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2日08:33 环球网

分享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解读者”网站4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和俄罗斯如何避开了修昔底德陷阱 学者波波·罗最近撰文表示,其对莫斯科与北京真正协作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两国行事不是基于一致的地缘政治目标,而是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尽管中俄合作加深,但两国关系的本质自冷战后和解以来并未变化。莫斯科和北京强调两国关系的空前性,而这只是被当做战略沟通的一个因素。两国塑造密切关系的形象,首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各自在西方面前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波波·罗对俄中关系的此类判断显然有违莫斯科—北京合作发展变化的事实。

  诚然,在本世纪头10年间,俄曾试图避免过度依赖中国。莫斯科在规划对亚洲油气出口时,主动拉拢日韩等潜在客户。俄还不愿向中国供应最先进的武器,导致两国军售停滞。然而,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俄逐渐默认了中国在双边、区域和全球这三个层面日益增长的实力。波波·罗的分析并未对这个重大转变作出说明。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以及两国各方面实力对比出现的变化,莫斯科没有制衡或是防范中国的崛起,而是选择更紧密地拥抱,并且进一步深化与北京的合作。

  现在,俄罗斯与亚洲的关系在多个领域都是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地缘政治、安全和防务合作、贸易、军售和能源出口。尤其在军事方面,俄罗斯恢复了对中国的先进武器出口。两国海军联合演习的安排也首先是为满足北京的战略需要。

  近几年,尽管北京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关键经济伙伴,这实际上严重削弱了莫斯科对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铺设新的油气管道,既为中亚能源资源打开了市场,也为自己获得可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从而削弱俄的传统角色。尽管俄曾想要在中亚政治中重获主动权,试图打造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欧亚经济联盟,但面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莫斯科最终选择放弃,两国同意协调项目共同发展。

  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俄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变化,这与其在乌克兰及东欧问题上对抗欧盟形成鲜明对比。俄精英愿意接受中国在双边关系中更加“主动”的事实归因于互相学习的过程。两国关系在经历了数次艰难考验后(中国成为中亚的关键角色,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及两个区域性倡议在欧亚交叉),北京成功让莫斯科相信,中国的崛起对俄执政精英不是威胁。中国决策者表现出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愿意考虑俄方的利益,因而避免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防止了一个前超级大国与其作对。▲(作者马辛·卡兹马斯基,陈俊安译)

您看完这条新闻的表情是?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被90后女孩打死的流浪汉他该死吗?
  • 司马相如娶卓文君原是天大的计谋
  • 忆王小波:左手文学右手爱情尽得风流
  • 这部乱伦片,曾将肖申克挤出奥斯卡
  • 不愿为你花时间的人,就是不在乎你
  • 新西兰自驾,9个城市11家住宿全攻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