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29日01:52 重庆晚报

分享

    逝者长已矣,生者寄哀思。生命是一首诗,清明就是对这首诗的永恒吟唱。逝者虽然远去,但每个人脑海里仍珍存着关于亲人、友人的记忆:慈祥的脸庞、灿烂的笑脸,辛勤劳作时的身影,迷茫时的谆谆教诲,相聚时的欢歌笑语······

    每年清明,王学友都要来到南岸区观音山陵园祭扫,这里有他思念的故人。今年清明节,64岁的他,召集30多年前老同事组建QQ群,一起追忆逝去的厂长郝廷楷。

    大家叫他郝大学

    30年前,王学友34岁,是原重庆第三针织厂技术科长。郝廷楷是厂长,40多岁。

    “那时候,大家喜欢叫他郝大学。”在王学友印象中,郝廷楷戴一副黑框眼镜,书生气十足气宇轩昂,夏天爱穿一件白衬衣,仿佛刘德华刚出道。

    王学友回忆,上世纪80年代企业转型,郝廷楷提出引进高中档涤盖棉运动装生产线。也正是这次技术引进和改造,让工厂辉煌了好几年。“有胆识,有担当。”王学友如此评价郝廷楷。

    不坐厂车坐公交

    王学友印象最深刻的,是郝廷楷的质朴、节俭。

    1985年8月,王学友率队在天津培训,培训结束回重庆,郝廷楷去接他们。“都知道重庆8月热。我对厂长说,叫一辆车来接吧。他不吭声,意思是叫我们坐公交车回厂。”王学友说,当时厂里有辆中巴车负责迎送。

    “我记得对他说,平时像你种职务的,哪个出门不是有车接送,况且又这么热,行李又那么多。他还是不吭声,气得我独自坐公交车回厂。没想到,厂长拎着我的行李也坐公交车回了厂。”

    用行动悼念他

    王学友说,1987年7月18日,郝廷楷和两位同事去山东省青岛市出差,乘坐火车返渝。途中发生事故,郝廷楷和其中一位同事身受重伤,不幸遇难。

    “按规定,他可以坐卧铺乘飞机,他偏不……如果他不是为工厂节约一晚上住宿费,在青岛多呆一天,就不会遇上那次事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节约呀!”王学友至今记得,1985年,郝廷楷带领工厂中干前往天津市考察,都坐硬坐,将近40小时火车到达北京。“有同事给我说,脚都坐肿了。”

    “骨灰送回来后,工厂为他们举行追悼会。几乎所有员工,还有好多家属都自发参加了。”李卫红是原第三针织厂服装设计师,30年过去了,同王学友一样,每每想起郝厂长就会泪流满面。

    “我从没见过那么大的花圈。”李卫红回忆,郝廷楷因公殉职,各科室员工加班加点几天做了个大花圈。当月,工厂产值全年最高。“大家很自觉,用行动悼念他!” 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假结婚”怎么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 暴君的软肋:朱棣竟怕自己的女婿
  • 尤氏是怎样在大观园内保住脸面的
  • 如果被辱的是于欢,他妈一定会这样!
  • 有多少人以朋友之名做“情侣”之事
  • 中国和加拿大的公园差异,居然这么大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