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第一笔贿赂时,我也曾担惊受怕】

  ●忏悔人:于汪洋

  ●原任职务: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中心经理兼电子银行部总经理

  ●触犯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判决结果:2015年3月16日,被合肥市庐阳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

  ●犯罪事实:2006年至2013年,于汪洋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277万余元(其中索取贿赂人民币5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

  今天回头看我所做的一切,是那么不齿、那么幼稚、那么低级。其实,自接受第一笔贿赂时,我就开始走向犯罪泥潭。收第一笔贿赂时,我心里确实很紧张,担心被发现,我也曾有过退还的念头,但同时又心存侥幸,马上为自己找到心理平衡,“不就是帮他们说句话,周旋一下吗?”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对收受他人钱财变得心安理得了。现在看来,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过了适应期后,在其中不亦乐乎,待发觉时已难以自拔。

  如今,我深刻认识到了我的错误,一是突破了做人底线。俗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妄想,更不要贪婪,贪婪让我丧失了本性,突破了道德和法律底线。二是侥幸心理害了我。收到第一笔贿赂款时,我也想象过以后的结果。尤其是看到一些关于贪官的报道,我心里都打颤,也有过把钱退回去的念头,但更多的时候是安慰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吧,又不是你一个人干这事,后来干脆就不想了,从内心欺骗自己说与我无关。三是对朋友过于轻信。在和朋友谈到可能会被审查时,朋友的不当建议让我悔恨终生。当然,责任不全在他们,我自己应该有是非明断。但关键时刻,我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时机。

  我犯下的罪行不只伤害了自己,也深深伤害了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关心过、帮助过我的人。以前,我春风得意时,常以大男人自居,对家里人给予宽松的空间,对老婆、孩子关爱有加,甚至享受对她们的溺爱;对同事,我在当领导的同时,也摆出一副兄长或者关怀的姿态,享受他们的追捧;单位给予我的一个个名誉和奖励让我有些飘飘然,我不清楚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了。今天,我身陷囹圄,对我的孩子来说,一直是她榜样和目标的父亲一刹那就改变了形象;一直疼爱我的妻子,转眼间她最关心的人就消失在她的身边;我已70多岁的父亲,能接受这个现实吗?还有把我养大的姑姑,刚被查出结肠癌晚期,我还没有来得及尽孝,我还能再见到她吗?

  如今,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以积极的改造弥补我的过错,争取早日回到家人身边。

(原标题:忏悔录|于汪洋:看到报道贪官,我心里都打颤)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李嘉诚抛售资产是看空中国吗

李嘉诚具有非凡的经营头脑和对投资环境、以及世界变化的敏锐把握,被誉为“李超人”,长期蝉联亚洲首富。在香港,乃至亚洲商界,他既是一个标杆,也是一个风向标,在华人圈有巨量的跟随者,他的此番举动确实无法不让人联想,以为是在看空中国。

远离行善积德的中国式放生

这样的放生,获取不到正义,也拥有不了真理。看似是仁爱慈悲,实则是自私自利的写照;看似是为造福社会、造福生态,实则是与环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看似是自己花钱买来动物,实际上本身就是在参与于一种以道德作秀为目的的捕杀与贩卖游戏。

嫌食堂肉少报警不该当笑话看

小伙子嫌食堂饭菜肉太少报警,谎称自己被绑架,这种做法无疑是违法的。但笔者却以为,除了笑笑之外,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个新闻不只是个笑话,它更是员工利益的一个表征,那就是,谁来保证员工中午吃饭的权利。

释永信的事该由谁来了断?

释永信一袭袈裟背后,究竟真实的面孔是怎样,公众这些年纯粹凭的是个人的感觉。此前网上各种对于方丈释永信“相由心生”的猜测,更是主观得离谱。这至少说明,对于释永信这个多年来一直处于舆论浪尖上的人物,人们对他的“真身”知情太少了。

  • 驳台湾老兵国共抗战功绩论
  • 大病保险50%报销比例仍显寒酸
  • 蒙元帝国为什么撑不过一百年大限?
  • “奶奶作家”加入中国作协真的励志吗
  • 郭志凯:我认识的《煎饼侠》大鹏
  • 六招帮你搞定和谐的婆媳关系
  • 日本合掌屋不一样的建筑传奇(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