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5日10:02 贵阳网

分享

 

 

  ■核心提示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值得人们铭记。

  过去五年来,贵阳市突出“高一格”,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全市38.35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实现“减贫摘帽”,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率先以县为单位通过全面小康考核验收,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

  过去五年来,贵阳市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用大数据破题民生“痛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十困”得到有效缓解。

  2017年,针对人多地少、山多田少,各村自然禀赋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贵阳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落实“高一格脱贫、快一点致富、早一步现代化”,构建 “大扶贫”格局,汇聚经济提速、民生改善“巨能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一组组令人鼓舞的数据,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幅幅服务群众的场景,一个个渐行渐近的富民梦想,凝聚起推动贵阳发展升级的强大合力。

  A 推进精准扶贫 加快实现“高一格脱贫”

  走进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青山层峦入眼,依山而建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新居。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路不通、水不通的贫困村。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养殖业、种植业的飞速发展,让当地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00年初的687元飞跃至如今的21860元。

  在息烽县小寨坝镇排杉村,经过各级扶持,这个偏居南山山麓的小村庄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的54个项目,改变了落后的村容村貌。

  围绕产业做文章,做加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做减法减少贫困人口,逐步打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贵阳市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五年来,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实施扶贫“总攻”,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作表率、走前列。

  2017年,贵阳市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为实现“高一格脱贫、快一步致富”,为全面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决定在全市100个低收入困难村中选出20个特别困难村进行精准扶贫。一场大扶贫攻坚春季攻势迅速在全市铺开。

  新起点上再扬帆。当下,20个特别困难村由市领导带队开展扶贫解困定点包干,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驻村干部,一个贫困户确定一个帮扶政策。从精准“扫描”每户贫困户情况,到因地施策、因户施策,贵阳市全体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把脱贫攻坚的军令状明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行动中。

  为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推动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快一步实现,贵阳市多举措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旅一体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息烽县九庄镇通过招商引进希望特驱公司,采取“政府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肉鸡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贫困村改变过去扶贫资金运作模式,变“项目到户、资金到户”为“权益到户、资本到户”,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万亩果树基地、万头养殖基地、万亩药材基地……如今,产业扶贫正逐渐成为贵阳市脱贫攻坚的“引擎”,带动100个贫困村加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贵阳将按照“高一格”的要求,全力以赴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扶贫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财政金融扶贫“八项工程”,并利用大数据手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确保实现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贵阳市开启扶贫开发的“加速度”。

  B 聚焦民生改善 不断破解“民生十困”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过去五年来,贵阳市民生实事持续加力、“民生十困”不断破解。教育方面,累计新增学位13.88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78所,建成投用贵州(清镇)职教城;文化方面,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圆满举办国际田联世界越野锦标赛、贵阳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就业方面,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新建中心敬老院11所。

  五年来,全市民生改善工程持续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项惠民举措。

  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为实现“十三五”的奋斗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贵阳市紧紧围绕“教育立市”战略,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贵阳市推进“京筑合作”,扩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和覆盖面,截至2016年,贵阳引进北京33所优质学校,新增优质教育学位近2万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明显提高。同时,贵阳市今年制定出台市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精准教育扶贫政策,将建设山村幼儿园30所、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60所,促进贵州的教育事业更优质更高效发展。

  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按照扎实推进健康贵州建设要求,过去五年来,贵阳市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努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规划建设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成立贵阳市医管集团,投入运营贵阳互联网医院,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乡镇卫生院67所、村卫生室427个。已基本形成花溪青岩特色优势服务业集聚区、修文阳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乌当温泉旅游体育运动休闲度假集聚区、清镇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和“人口健康信息云”建设,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发展,并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成功打造多处知名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如,南江大峡谷漂流赛道、观山湖健身步道、观山湖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贵阳市森林公园登山步道等。

  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十困”问题,贵阳市委、市政府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态度,下决心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加快完善农产品供销体系,大力推进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惠民农副产品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直供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问题。今年将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清镇、修文、息烽、开阳各建成1个产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生鲜配送中心)和77个惠民生鲜超市。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健全社会关爱服务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城镇保障房、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C 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群众获得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五年来,贵阳始终以民生为本,以一系列创新之举谋划民生福祉,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织密织牢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的网底,践行“民生是一切,一切为民生”的誓言,奏响一曲曲和谐乐章——

  围绕社会稳定,贵阳以人为本,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筑平安;

  围绕社会协同,贵阳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围绕社会建设,贵阳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核心,开展多方面实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解决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两抢一盗”为主的治安问题,2013年,贵阳启动“两严一降”专项行动,党委主责,精心组织;全市上下快速响应,积极发挥作用;政法“主力部队”严打出击、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筑牢治安“网底”,全力打造平安贵阳升级版。

  在严打“两抢一盗”的同时,贵阳再出重拳,打响“禁毒人民战争”。针对禁毒工作的“痛点”,贵阳创造性地提出变“部门首责”为“党委首责”,破解“落实不力”,带动多部门联动共同担当;利用大数据织就一张精密、详实的涉毒人员信息网络,动态监控,精确帮扶,实现一对一帮扶戒毒;“一把手”负总责的意识牢固树立,基层网底建设试点推动,场所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参与基本形成,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战果频传……

  通过不断努力,贵阳“两严一降”行动等取得多项突破——

  过去五年,全市刑事发案数、万人发案数分别下降45.43%和49.11%,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降”,群众安全感上升到98.12%。贵阳市被列为全国从整体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个大城市试点之一。

  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凝聚在同一个战略支点上。五年一个轮回,贵阳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吹响跨越发展的号角,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伙陷传销,一个月与8名女子发生关系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歌手》决赛,被白百何出轨抢了风头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