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8日04:47 重庆日报

分享

    蒋汛(右一)与扶贫工作队队员在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记者 彭瑜 摄  

    一座800亩茶山,在海拔1200米的山上沉寂了40多年。谁都没想到,这些被松柏覆盖的茶树,如今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日,记者在万州区熊家镇松柏村采访时了解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扶贫工作队“把脉问诊”,寻穷因、挖穷根,实施三次“脱贫手术”,帮助松柏村找到了一条脱贫路。

    第一次“脱贫手术”

    一场义诊叩开心扉

    松柏村地处海拔700—1200米的山上,距离熊家场镇21公里,这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2014年,松柏村贫困户达77户,建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2015年,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松柏村,副院长彭祖佩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扶志,先得把群众动员起来。”医院院长杨隆奎、医院党委书记黄小津与彭祖佩多次深入松柏村摸底调查后决定先从村民的健康着手,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随后,20多位专家带着设备、药品等来到松柏村,为村民们现场义诊。村民谢兴碧脖子右边长了一个巨型腮腺瘤,直径15厘米。5年了,因为没钱,未能做切除手术。

    2016年1月,医院顺利地为谢兴碧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谢兴碧告诉记者:“除去医保报账,自己只花3000多元。”此后,医院还多次免费送医送药进村,赠送药品价值3万余元。

    “身体不健康,怎能奔小康?”彭祖佩说,一场义诊,既及时发现了群众的身体状况,又拉近了扶贫工作队与群众的距离,77名医院领导干部很快与7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夯实了脱贫攻坚的群众基础”。

    第二次“脱贫手术”

    15公里山路变通途

    记者前去松柏村采访时,从熊家镇向松柏村出发,小车沿着一条新硬化的山路在山间蜿蜒盘旋,很快就抵达村里。“第一次进村我们用了3小时。”彭祖佩回忆,那时到松柏村全是泥石路。后来,彭祖佩率领扶贫工作队会同熊家镇共同筹集资金,想要硬化松柏村出山的公路。饱受交通之困,又见扶贫工作队决心之大,松柏村的村民也主动参与进来。2016年全村近15公里道路全部硬化畅通。

    “既为发展产业开路,也要为方便出行修路。”村民杨宪友称,在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下,全村还修建了5000米人行便道。杨宪友说,自从道路硬化后,春节期间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是开着小车回家过年了。之后,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又为松柏村建起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和便民超市,村民在村里也能就医、看书、购物。

    第三次“脱贫手术”

    40年茶山再吐新绿

    思想通了,道路畅了,让村民实现稳定脱贫,最终还是要靠产业带动。40年前,在海拔1200米的山上,松柏村种植了800亩茶树。但此后,这个茶园就荒废了。

    “看个究竟去!”两个村民挥舞着砍刀开路,彭祖佩与当地干部一道向密林进发。衣服划破了、皮肤刺伤了,他们全然不顾。来到山上,多数人几乎失望了——这哪是茶园啊,杂树、荆棘、灌木几乎将茶树覆盖,但彭祖佩却看到了希望:道路不通可以修通、林木覆盖可以清除,但这里的绿色生态不是随处可寻的。

    2015年,本地农业企业——重庆市渝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这800亩茶园,并进行改造。该企业负责人蒋汛称,公司投资500万元改造茶园。目前,清理出来的茶树已抽出新芽,未来他们还将依托茶园发展乡村旅游。

    此外,松柏村发展的青脆李子园、观光农业等项目也顺利推进,村民自建的3个生态养殖基地和3个蔬菜基地也已经投产。据统计,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用于熊家镇脱贫攻坚帮扶资金达30余万元。去年,松柏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突破了3500元,实现越线脱贫目标。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李达康和祁同伟,他俩谁更贴近现实?
  • 缔造西游梦的造梦人杨洁终成经典记忆
  • 故事:古井旁一个身穿青衣的诡异女人
  • 白百何陈羽凡离婚秀恩爱对孩子好吗?
  • 没有爱情的女人,权利是她们春药
  • 卢浮宫馆藏有三宝,去巴黎绝不能错过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