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矢野浩二 演员矢野浩二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白旭 强力静 明星) 矢野浩二看上去温文尔雅,说起带着日本口音的中国话来非常幽默。这让人很难想象,他在电视剧里穿上日本军装就会变成让人害怕的“鬼子兵”。

  谈到曾经出演的那些反面角色,他表示,不管好人坏人,他希望自己的角色能够有启发性。“我是中日交流的‘管道’。”他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今年41岁的矢野浩二是在中国发展的的日本男艺人,而他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儿。这些都是他来中国前没有想到的。

  “真实反映出痛苦”

  矢野浩二坦言,曾经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看过一些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知道《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他说。

  他当时隶属于一家日本经纪公司,到中国是为了拍一部电视剧《永恒的恋人》。当时他看到什么都觉得特别新鲜,觉得中国人也很热情,于是打算来中国发展。

  当他兴奋地把这个决定告诉一起拍这部电视剧的陈建斌时,后者同情地看着他说:“一个人来中国太不容易了,首先要学好中文。”

  于是矢野浩二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汉语培训班。班里二十多人,大部分来自美国和韩国,只有两三个日本学生。“我不是好学生,天天睡懒觉。”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培训班快结束了,他的汉语仍然说得不怎么样,出门买菜都交流不顺畅,这使得他不愿意出门。

  然而“宅男”矢野浩二运气却不错。他的一个朋友、摄影师池小宁有一天告诉他,有个剧组需要一个日本演员,他可以去试试。就这样他见到了正在筹拍《走向共和》的导演张黎。

  “张黎导演看到我就说‘天皇’。我当时没有听懂,翻译告诉我的时候我还吓了一跳。”他笑着说。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矢野浩二演的角色几乎都是坏人--做了各种坏事的鬼子兵,最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死去。

  他有时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对角色产生质疑,不过毕竟是起步阶段,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先拍好每一部戏,然后再考虑别的。

  拍戏间歇,他看了很多日本和中国的战争片,了解战争的细节,有的让他印象很深,比如一部NHK的纪录片中采访了一些日本老人,那些老人对当时侵略中国的行为感到后悔和愧疚。

  在《记忆的证明》这部电视剧中,矢野浩二扮演反一号冈田。该剧展现了被带去日本修建日军秘密基地的中国战俘和日本军方之间的斗争。为了感受历史,剧组每餐都吃得很简单。后来矢野浩二才知道,当时日本条件的确非常艰苦,每个月都有轰炸。

  “杨阳导演告诉我,战争就是残酷的,给中日都有伤害。我们要恨战争。”他说。“拍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痛苦,要真实反映出这种痛苦。”

  “能让观众思考的角色才是成功的角色”

  矢野浩二的父亲今年83岁,母亲多年前去世。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们都在当年的战乱中失踪。他的父母是寄养在别人家长大的。

  “当时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从小没有关心过,也没有问过四位老人究竟去了哪里。”他说。

  随着对7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间的战争了解逐渐深入,矢野浩二开始思考这些。

  “在日本,年轻人不关心历史。”他说。这固然是反映了现在和平而安全的世界局势,另一方面突出了日本教育的问题。“日本的历史课学古代史的时间长,近代史讲得少。但是古代的事情不如近代历史与现在关联大。比如邻国中国和韩国对历史都比较敏感,如果我们对战争了解不足会引起麻烦。”

  “另外,”他说,“人们还应该知道,现在的和平是经历了以前的痛苦才获得的。”

