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0日08:08 重庆时报

分享

  谎称1800元就能办理正规的新闻记者证,男子李某从网上买了1000个假记者证的坯子,在家中印制出售,骗取钱款。为了让办证人相信办理的是正规记者证,李某还创建了网站给办证人查询记者证的真伪。

  昨天,记者获悉,西城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号称1800元能办正规记者证

  2016年初,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获得线索,QQ群中有人售卖记者证,只要提供身份证信息及电子照片即能办理正规记者证,每个记者证1800元,持有该证件可以免费到景点旅游,可以免过路过桥费。

  卖证人自称为李某,是凤凰旅游杂志社的记者,其办理的证件均是凤凰旅游杂志社的记者证。李某保证,汇款后10天左右就能拿到证件。

  为了让办证人相信办理的是正规记者证,李某还会给办证者发送一个名为“中国网络传媒中心”的网站网址,称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询到记者证的真伪。

  在窝点发现近百张假记者证

  根据相关线索及前期工作,执法人员判断李某制作假证的窝点位于河南省开封市。5月10日,执法总队会同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西城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网安大队组成专案组赶赴河南开封。

  5月24日上午8点多,专案组人员初步确定李某的一个办公地点位于开封尉氏县某小区的单元楼内。上午9点多,专案组决定实施抓捕。

  “不许动,都不许动电脑,我们是警察。”民警和执法人员冲进窝点,迅速控制了正在操作电脑的李某和两名女性员工张某、石某,当场收缴用于制作假证的4个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执法人员在李某的办公电脑内发现了近百张假记者证的图片,证件上的单位显示为“凤凰旅游杂志社”或“中国书画大百科”。

  办理假证5本 获利7800元

  2017年1月4日,李某被西城检察院起诉至法院。据检方指控,被告人李某于2015年至2016年5月间,在河南省尉氏县,采取违法建立媒体单位网站、新闻记者证查询网站等方式,通过微信、互联网等途径联络为张某(付款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等人伪造新闻记者证11本,从中谋取非法经济利益。

  2016年5月24日,李某被民警查获,同时起获作案工具以及940本空白的新闻记者证。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认,上述人员持有的“凤凰旅游杂志社”的记者证和公安机关另外查获的记者证,均为模仿该机关2014年版新闻记者证样式制作的假新闻记者证,证上的“记者证核发专用章”为假公章。

  法院经审理查明确认,李某先后为被害人张某等人办理假的新闻记者证5本,总计骗取7800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真相,采用办理假新闻记者证收取费用的方式,骗取他人钱财,且数额较大,已构成诈骗罪。

  据此,西城法院一审以犯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在案扣押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供述  证件成本2元 制作过程10分钟

  庭审时,被告人李某表示认罪。

  据李某供述,2014年他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公司,叫做南方通讯社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李某从网上买了1000个假记者证的坯子,“我知道卖假记者证是违法的,不敢用南方通讯社有限公司的名义往外卖,就重新编了一个凤凰旅游杂志社的名字弄了个网址,写了联系地址、邮编等信息,但除了电话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为了证明假记者证真实有效,李某还仿制正规记者证查询网站做了一个中国网络传媒中心的网站,李某所做的假记者证在这个网上就能查询到,使购买者认为自己买到的记者证是真的。

  此后,李某就通过微信或让员工散布卖记者证的广告。有人来找他购买假记者证时,他就让对方将照片和身份证照片传来,将照片和办证人的身份信息编进电脑的模板,然后用买的空白的记者证的坯子通过家里的打印机打印,再盖上钢印。记者证的单位名称是凤凰旅游杂志社。

  李某说,空白的假证件2元钱一本,从一本空白的假记者证到最后盖上钢印,整个制作过程10分钟就能完成。

  李某的妻子陈某供述,她知道丈夫在制作假的记者证,她主要负责帮他给办证人发快递及到银行把办证人打到银行账户的钱取出来。办理的记者证收费从几百元到1800元不等。

  证言  证件到期要求更新 要价800元

  据受害人薄某证实,他是在网上看到“南方通讯社”招聘工作人员、颁发记者证的信息,就交了1500元申请办理记者证,后对方将记者证和聘书发了过来。因为通过对方告诉的网站查询到了自己记者证的信息,他就相信了这是真的记者证。

  2016年1月,一男子打电话告诉薄某称之前的记者证将要到期,需要办新证,费用为800元。薄某就说不办了。

  薄某说,此后,张甲看到了他的记者证能在网上查到,也认为是真的记者证,就要求给他和他女儿各办1本。薄某就又和对方联系,对方给张甲和他女儿办了两本记者证,还免费给薄某换了1本记者证,张甲给了薄某3000元,薄某转给对方1200元。

  李某案发缘于被害人张某的举报。2016年2月26日,张某在微信上发现有个网名叫“小莫”的男子发信息称可代办记者证,就以3600元的价格订了两个记者证。在收到对方寄来的记者证后,同年3月7日,张某向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举报该人在网上为他人代办记者证的事。

  据央视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姚主席上线,中国篮球或将迎来春天?
  • 不合理的规则!元朝禁卖食盐!
  • 俞晓群:西方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
  • 没想到23年前就有触目惊心的国产片了
  • 我累了!我想找个成熟的男生谈恋爱
  • 芬兰伊瓦洛:只为追猎梦幻的那道极光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