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6日09:33 贵阳网

分享

  龚琳娜演唱汉族歌曲《山鬼》。

  贵州有着丰富的民族资源,善歌善舞的苗家女儿跳起欢快的节日舞蹈。

  阿鲁阿卓和山风组合演绎彝家经典民歌。

  图为贵州西江苗寨。

  ■题记

  日前,由龚琳娜、阿鲁阿卓等15位全国优秀民族歌手演唱的56首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创新曲目,在北京完成录制工作,相关视频已全部被收入“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进行永久珍藏。

  这是去年3月份“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落户贵阳后,首批入库的又一批高质文化精品资源。

  本次民族文化资源的采集,采取了多方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指导、贵阳市人民政府、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录制工作由东南卫视、海峡卫视以打造大型音乐真人秀节目《天籁之声》的形式完成。

  作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该节目播出后,被业界称为“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站在了同一高度,打造了一场民族音乐的天籁盛宴。”

  据悉,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已于2016年完成了一期开发工程,现已进入了二期开发中,预计2017年6月正式上线试运行。

  大数据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珍藏首批创新性民族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

  多家单位联手 培育民族文化数字内容新业态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是国家民委首个立项并获财政部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集影、音、图、文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工程。2016年3月31日,经贵阳市政府与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签署协议,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项目落户贵阳。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项目”的委托实施单位。

  为了给资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素材,2016年9月13日,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指导、贵阳市人民政府、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大型民族文化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暨《天籁之声》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正式启动。

  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宫兆强在启动仪式上说:“百集专题纪录片项目的实施,将弥补长期以来民族文化影像缺少全面性、多维性、集成性、典藏性的空白,对于记录、传承和发展中华各民族文化精华,有着积极作用。”

  “以高清影像的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现56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饮食、服饰、婚丧礼仪、节庆习俗、文字、文学、艺术、建筑及雄伟景观,以此彰显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彩风貌。”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爽说。

  贵阳市副市长王玉祥在现场表示,贵阳市将尽力推动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的拍摄。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库聚集、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推动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数字内容新业态,促进贵阳市民族文化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创新。

  启动仪式上,首期拍摄音乐专题《寻找天籁之声》等也同时启动。东南卫视总监陈加伟表达了媒体责任,他说,海峡卫视、东南卫视以“海洋时代,中华情怀”为频道定位,这个“中华情怀”自然也包含了对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天籁之声》和《寻找天籁之声》两个节目,就是为民族文化事业完成的“小目标”。

  完成前期策划的《寻找天籁之声》,摄制组将北上内蒙草原、南攀云贵高原、西沿西域丝路、东入白山黑水,用摄像机镜头纪录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及歌曲背后的感人故事。

  《天籁之声》与传统的综艺节目侧重造星不同,更注重音乐本身,登上舞台的歌手既是民族音乐求索者,也是引航人。每一首曲目皆脱胎于民族音乐,通过与现代时尚、歌手个人魅力的完美融合再度创作,以竞演的方式打造出民族音乐独特的现代经典。

  “百集专题纪录片”项目将在2019年向国庆70周年献礼,积极申报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尽展民乐魅力 创造民族文化传承新模式

  民族音乐是流畅千年的文化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乡,中华文明有几千年的历史,民族音乐的传承,贯穿始终。

  首期录制的《天籁之声》,来自贵州的著名歌手龚琳娜和阿鲁阿卓出现在首发阵容中,同汉族“音乐大圣”戴荃、门巴族“妙音天女”央吉玛、蒙古族HAYA乐团同台竞技。民歌实力唱将们以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为使命,在舞台上刮起了“最炫民族风”。

  我国有56个民族,有人群处,就有歌声,《天籁之声》是向中华民族资源这一巨大文化宝库的献礼。节目总策划武毅表示,无论是台上的歌者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是一次净化心灵的寻根之旅。

  作为汉族身份参加竞演的龚琳娜,节目组要求她演绎心目中的汉族文化。她认为,在汉族音乐中,文人音乐的古诗词是很重要的。她演唱的屈原的辞《山鬼》,由老罗作曲,用笙、箫等传统乐器搭配大提琴等西洋乐器,表现力荡气回肠。有乐评人评价说,这首歌让世界听到了汉语的美。

  来自贵州毕节的阿鲁阿卓,代表彝族出战。在舞台上和山风组合以全新的面貌华丽亮相,一曲《石头》,以流行的方式唱出彝家男儿的坚韧,回归了彝族音乐灵魂最为本真的品位。观众为她送上一个美丽的名字——“灵动女神”,而在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中,阿鲁阿卓演唱了《不要怕》、《星星火把》、《流淌的思念》,简约而富有彝族特色的旋律,完美展现了彝族人独有的静默和坚韧气质。 “为观众深入了解彝族文化打开了又一扇窗。”乐评人评价说。

  无论是戴荃的戏曲风、央吉玛的门巴族民歌,还是哈雅乐团的蒙古情……节目秉持的致敬传统民族音乐的态度,在原汁原味还原民族音乐的风骨特色,同时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被媒体贴上了“原创民族,创新 传承”的标签。

  接下来腾格尔、萨顶顶、斯琴格日乐、扎西顿珠、阿来、金润吉等代表各自民族的优秀音乐人,一一亮相《天籁之声》舞台。第一季11期《天籁之声》相继在东南卫视和海峡卫视的周末黄金档播出,受到各方好评,节目海报还登陆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主任助理雍继荣说:“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新模式。”

  节目奉献的56首歌曲,被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永久收藏,同时将与国际知名音乐公司和音乐人合作,精选最美声音和最美原生态歌曲,参加格莱美奖的角逐。

  《天籁之声》成功播出后,节目组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会上“文化坚守”、“文化担当”、“文化使命”等成为专家赞扬节目的热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对节目给予充分肯定:文化寻根的《天籁之声》,培养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这样评价节目,有政治、文化、传播三大价值,带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期待今后产生更好的效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认为,《天籁之声》是当前中国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体现了一种文化担当。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评价说,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打造了一档原创的、民族的、艺术的世界综艺节目。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记者:刘辉)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初晓慧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伙陷传销,一个月与8名女子发生关系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歌手》决赛,被白百何出轨抢了风头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