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冰 实习生 张婷玉)7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的《重庆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该条例实施后,我市现行的《重庆市遗体捐献条例》将废止。 

  立法规范捐献行为

  据统计,按照我市医学教学与科研实际要求,每6名解剖学学生需用一具遗体,由于来源不足,目前我市20多名学生使用一具,有的医学院甚至50多名学生使用一具。

  我市自2012年8月1日起,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原国家卫生部授权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成功实施人体器官捐献59例,累计捐献器官166个,挽救了138个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为了规范遗体接收的程序,明确有关人员的权利义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兰运华说,因此,市人大着手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立法。

  捐献以自愿为原则

  条例草案规定,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要以自愿、无偿为原则,捐献人的捐献意愿、捐献行为和人格尊严依法受保护。

  因此,条例草案规定,自然人生前表示愿意在死亡后捐献遗体或者人体器官的,应当到相应登记机构办理捐献登记、填写捐献登记表并载明有关事项,其本人有权变更、撤销或者查询有关登记情况。

  自然人生前未明确表示捐献意愿的,可以由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共同书面同意捐献,同时应当到相应登记机构履行有关登记手续并载明有关事项。

  如果自然人生前明确表示不捐献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其遗体和人体器官。

  审议该条例草案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如果自然人生前表示愿意捐献遗体或人体器官,死亡后其亲属拒绝捐献怎么办?

  对于该问题,立法机关表示将通过调研对条例草案做出修改。

  捐献权益将得到保障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大爱大善,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同时也涉及医学新技术,以及伦理、信仰、人权等深层次问题,只有依法保障好各方权益,才能营造良好的捐献氛围。”兰运华说。

  因此,条例草案设立专章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捐献人及其家属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权益保障等作出了规定。

  例如,条例草案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免除捐献人的基本丧葬费用,并通过颁发捐献荣誉证书、建设纪念设施和网站以及开展缅怀纪念等方式表达对捐献人的尊重。

  条例草案还依据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惯例做法,明确要求设立人道救助基金,对已经捐献遗体或者人体器官的经济困难捐献人家庭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

  目前该条例还在审议中。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郜艳敏需要感动还是需要尊严

郜艳敏,一个原本自身需要该被解救的对象,因为在被拐村庄当了一名山村教师,2006年她被评为感动河北人物,2007年事迹被拍成电影,2013当选为最美乡村教师。评奖本身是没问题的,但一味地鼓励感动,而忽略个人尊严就让这些赋予她的荣耀有了颇具讽刺的意味。

该追求自由还是追求年薪百万

把时间填满了来换工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不得不压缩自己的野蛮生长空间,你将不得不把手机调到24小时待命状态,等待上司心急火燎的召唤,你将不得不舍弃自己的业余爱好,你将不得不因为朝九晚五的坐班疲惫而把下班时间的自己塞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看书阅读。

是时候讨论未婚妈妈生育权了

目前,部分省份正在尝试着讨论将婚姻权与生育权脱钩的问题,其争论的激烈程度,也是相当激烈的。对这个看似局部的非主流问题的如何看的问题,已远远大于这个问题本身。如同这位未婚妈妈所说——“并非倡导未婚生育,只是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该被社会歧视”。

中美两国未来如何更好地相处

回头看,最近五、六年来中美关系波动频繁、竞争明显上升,双方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很容易上升为对对方整体战略意图的疑虑。究其根源在于,中美历史上形成的一些积极共识正遭受侵蚀,重新寻找并确立新“共识”,成为稳定未来中美关系的关键。

  • 飞行员:发现疑似MH370残骸意味什么
  • 郜艳敏再成热点我们在争议什么
  • 宋楚瑜:我在蒋经国身边十四年
  • 媒体人与科学家要安放好自己的位置
  • 《杨贵妃》马震那事儿被删了?
  • “软饭”也可以吃出幸福的滋味
  • 荷兰世外桃源般的小渔村沃伦丹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