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肇庆市高要区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在高要区府大院举行。肇庆市高要区的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肇庆市“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城市框架已构建形成,为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奠定了更加坚定的基础。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挂牌仪式并宣读了《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批复的通知》。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肇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萍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赖泽华,市政协主席张成文,市委常委、肇庆军分区司令员贾拾生,高要区委书记施东红,区长江启宁,区政协主席李木财,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定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庞德强,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孙浪等共同为高要区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国防动员委员会衔牌揭幕(如右图)。肇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勋主持仪式。肇庆市领导刘正南、李天、梁育天出席活动。

  实施撤市设区后,高要大部分原属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布局中的重点开发区域将改设为肇庆市辖区,这不仅有利于高要主体功能定位落实,加快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更有利于拓展肇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枢纽门户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为肇庆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打造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区域交通综合枢纽、珠江—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基地、东西部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实现肇庆城市资源优化配置,融合中错位发展

  摊开肇庆市的地图,中心城区端州面积狭小,再加上高度密集的建筑和人口,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更加制约肇庆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资源共享、产业集约发展。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资源分散、区域分割,城区难以形成更高的行政效能、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更具效率的发展速度。

  而一江之隔的高要幅员辽阔。长期以来,端州和高要由于行政区划分和经济制度上的一些原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割离局面。高要作为肇庆中心片区的发展龙头,毗邻优势没有得到利用,产业对接并不顺利。

  随着高要撤市设区,两岸区域一体化发展得到实现。肇庆市经济研究学者刘红星认为:“只需在分析本地区独有的竞争优势基础上,确定各区功能定位,明确产业调整方向,推进有取舍的产业调整,最终达到城市合理分工,产业布局一体化的目标,实现整体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在两地一体化的过程中,端州区依然会以城市经济为主,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加快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实现服务业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变,并不断提高服务业为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整体水平。而高要则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三大优势,突出工业的主导作用,重点实施一批对全市经济起关键作用和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两地还应当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运作。在构建城市一体化过程中,要重点围绕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产权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机制,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两岸无缝对接,走差别化融合式发展之路,在融合中错位发展。

  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枢纽门户城市建设提速

  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是肇庆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核心定位,这意味着肇庆将从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内联系的前沿,成为承东启西、贯通内外、广聚发展要素的枢纽门户,这在肇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关键是要增强肇庆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新型城市化将是提升肇庆城市承载力的发展关键,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重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端州、高要历来具有一体发展诉求。近年来,端州区出现了制造业外迁、产业空心化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客观上造成了端州区二产发展不足,对本地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旺。而高要凭借自身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吸引广佛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已拥有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但面临的挑战是城区服务品质不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大量的外围开发仍以相对低端的乡镇型开发为主,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环境制约和低品质的园区开发,限制了高要发展效益的提升。因此,两者融合将实现人口和产业互补,实现双赢。

  其实,经过城市规划发展,高要城区与肇庆市中心城区早在几年前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融为一体。俯瞰城区范围西江河段,已建和在建的五座跨江大桥如同巨型翅膀般背负起两岸居民生活,引领着两地的经济腾飞。随着居民生产来往愈加密切,实际上已经进入同城化的发展阶段。

  此外,肇庆近年来一直坚持“两区引领两化”的发展战略,肇庆新区作为肇庆新兴城市的引领,承担着主要压力。随着高要撤市设区纳入中心城区,肇庆城市化版图将实现“东扩南连”,扩大发展了肇庆城区的腹地和辐射范围,有效地提升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肇庆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也将提档加速。

  提升西江沿岸城市架构,打造珠江西岸重点产业发展基地

  去年,“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广东深入推动珠三角转型升级,这些重大机遇赋予了肇庆更丰富的内涵和活力。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肇庆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上重点产业发展基地的定位则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肇庆新型工业化进程由肇庆高新区引领,国家级的工业发展引擎以浩浩荡荡之势奋勇前进。而有着地方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指标总量规模稳居肇庆各县(市、区)之首、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五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肇庆全市的26.2%等诸多标注的高要,将在大肇庆框架下借力端州丰富的公共服务与更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极有可能成为撬开肇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另一根杠杆。

  2009年,九三学社肇庆市委员会曾提交《关于撤县级四会、高要市建肇庆市属四会、高要区的建议》的提案,如今高要撤市设区,作为当时提案的执笔人,政协肇庆市委常委班荣鼎表示,高要撤市设区对肇庆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班荣鼎忆起提案产生的背景,当时正值《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其中提到“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和“深化改革先行区”,赋予了肇庆探索与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规划纲要》当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分还提出“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要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这些内容为肇庆改革并调整行政区划提供了依据。

  一江两岸,其中的“江”就是西江。“珠江—西江经济带”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高要撤市设区今年获批,两者之间是否只是单纯的巧合呢?

