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0日21:12 南方日报

分享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凤飞伟 摄影/朱洪波 通讯员/马明霞)两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将落户龙岗!今天(4月10日),由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Prof. Arieh WARSHEL)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Prof. Brian K. KOBILKA)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同时成立。记者获悉,在研究院成立之后,两位诺奖获得者还将在港中大(深圳)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实验室 借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记者在现场看到,瓦谢尔教授、科比尔卡教授与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张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梁永生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龙岗区区委书记高自民、龙岗区区长戴斌等领导嘉宾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港中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建校短短三年,已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众多杰出的学者及研究人员,并组建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此次,“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及“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朝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一定要跟高校教育紧密联合。”徐扬生认为,高校教育和科学研究不能“两张皮”,因为科学研究不是经过几年、十几年或者更长的一个周期就结束的,它需要传承性;而科研的传承性,则意味着教育的接力、人才的接力,而高校的教授资源、学生资源、科研平台、教育投入,恰恰为研究院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提供了条件。

  “我们希望依托这两个研究院打造世界一流的计算生物研究中心和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徐扬生告诉记者,成立研究院,组建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不是“作秀”,是推动大学的科研发展的长远大计。大学把这些世界知名科研工作者的团队引进来,他们的学生、副手有机会在大学做安心地做科研,但光是做研究的话是一种浪费,科研的成果应该作为教育资源提供给高校学生。诺贝尔奖得主将在港中大(深圳)担任杰出教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也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资讯。

  为什么选择落户港中大(深圳)?

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院长、港中大(深圳)杰出大学教授阿里耶·瓦谢尔教授致辞。

  “去年在深圳坐电梯的时候我就在想:哇,我从来没做过这么快的电梯。这种快节奏和方向感在我驻留深圳期间一直伴随着我。”当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来港中大(深圳)时,瓦谢尔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和深圳都发展速度迅猛,未来潜力无限,“深圳是我和夫人去过的最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而我也喜欢跟港中大(深圳)这所大学脚踏实地,活力无限的同事一起进行科研工作。”

  港中大(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的目标是组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将围绕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尖端生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计算结构生物学与小分子及蛋白质药物设计、多尺度生物分子模拟、高通量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基因诊断技术转译研究等。瓦谢尔教授期待研究院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以吸引全球顶尖研究员加入其中并作出贡献,同时希望研究院能促成重要国际协作,成为一个多学科教育中心,培养年轻的计算生物学者。

布莱恩·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院长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致辞。

  科比尔卡教授的想法与瓦谢尔教授不谋而合:“鼓励冒险和创新的招聘和晋升制度是研究院的一大亮点,而港中大(深圳)是所年轻的学校,有更为灵活的招聘机制,研究院落户港中大(深圳)将能获得极大的制度支持。”科比尔卡教授表示,除了对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外,他也会亲自参与研究院的人才招聘工作:“我希望这所创新的药物研究院,能够聚集一大批才华横溢、创意无限的年轻科学家,共同研究受体解构生物学,计算与医疗化学、生理学、药物学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将围绕天然药物(植物药、抗生素、生化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在医药领域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将积极与世界顶尖药企开展合作,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

  “深圳是全球独特的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城市”

  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科学,生物信息和精准医疗是当今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和前沿技术领域,对于促进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岗区区长戴斌表示,生命健康产业是龙岗“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生物制药是重点培育的细分领域。两所诺贝尔奖实验室的入驻,将为集聚和培养国际一流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基地,也必将为龙岗乃至深圳生命健康产业打开创新之门。

  “深圳是全球独特的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城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表示,两位诺贝尔奖科学家选择了深圳,深圳也选择了两位诺贝尔奖科学家,选择了以优质的教育和研究推动城市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道路。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的入驻,将提升港中大(深圳)乃至整个深圳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将带来一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链接:

  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个人简介

  阿里耶·瓦谢尔教授(Prof. Arieh WARSHEL)1969年在获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会士、美国南加大化学和生物化学杰出教授和Dana and David Dornsife讲席教授,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瓦谢尔教授已于2014年9月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大学教授。

  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个人简介

  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Prof. Brian K. KOBILKA)1981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科比尔卡教授于2017年2月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大学教授。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姚主席上线,中国篮球或将迎来春天?
  • 不合理的规则!元朝禁卖食盐!
  • 俞晓群:西方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
  • 没想到23年前就有触目惊心的国产片了
  • 我累了!我想找个成熟的男生谈恋爱
  • 芬兰伊瓦洛:只为追猎梦幻的那道极光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