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国际枢纽港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
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是三大战略枢纽之一。定位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广州“底气”何在?如何在世界航运格局中占领“高地”?进一步,如何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领珠三角发展?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元桦辉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认为,广州港在珠江口几大主要港口中,具有距离珠西产业集聚区最近、江海联运交通水网最发达、散货吞吐量最大等优势。然而,港口建设只是一个关键节点,参考国际上的航运中心和航运枢纽,一定是人流、大货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围绕这些领域所涉及的航运服务业非常庞大,这给予广州未来发展航运相关产业巨大的想象空间。
元桦辉介绍,下一步,广州港将从巩固和提升国际大港地位、加快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积聚和做大做强市场主体等方面,全力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江珊
1.新港建设开创“南沙速度”
南方日报:南沙自贸区获批以来,广州如何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和国家新区“双区”的叠加优势,大力发展南沙港区建设?
元桦辉: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开发建设现实生产力,港口发展开创了“南沙速度”。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今的南沙港区拥有万吨级的泊位59个、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30个,可靠泊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舶;进出港主航道浚深至-17米,满足20万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可自主设计建造全国最大32万吨级油轮;连续3年举办广州南沙湾国际游艇展览会;每周停靠龙穴岛的五星级大型邮轮“处女星号”上下旅客5000多人次。
集聚疏运网络也日益完善。广州港现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61条,比去年新增8条外贸班轮航线,南沙港区开通97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同时,广州港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上海等地建成了20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中远泛亚、中海五洲、广州港集团、中外运广东公司、珠江船务等企业开通了近150条水上驳船支线,覆盖珠三角及广西、海南等地。
截至2015年年底,南沙区新增航运相关物流企业1066家,是自贸试验区获批前总数的3倍。
相应地,港口“软”环境也在改善。针对企业注册地与办公地不同的情况,广州港务局主动上门服务,派专人为部分企业进行年审材料的审核和指导,并在年审完成后将相关证件一次性邮寄到企业手中。
为了提高港口货物的疏运能力,日前南沙首个集装箱货运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在该平台上,货代、货主、司机等各方都可以独立报价、自由选择、即时成交,最终实现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将货物从南沙港区运至珠三角腹地。
南方日报:广州港由内港、黄埔、新沙、南沙4大港区组成,随着新沙、南沙承接了更多港航业务,内港港区、黄埔港区也早已启动了转型升级。目前进展如何?
元桦辉:目前,南沙大型深水港区基本适应城市临港经济发展要求。但内港港区、黄埔港区老港作业区随着城市中心区扩张,港城空间相互交融,老港区的生产运作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港口运输产生的交通、噪音、粉尘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商住区拓展,老港区所服务的产业逐渐脱离城市中心区主导产业,处于城进港退阶段。
以黄埔港为例,其港口综合运输能力较强,处理的货物种类多样,同时也是南沙港区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的重要喂给港点。老港区不能退出历史舞台,亟需调整功能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城市发展。建设“港口文化”经济圈、“岭南文化”经济圈和“海丝文化”经济圈,最终实现“一江两岸三带”和珠江黄金岸线(黄埔段)企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黄埔洪圣沙码头已停止煤炭储运,转为木材运输。“保利鱼珠港(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及鱼珠物流基地旧厂改造)”以及“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广州港集团物流仓—机修厂地块旧厂改造)”项目正推进。保利鱼珠港主要建设办公主导、商铺的大型综合体,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将承接中轴东进脉络,接力珠江新城与国际金融城。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主要建设港航服务中心写字楼、商务中心、商务酒店及游艇码头等港口办公商务配套,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届时将引进华南地区港航总部企业进驻。
此外,利用两区合并新机遇,支持珠江钢铁厂片区转型升级发展。目前亚钢集团、区政府计划将该片区发展成汽车配件、零售、维修等汽车服务产业聚集区,同时珠钢码头拟根据片区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有关合作正在进行洽谈。
内港港区则借鉴先进城市港区改造经验,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保留城市记忆,利用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工业建筑遗存,集聚一系列美术馆、博物馆、演艺空间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目前来看,与航运相关的企业总部、科研院所、行政管理机构已在港区内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
2.南沙港初尝珠西产业外贸“甜头”
南方日报:只有搭建起强大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广州的枢纽功能才能实现释放。围绕珠三角、泛珠三角乃至全国航运市场提供服务,广州港口如何与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客货运输网络更好地对接?