  从地图上来看,肇庆这座以西江为母亲河的城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并沿西江而上与大西南无缝对接。不论从区位还是历史文化渊源上,肇庆都可谓珠江西江经济带中的一颗闪亮明珠。“一江两岸”一体化协调发展让肇庆城市内部格局实现重组,提升西江沿岸城市架构,借此契机,肇庆可以打造珠江西岸重点产业发展基地,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引擎。

  “高要撤市设区后,与端州、鼎湖构成大肇庆市区,对推进该区域城市化进程,扩大区域建设发展的空间,打造‘西江经济走廊’,具有重要意义。”班荣鼎说。

  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

  高要撤市设区,是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省委省政府支持、事关肇庆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是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致力推进的重大举措,开启了高要以区为治、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搭建了“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城市的大框架。我们要以高要撤市设区为契机,充分释放和发掘改革红利,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整合城市要素资源,坚持产城互动、“两化”并进,加快建设“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城市。

  高要设区是历史的选择、发展的要求。高要设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高要设区必将拓展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空间和腹地,加快形成广佛肇城市经济圈。有利于打破原有城市管理体制障碍,破解“同城不同建”、“同城不同管”、“同城不同享”的困局,促进城市扩容提质,提升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注入活力、提供支撑。

  高要设区必将全面释放发展活力。要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把高要区全域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范围,推动中心城区融合集约发展。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两岸互联互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重心向南延伸,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力支持和服务高要发展。

  高要设区务求为群众带来福祉。要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推进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加大供电保障力度,按照中心城区配置,今年全面解决农村电网报装受限问题;建设和改造农村道路,完善农村文化、水利等设施;加强村(社区)管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入学、就业、安居等热点难点问题,让高要人民享用城市的设施、过上市民的生活。

  肇庆新名片

  高要撤市设区之后,肇庆市管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设立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代管四会市。市辖区总面积由664平方公里增加到2735平方公里,是现有城区面积的4.1倍;常住人口达143万人,占全市35.6%;经济总量占全市45.3%;城市化率57.9%,城市首位度提升到35.8%。

  高要区的成立,改变了肇庆市区“一江两岸”规划建设分属不同事权范围的格局,实现“一江两岸”统一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效推动肇庆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升级发展,为现有城区功能的再优化和城市新区的拓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肇庆的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当前,肇庆市正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将对端州、高要进行重点规划,按照提升区域整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营造宜居城乡生态环境的要求,明确“一江两岸”空间格局,科学进行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布局规划,促进端州、鼎湖、高要城市功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新时期,作为珠三角九市之一的肇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正以“两区引领两化”为战略路径,强化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以肇庆国家级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四大发展平台为主阵地,全力打造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高要区委书记施东红:

  撤市设区有利于高要在交通、城建、经济、文化和行政与肇庆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同城化,形成更紧密的都市经济圈;有利于充分借助肇庆中心城市优势,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区域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发展;有利于产业布局的调整,更好接受肇庆中心城区的功能辐射,梯度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接下来,高要将以撤市设区为契机,坚持“产城互动、两化并进”战略,高标准完善总体规划,主动融入肇庆市区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的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和城市集约升级发展,进一步释放撤市设区的发展“红利”。

  撰文:谢辉 吴问胜 何以根 陈卓荣 杨龙

  图片:苏科伟

  (原标题: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大肇庆”框架形成)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陈凯歌要向道教界道歉吗?

陈凯歌必须道歉——这已经成为相当多的网民的共识。大家在共识中还顺便提及,吴承恩应该道歉,蒲松龄应该道歉,金庸应该道歉,他们都丑化过道士或道教。嗯,金庸把引志平丑化得尤其厉害,竟然玷污小龙女。贾玲不是因为玷污花木兰的形象而道歉了吗?

楼上的官员咋这么容易失足?

衡阳市人大的这位副主任,她的问题已经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并已经着手调查,在这个节骨眼上,朱玉萍“坠楼”了。官员频频曝出“坠楼”的新闻,并不是楼上的官员“不小心”,而是太“小心翼翼”了。而“坠楼”与“跳楼”,这个问题更应该严肃的对待了。

别对中国失掉奥数冠军太意淫

本次奥数竞赛中国输给美国,并不完全就一定是“奥数取消加分”以及“中国学生不玩奥数”的直接体现。此语境下,对这条“中国失掉奥数冠军”阐释那些虚幻的意义,则就根本都是一些主观臆想或意淫。

“全面放开二孩”应开门决策

生育政策的调整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说它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前途命运,并不夸张,同时它也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权衡利弊,审慎决策,尤其应该开门决策,让更广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以汇集更多智识,取得更大共识,亦让民众更明白决策走向,从而及早做出生活规划。

  • 好声音总监:向汪峰导师致歉声明
  • 陶舜:推进全面放开二孩更应开门决策
  • 鸡同鸭讲:当科学家遇到占星术
  • 侯孝贤:我如果执政就让学生去读古文
  • 藤井树:《煎饼侠》两天3亿凭什么
  • 为什么她总爱上同类型的渣男
  • 寻找海明威故居的六指萌猫(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