  同时他也在反思自己的角色。

  2007年的时候,他对自己演的“鬼子兵”角色产生了疑问,觉得不能再这样演下去了。

  “人物很脸谱化,那种坏很表面,但是不应该为了坏而坏。”他说。

  矢野浩二说,来中国这么多年,他希望能够通过角色给观众以启发。“抗日神剧演完了就完了,没有启发,但是能让观众思考的角色才是成功的角色。”他说。

  他希望能够塑造各种不同的日本兵形象。

  他的父亲最喜欢看他演的《狙击手》,觉得那里面他日本军官的造型很帅。

  而矢野浩二自己最喜欢的是《战神》,那里面他是参加了反战同盟的间谍,最后杀死了自己的上司。在那一幕当中,他加了一句台词。当对方问他为什么背叛日军时,他回答说:“只要是爱和平的人都会理解我的行为。”“这样对于和平的向往现在也适用。”他边用手机给记者播放那一段视频边解释说。

  “人们正在接受更多样的日本人形象。”他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细细的管道”

  矢野浩二开玩笑地说,他胆子很小,不太敢去看网上的评论,怕有不太友好的。他见到的留言中,最多的是说“浩二哥不要演神剧”。

  他的确也在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

  都市剧《浮沉》中,他演出的日本老板是个悲剧人物,让人不免唏嘘。

  他在刚刚拍完的爱情喜剧《恋爱教父》中演一个内衣设计师。“那是个很‘变态’的角色,不过对爱情很认真。”他说。影片计划11月上映。

  矢野浩二说他还想演阿倍仲麻吕,那是唐朝时期的中日友好交流使者。他还想翻拍濮存昕上世纪九十年代出演的关于日本战后遗孤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

  “中国人心很宽容,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在这里成家。如果中国人不宽容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他说。

  他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日关系的黄金时期,年轻人的民间交流很活跃。

  “我是演员,也是中日交流的‘管道’。”他说。“其实各行各业每个从事中日有关工作的人都是一个细细的‘管道’。这样的‘管道’越多越好,能够汇聚成一个很大的‘管道’。这样即使国家之间有冲突,有这些‘管道’在,百姓之间的交流就不会断。”

  他表示,现在在日本的中国元素比以前更多了。更多中国剧上演,比如最新的《甄嬛传》和《武媚娘传奇》。在日本东京的秋叶原,一个相当于北京中关村的地方,矢野浩二上个月回去的时候看到有不少华为手机的广告。

  “现在中国年轻人了解日本文化比日本人了解中国文化要多。”他说。他曾经对日本媒体说,日本年轻人应该多学习中国文化,不能只知道《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希望将来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还能回到七八十年代那样。”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股市暴跌是做空者的阴谋?

对恶意做空的强力执法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得看到,脱离市场的规律空谈阴谋,甚至往民粹的方向上引导,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扭曲人们对股市的判断。基于此推出的救市举措,可能会达到维稳之效,深得民心,但对于股市的长久健康发展而言,它的意义将注定有限。

股市阴谋论为何那么有吸引力

李克强总理及其政府在考量经济政策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GDP、财政收入……都是比股市指数重要得多的指标。换言之,政府不太可能将拉动经济增长的宝押在人为制造牛市上,你也不太可能通过制造恐慌情绪来向政府施压而得到特别多的市场好处。

火车票上为何不标明到站时间

7月1日,北京所有车站全面启用新版火车票,票面经过微调后挪移出了一个“广告区域”,该区域目前呈现的是“铁老大”宣传自家客运、货运两大网站的“广告语”:买票请到12306,发货请到95306。但此前很多旅客希望增加的“到站时间”并没有出现在票面上。

亚洲首富为何炮轰互联网思维

当下,全社会存在一股兜售互联网思维的浮躁的热潮。出现了一些疑似张悟本、李一、王林的大师,盲目夸大互联网神功,简直可以包治中国企业百病。而很多投资人也被各种新概念、新模式所蛊惑,一掷千金去试图获得超额的回报。

  • 为何股市10%跌停却有人一天亏光100%
  • 让孩子们彻底断了“犯罪要趁早”念头
  • 清朝的文科状元与书法是什么样的
  • 徐皓峰:《道士下山》写过才知是逃亡
  • 谭飞:看到《我是路人甲》后半想掉泪
  • 木子美:受宠也是一门技术活
  • 在德国科隆了解古龙水的前世今生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