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30日11:18 贵阳网

分享

炸弹及爆炸理论的学习对邓玉堂来说如实际操作拆弹一样重要

  邓玉堂经常接受以“被拆炸弹突然爆炸”方式进行的心理素质训练

  防爆头盔下,邓玉堂的眼里看不到惶恐,坚毅和自信写在脸上

  在战友的帮助下邓玉堂穿上厚重的防爆服开始训练

  邓玉堂提着拆弹装备走向炸弹所在地

  穿着厚重的防爆服上下爬楼梯以锻炼体能

  穿着防爆服,用筷子夹黄豆来锻炼手指的灵巧性

  在两名战友的帮助下,25岁的排爆老兵邓玉堂略显吃力地穿上重达几十斤重的防爆服,然后提着排爆装备,缓慢的走向疑似爆炸物所在的位置。发现爆炸物后,邓玉堂缓慢地蹲下身体趴在地上,先用探测仪探测炸弹的内部结构,然后轻手轻脚的打开工具箱,拿出钳子,开始“拆弹”。

  武警贵州总队一支队的训练场,静得感觉一根针掉落地上都可以听见,空气似乎在邓玉堂的周围凝固,紧张的气氛让人有种莫名的担忧与害怕。邓玉堂凝神静气,双眼紧盯着炸弹上不同颜色的电线仔细观察一阵后,果断做出判断,迅速用手中的排爆钳子剪断那根能引爆炸弹的电线。

  “成功!!!”一旁不远处,邓玉堂的排长紧握拳头挥舞了一下,兴奋的喊了一声。

  拆完弹,只摘下头盔的邓玉堂一身疲倦,还未等战友帮他及卸下防爆服就一屁股坐在场边的树底下休息,冒出的汗水已将头发打湿,还隐约冒着热气。

  “身着几十斤重的防爆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经过艰苦的训练,估计任谁都吃不消。”邓玉堂的战友在一旁打趣地说。而这些,只不过是邓玉堂6年2000多天来的日常训练!

  入伍6年,一到部队就在工兵中队排爆班接受专业的排爆训练,经过6年的磨砺,邓玉堂如今已是工兵中队排爆班里真正的“拆弹专家”。为增强排爆战士在拆弹时的心理素质,排爆班在日常训练中经常采用“真炸弹,少装药”的方法进行训练,也就是训练所用的炸弹是能真正引爆的真炸弹,只是炸弹里装填的炸药较少,即便拆弹失败发生爆炸也不会危及排爆战士的生命安全。而有些时候,在排爆战士即将要剪除炸弹电线的那一瞬间,一旁的战友会在不告知排爆战士的前提下突然引爆炸弹,以此来磨砺排爆战士的心理素质。

  “拆炸弹不比开枪,开枪你可以站很远,而拆炸弹,危险就在你的脑门前,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万一哪天真遇上事需要我们上,那还不紧张得双手发抖,还谈什么拆弹,因此,每一次的训练,都必须将训练弹当作实弹来拆。”邓玉堂说,虽说现在拆炸弹也可借助排爆机器人来完成,但也不排除需要人工拆弹的时候。

  说到这,邓玉堂想起了6年来最刻骨铭心的一次事件。2015年,部队参加一次实弹训练,训练中一发迫击炮的炮弹在掉落地上后并未爆炸而成为哑弹,邓玉堂与战友跟随排长实施排除哑弹的任务。因炮弹深入地里,需要将炮弹周围的泥土挖掉再拆弹,当时几个战友都围在炮弹周围。泥土挖到一半后,排长伸手去触摸炮弹尾翼观察,就在手指刚刚碰到炮弹尾翼那一瞬间,一旁战友随身携带的对讲机突然遭受信号的干扰而发出一阵刺耳的吱吱声。

  “卧倒!!!” 一阵急促的呼喊声由排长口中喊出,几名战友迅速趴到了地上,十几秒钟后,见炮弹并未爆炸,大家又才小心翼翼地爬起来。

  “对讲机发出吱吱声的那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炮弹即将爆炸,我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以为此生就要牺牲在这里了”,说到此,邓玉堂连连摇头。

  此事也给邓玉堂在后来的训练中增加了无穷的动力。“说不清楚自己哪天就要独自面对一枚真正的炸弹,因此,一丝不苟的训练才是自己最强的安全保障”,他说道。

  “当兵六年,自己还没有亲手排除过一枚真正的炸弹,作为排爆战士,有点遗憾。然而,我又不希望自己真被派去拆炸弹,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希望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永远没有我要拆除的炸弹,”邓玉堂说。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本报记者 徐其飞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从恶心到不骂:媒体与国足的这些年
  • 上古的爱恋为什么都发生在河边
  • 如何以古曲谱写今天的新生活
  • 程青松,给中国电影打扫卫生的人
  • 这才应该是你恋爱的唯一原因!
  • 实拍:古波斯帝国都城有多震撼(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