元桦辉:目前,国内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北部湾等经济圈发展起了五大临港经济区域。在各自区域中,各大港口也存在着竞合关系。其中,在珠江口几大主要港口中,广州港是距离珠西产业集聚区最近、珠江水网最发达、干散货货物量最大的港口,这决定了广州港的发展特色。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公路、水路、铁路网络建设发达,尤其是江海联运的交通水网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州过往以内贸为主、外贸为辅的港口发展格局。历史发展至今,华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集散地一直是广州,这也让广州港的散货吞吐量一直稳坐珠三角的第一把“交椅”。目前,广州港的内贸量占50%-60%,散货量占70%-80%。
我们通过广州港集团了解到,一些珠西地区的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外贸货物过去只能走深圳或香港,如今,他们会选择将50%至90%的货物运至南沙港,再远销至海外,而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则降低了接近三分之二。
全会中提到,广州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要带动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粤港澳生活圈,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引领泛珠三角发展,辐射东南亚。作为航运枢纽港的广州港,其历史发展和未来定位来看,都正在向着这一目标不断地推进。
广州港口与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客货运输网络更好地对接主要是通过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和航道锚地适应能力,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高等级航道网、铁路干线网、高速公路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和功能优化的现代集疏运体系。
除了重点港口重点项目的建设,广州也正在积极整合江海联运资源,加快江海联运网络建设。通过深化实施南沙门户战略,打造以珠江干线为纽带,以驳船中转为载体,以龙穴岛为核心的南沙港区快捷高效江海联运体系。重点要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大内河集装箱驳船运力建设投入,建立内河驳船联盟。同时,完善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海空联运等通道。
3.瞄准国际机遇扩大“朋友圈”
南方日报: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向海外进军的主力军之一,正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相应的,广州港如何在世界航运格局中占领“高地”?
元桦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东自贸区以及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为广州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州港正加大走出去步伐,去年率先在美国成立了办事处,提高海外营销的力度和深度。下一步,广州港计划在欧洲和亚太设办事处,重点拓展海外货方市场和加强船公司决策层对南沙港区的了解,吸引货源和航线挂靠。
目前,广州港的全球“朋友圈”已经遍及世界各地33个港口,全球前二十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马士基航运、中国远洋海运、新加坡港务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均在广州港参与投资经营集装箱码头业务。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州港绘制了对外交流三年行动蓝图。2015年,就与科威特港、土耳其伊兹密尔港、印度蒙德拉港、马来西亚巴生港、英国布里斯托尔港、塞内加尔达喀尔港、泰国林查班港、法国波尔多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10个港口缔结了国际友好港。
以2016年1-4月进出口数据来看,广州对非洲的贸易额占全国的7.99%,远超亚洲、欧洲、北美等区域,非洲成为广州最大的贸易区,其中95%以上的货物由广州港完成。广州港与拉各斯港、达累斯萨拉姆港等港口开通了19条非洲航线,是华南非洲航线最多、班次最密、船东最多的枢纽港;与南非的德班港、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港建立了友好港关系。今年,广州港又先后与美国萨凡那港、纽约新泽西港牵手,开启了广州港与美东重要集装箱装卸港交流合作的新纪元。
2017年,广州港对外交流的重点是致力于推动中非合作,利用广州港先进的港口管理技术、遍布世界的航线网络、国际友好港和国际培训机构等资源,引导和带领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港口、海外仓、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南方日报:对标伦敦、新加坡、香港、鹿特丹、纽约等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航运的建设领域来看,这些国际先进城市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广州学习?
元桦辉:航运业发展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格局、城市地位和影响巨大。航运业发达的城市,国际贸易必然发达,航运和国际贸易相伴而生、相互促进。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主要的国际化城市,其中31个是因港口而发展起来。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全球财富的50%也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从国内外航运业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来看,政府对海运业的重视程度、合理规划、支持政策、营商环境对航运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自由港政策能够促进航运物流的高度集中,促使货物的高效集散和中转。同时,打造高科技高附加值新型航运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具有制定国际航运游戏规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航运实践,更需要培养和吸收各类航运服务高端人才。
以发展航运服务业为例,广州是“千年商都”,航运文化积淀深厚。过去的航运服务业大多集聚在黄埔港区,但发展规模和档次都不及紧邻的香港,所以广州要整合提升货物装卸、货代船代等航运下游产业,发展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游轮游艇等中高端航运服务业。
港口建设只是一个关键节点,国际航运中心一定要是人流、大货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围绕这些领域所涉及的航运服务业非常庞大,这给予广州未来发展航运相关产业巨大的想象空间。
4.五大领域同步推进枢纽港建设
南方日报:下一步,广州将通过哪些重点项目建设和布局,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强化主枢纽港地位?
