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一些“抗战神剧”也大行其道,“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片段不断挑战国人的底线。前不久有媒体报道,99岁川军老兵马定新在观看过抗战剧后说:“抗战哪有这么容易,几个人就轻易干掉鬼子的一个联队?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艰难地抗战8年吗?”抗战老兵的话语,再次引发人们对当下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的批评和反思。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爱调研和民意中国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出现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75.0%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最应该被追责。

  60.9%受访者感觉“抗战神剧”娱乐性过强,充满噱头

  何谓“抗战神剧”?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许正林解释,是观众对那些情节夸张、违背历史的抗战影视剧的一种戏谑的统称。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滥加低俗“荤腥”,为迎合低俗需求加入色情、暴力等元素,如《一起打鬼子》,女主人公牵引恋人的手伸进自己的衣服摸胸;为博眼球和收视率,不顾起码科学逻辑,如《满山打鬼子》,小英雄掏出弹弓瞬间将鬼子身体射穿;罔顾历史,忽略基本的历史事实,如《孤岛飞鹰》中,故事发生在1940年前后,却频频出现1943年、1975年才研发出来的手枪;偶像言情当道,抗战剧引入偶像演员,服装造型也偶像化、时尚化,几集剧中换十几套衣服,剧情中加入三角恋、家斗等元素。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强调,要把认真制作的抗战剧和“抗战神剧”区分开来。前者的意义在于对战争、政治、历史、现实、人性等不断思考思辨,从而抵达某种真相和本质;后者的意义只在于完成最低层的娱乐和精神需求,同时实现利润。

  调查中,60.9%的受访者感觉“抗战神剧”娱乐性过强,充满噱头;45.7%的受访者直言这是粗制滥造,过分追求利益的产物;38.8%的受访者批评“神剧”娱乐化、低俗化、庸俗化。

  “很多抗战剧把敌人极端弱智化,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现在很多“抗战神剧”大行其道,让80后设计师张子默对抗战剧也失去了兴趣。他指出,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军事力量差距实际上还是很明显的,抗战是非常残酷与艰难的。“抗战神剧”中的剧情,可能有人看了会感到“很爽”,但这无法让年轻人看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不容易,容易淡化对我们民族经过8年抗战才最终惨胜的记忆。

  调查中,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31.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对抗战苦难的不尊重。

  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

  “应该注意的是,‘抗战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把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描述为唾手可得,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的不敬。这无疑会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造成不良影响。”许正林提醒。

  左衡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他认识的一位编剧写了部讲东北抗日联军的严肃抗战剧,剧中有一个日本人叫土肥原。结果他身边很多年轻人都不相信真有这样的名字,都说他太能编了。“可见一部分中国青年对于历史知识的缺失,到了何种地步!”当然,即便是“抗战神剧”,也多多少少会有真实的历史,比方说“8年抗战就要开始了”,这句台词虽然愚蠢无比,但它起码让孩子们知道抗战是有8年的。但这点知识就像是垃圾食品中的淀粉、蛋白质一样,虽然有这些成分,但少得可怜,整个食品吃下去还是没有营养,反而有害。

  调查中,45.6%的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仅11.9%的受访者表示“抗战神剧”也是一种了解抗战历史的渠道。

  “影视作品的属性不只是艺术和文化商品,还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健认为,在当前的文化情境中,不少剧作者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迎合市场受众潜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罔顾历史,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过度夸张、扭曲。“试想一下,如果在跨文化领域传播,我们影视作品在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当中应该具有的力量,一定会被粗制滥造的‘手撕鬼子’式的‘抗战神剧’消解无遗”。

  出现“抗战神剧”,75.0%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最该被追责

  出现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谁最该负责?调查中,75.0%的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责任最大,最应该被追责;69.0%的受访者表示制片方应该被追责;27.3%的受访者指出播映平台应该被追责。

  许正林表示,一部影视剧从制作到播出,至少要经历制片方——审片部门——播映平台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能决定一部电视剧能否最终面市播出。但追本溯源,制片方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的。制片方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影视剧不单要创造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涉及到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呈现的是民族的血泪史,更应该具有历史的严肃感和责任感。

  青年编剧薛峤则直言,提高抗战剧质量,要从多个环节一起想办法,而不是单纯去逼着创作者提高质量。要知道目前我们所批评的“抗战神剧”,多是在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播出的。如果质量提高了,最终播出平台却买不起这些剧,或者收视率提高但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收入,那整个产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周全(化名)期待,审查部门对抗战题材影视剧严格把关,“最好把不尊重历史事实和科学常识的‘神剧’统统封杀,防止其影响抗战剧的整体水平”。

  但左衡并不赞成使用行政手段干预电视剧集的播出,他认为更好的手段应该是法律手段,像德国就制定法律,规定文艺作品不能把纳粹拍摄成正面形象。如果仅仅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限制,相当于脓包破了在上面涂点粉,这是不治本的,只有肌体健康了,才能真正抑制脓包的产生。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对于抗战历史理性、客观、全面、严谨、学理化的认知,才能让抗战剧真正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连战看阅兵,两岸能否再破冰?

两岸关系要深化,从思想上、政治上都要再破冰才行。如今的抗战纪念活动和历史问题正可以视作一块试金石。两岸间经济议题推动了不少,政治和军事议题属于“深水区”,一时难以下手,那么从抗战史寻求深入突破口行不行?

《百团大战》何以成票房黑马

如果单纯以票房数据为依据,《百团大战》必将在华语电影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看看那些停留在上世纪的叙事语言,看看红头文件里那句“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再看到同档期几部影片的无奈遭遇,电影工作者和观众都会觉得被羞辱。

中共在抗战中无愧中流砥柱

看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大多数不都是败仗吗?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仗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中共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

谣言入刑,谁当谣言鉴定师?

什么是谣言,什么性质的谣言才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编造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无意传播谣言和故意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同等吗?更重要的是,谁是谣言鉴定师,他们判定谣言的依据是什么?

  • “助学达人”何以成为色魔诱奸女生
  • 别拿女职工更年期保护不当权利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 如何做一个风流又文艺的死鬼
  • 用说人话的方式解读《聂隐娘》
  • 吴淡如:夫妻之间最美好的相处平衡
  • 乘船穿行在莱比锡的绿肺之中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