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7日01:52 重庆商报

分享
环卫工人杨德凤展示各种清扫工具 记者 邹飞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舒

    重庆商报讯 背街小巷、老旧社区是市容环境的老大难,日前记者跟随市政工人走进渝中区嘉陵桥西村、新体村老院子小区,打探我市背街小巷、老旧社区综合整治情况,了解城市精细化管理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走进渝中区中山四路,记者看到,环卫工人正在对道路进行保洁。杨德凤是中山四路的环卫班长,她告诉记者,环卫工人每人配备5把清洁扫帚,分别用于普扫、雨扫、晴扫和晴雨天保洁,5把扫帚上还有小木签,可随时对缝隙等细微处进行环卫作业;口袋里有多种清洁剂,用于处理不同材质的污渍;此外,钳子、铲子、钢丝球、抹布等清洁工具也应有尽有。

    “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这里变化实在太大了。房屋经过整治后更加美观,地面保洁甚至比自家都干净。”渝中区居民李永碧说,干净的环境让人居住起来更舒适,心情也更好了,她还时常教育小孙子爱护环境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在渝中区嘉陵桥西村,社区建筑物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历史跨度长,造成建筑风貌良莠不齐,社区道路坑洼难行。翻修后社区路面平整了,房屋外墙更安全美观,还加强了照明设施建设,新建了休闲凉亭。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对该社区进行翻修时,功能与文化并重,对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要素进行维护和保留,如古色古香的青石雕花栏杆、院子里的参天大树都作了保留。经过改造,嘉陵桥西村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文明社区。

    在沙坪坝区新体村老院子小区,居民们在斑驳的树影下散步聊天。据悉,950户居民中大多是老人,小区建设年代较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线老化、道路破损、外墙脱落等情况。经过两年的综合整治,如今,改善了基础设施,升级绿化景观,还装上了摄像头。“这个小区没有物管,全靠志愿者和居民自行管理,环境整治后居民更爱护社区环境了。”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建零介绍,今年6月前,小区还将完成门禁设备安装。

    据悉,下一步,我市计划再用三年时间继续对主城区的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城乡结合部及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周边开展整治,基本实现主城建成区及所有集镇整治工作全覆盖。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伙陷传销,一个月与8名女子发生关系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歌手》决赛,被白百何出轨抢了风头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