元桦辉:下阶段,广州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围绕“三中心一体系”和“三大枢纽”建设,全力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一是巩固和提升国际大港地位。
2016年,计划新增10条外贸班轮航线,设立10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优化“穿梭巴士”驳船支线,完善喂给港驳船支线网络航线共享机制。力争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37亿吨、集装箱1868万TEU,分别增长3%和6%。
至2020年,广州港外贸班轮航线超过100条,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
二是加快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实现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开工建设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争取新沙港区二期工程开工。
力争2017年,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江海联运码头等工程开工建设,同步推进珠江口公共锚地、南沙港区通用码头、番禺龙沙码头二期等前期工作。加快南沙疏港铁路、广中江高速、石化北路、信华路等项目建设,完善龙穴岛、沙仔岛、黄埔港区等区域内的物流交通网络。
三是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
强化临港产业集聚,实现港口与城市产业互动;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山姆冷链1号库、侨丰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规划在黄埔洪圣沙建设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做大水上驳运、铁水联运和“粤港跨境货栈”陆空联运业务。
四是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
以离岸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结算为突破口,积极培育航运产权、船舶、设备、航运电商的资金支付与结算,吸引区域航运金融结算中心落户南沙,积极筹建航运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由南沙区财政出资10亿元作为劣后级资金,其余40亿元优先级资金向境内外金融机构募集。目前南沙区政府10亿资金已到位,公司组建工作已进入到工商登记阶段。
此外,在南沙自贸区尽快实现穗港澳在航运保险、海事仲裁、海事法律服务等方面规则的对接。加快发展邮轮产业,完善邮轮供给和扶持政策。争取在南沙保税港区设立保税船舶登记机构,鼓励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归登记注册,争取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加强与香港合作,争取第二船籍港制度试点。争取以南沙保税港区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落地实施。积极拓展保税油供应业务。
五是积聚和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积极推进创新研究,加快组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研究中心,用好广州产业领军人才政策,面向全球,积聚高端航运人才。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功能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发挥广州航运交易所的作用,做大做强航运交易业务。进一步支持广州港集团发展,打造世界级综合型港航企业,加快推进广州港股份公司挂牌上市。支持中交集团、中船集团、中外运长航、省航运集团、粤新海工等企业在穗发展,积极培育本地港航关联企业发展。
5.“绿色”摆在港口建设首位
南方日报:具有环境友好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型港口必将成为中国港口的演进方向。广州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元桦辉: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广州港在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港口清洁能源使用水平、加快淘汰老旧落后船舶、提高对远洋船舶低硫油补给服务能力、开展干散货码头粉尘和成品油码头油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将“绿色”理念贯穿至整个港口建设中。
为了督促企业采用科技手段监控或委托专业部门散货堆场粉尘污染数据,我们进行不定时抽查,促进港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近年来,港区配合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港口船舶污染排放现状研究和成品油油气回收治理研究,已基本完成建立起广州市船舶污染大气防治基础数据库。
岸电设施的运用也将有效减少靠泊船只的污染排放和节省能耗。目前,南沙三期码头岸电设施已基本建成,南沙一期码头与广州供电局共建岸电设施示范项目。接下来,还将大力推进南沙二期、新沙码头、南沙汽车码头、南沙四期、新沙二期、海嘉汽车码头岸电建设。此外,全港港口机械“油改电”项目已基本完成,港作船舶和公务船全部实现岸电供电,大型机械全部实现电力驱动。南沙也已建成LNG加气站,油改气项目已启动,节能设备和灯具在港区广泛使用。
利用防风抑尘网等新技术,全面落实煤炭、矿石码头防风抑尘墙等设施配备,强化堆场覆盖降尘和落实喷淋除尘系统使用,加快密闭运输系统的改造,督促企业加快密闭堆场建设。
今年底,广州将完成第一批老旧船舶的更新,将老旧船舶更新为节能环保新型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