匪夷所思的湖北长江翻船,再是难以置信的贵州留守四兄妹服毒身亡。

留守儿童之死拷问社会良心

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4名儿童均为留守儿童,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3岁。这4个稚弱的孩子一度处于缺乏照料的状态。岂止是缺乏照料,简直是自生自灭!

肃宁枪击案:枪从何而来?

围绕着嫌犯刘双瑞的疑云仍未散去——他为什么持枪在村内行凶,打死两名同村居民;他是否如此前媒体通报所云,长期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那杆最终致使两名民警死亡的双筒猎枪,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都该为毕节孩子自杀羞愧

孩子是弱者。弱者往往会遭到虐杀,在动物世界里,这是常态。在文明的人类世界,不应该这样。不幸的是,文明,距离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还很遥远。

  • 高考替考人爆料:校长帮我打掩护
  • 王聃:百岁老人乞讨是社会之耻
  • 科举作弊那点事儿:谁扒掉皇权底裤?
  • 小说家偷偷放进书中的那些“私货”
  • 《雏菊》:爱而不得是逃不开的宿命
  • 与异地男友结婚前还需要考察什么
  • 泰国苏梅岛学做最地道的泰国菜
  • close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