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7日07:33 南方日报

分享
潘暖梅教社区居民制作丝网花。丹灶供图

在南海区丹灶镇丹灶社区,提起“潘姐”,无人不晓;“有事找潘姐”是这个社区家喻户晓的一句口头禅。

“潘姐”不是一个人,而是潘氏三姐妹。

这三人因常年坚持助人为乐而闻名乡里。2014年,她们更是以平均65岁的高龄成立了“潘姐工作坊”,带动了社区上万人次参与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基层社区的和谐善治注入了一股暖流。

●盛正挺 骆睿

退休后的新岗位

三姐妹坚持参加志愿服务

丹灶社区的服务中心内,一场精彩的丝网花制作表演,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赞叹声。

表演者是三位身穿党员志愿者红马甲,头发花白、笑容可掬的老人。只见她们分工协作,一人负责制作花瓣,一人包花心,一人缠花,几分钟功夫,一盆栩栩如生的蝴蝶兰就大功告成了;又过了一会儿,一朵绚丽多彩的郁金香也亮相眼前,整个过程花费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随后,她们耐心地向现场的居民一步步示范,分解丝网花制作的全过程。不少居民都饶有兴趣地拿起社区提供的材料,有样学样地做起来。三位老人在人群中往来穿梭,手把手教居民制作,忙得不亦乐乎。

这三位老人就是“潘氏三姐妹”,其中,老大潘暖梅今年67岁,老二潘瑞梅65岁,老三潘仲梅61岁。潘暖梅曾在供销社工作,潘瑞梅曾在工商所工作,潘仲梅退休前是丹灶中心幼儿园园长,三人都是老党员,都住在丹灶社区。退休后,她们没有闲在家里享清福,志愿服务成了她们的新岗位。

在丹灶镇各个社区教居民制作丝网花,是潘氏三姐妹近期的主要服务内容,旨在通过义教义卖丝网花的方式为困难群体筹集善款。“希望通过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丝网花制作,更重要的是希望带动大家选择合适的方式在社会中发光发热。”潘仲梅说。

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她们触动很深。“没能去现场救灾是一个遗憾,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潘瑞梅说。

潘氏三姐妹的志愿服务方式非常广泛。在结对入户帮扶中,每次探访都给老人送上水果、饼干,陪孤寡老人聊天解闷、做家务,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在慈善募捐月活动中,出钱又出力,顶着烈日酷暑,派传单、提善款箱、贴慈善标志,用辛勤换来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在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中,她们带领一众义工亲自下厨为老人们送上节日温暖。

丹灶社区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没有结婚,一直都是独自生活,潘氏三姐妹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帮扶老人的任务。她们每月都定期带礼物探望老人,帮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排解寂寞。“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样。”老人笑着说。

半个多世纪的坚持

“帮助别人已成为一种习惯”

“以前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们,所以我们从小就学雷锋,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不帮会觉得不舒服。”潘仲梅说,姐妹三人从小就助人为乐,几年前加入丹灶义工联。

潘氏三姐妹祖籍肇庆,其父亲在上世纪40年代就来到丹灶打拼,成为丹灶第一批外来工。潘氏三姐妹原本也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惜命运弄人,1963年,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的潘仲梅才5岁,母亲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虽然我们是外来人口,但是邻里街坊都很照顾我们,经常给我们送来钱、衣服以及吃的,在邻里街坊长时间的好心帮助下,一家人才得以渡过难关。”潘仲梅回忆道,母亲从小就告诉她们要多做好事来报答丹灶人的恩情。

50多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潘氏三姐妹变成了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三姐妹从未忘记丹灶人的恩情,从小帮助村中孤寡老人挑水、洗衣,帮助留守老人割稻打粮。

多年以来,潘氏三姐妹每逢周末都会做好人好事。退休后,三人便穿上了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平均每周坚持做5天义工。虽然三姐妹年事已高,但她们一直坚持给孤寡老人做家务、在慈善月里帮忙募捐、清扫街道、当交通劝导员……几乎丹灶的所有志愿服务活动中,都能看到潘氏三姐妹的身影。

潘暖梅原来家里穷,后来在兄弟姐妹的支持下,建起了六层楼,自己住小部分,其余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见到外来务工人员随地扔垃圾、吐痰,潘暖梅总是细声细语劝阻:“乱扔乱吐导致细菌多,易得病,你们也可能受害。还是辛苦一些,走到垃圾桶扔吧。”看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放学没人管,路上乱跑很危险,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吸引孩子们来学做饭菜,既学手艺又保障安全,孩子家长们都很开心。

一段时间,潘暖梅家外边,来自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欢声笑语做菜尝菜,快快乐乐打扫卫生的情形,成为了社区的一道风景,居民戏称之为“美食街”。潘暖梅的爱心举动,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得到关心和帮助,也带动了社区的文明之风、环保风尚。

言传身教

带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

“我们一家人都是党员,从小受家庭熏陶,觉得党员应该多为群众办事,才配得上这个身份。”潘仲梅说,三姐妹中,大姐潘暖梅已有40年党龄,是三人中资历最深的。最开始两个妹妹跟着大姐开展志愿服务,长期坚持走村入户,潘氏三姐妹的名气也渐渐“打响”。最近几年,大批社区党员干部、热心人士也加入到潘氏三姐妹的志愿服务队伍中。

“一带十,十带百,就这样,社区党员志愿队伍就慢慢壮大了。现在丹灶社区有200多名志愿服务者,有党员、有普通居民、村委干部、大学生。”丹灶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从潘氏三姐妹开始的。现在丹灶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为大学生队、漂亮妈妈队、奶奶队等,而三姐妹就是奶奶队的骨干,其中潘仲梅每周都会定期到创益中心教大家插花。

潘仲梅说:“我们只是趁着还能做的时候为别人多做点事,以后自己老得走不动时,想做也没得做了。”在她的带动下,丹灶社区志愿服务一年一个台阶,逐渐多元化、专业化,仅2013年,潘仲梅就带动了社区1000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

潘暖梅6岁多的孙子也跟随奶奶的脚步,成了一个小义工。他在家里有时会独占零食,但在做义工过程中却很认真,很开心地分糖果给老人,还要求奶奶“有义工活动,一定要带上我”。

在潘氏三姐妹的带动下,丹灶镇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潘氏三姐妹”也因此被评为“南海区十佳义工”和丹灶镇“仁爱翘楚”。

2014年11月,在丹灶镇社会工作局的协助下,“潘姐工作坊”成立。“我们以她们的名义成立工作坊,为她们提供服务群众的根据地。”丹灶镇社会工作局关其玲说,希望通过潘氏三姐妹的事迹和在志愿者团队中的号召力,来发动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英国还没脱欧!先砸5亿给护照换个色
  • 离开徐志摩的张幼仪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 莲蓬鬼话:手扶梯上的那个妈妈和小孩
  • 《人民的名义》:戳痛你的是现实
  • 女人在婚姻中不幸嫁错了男人怎么办?
  • 亲历318国道,天险后的美景令人震撼!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