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20日04:47 重庆日报

分享

    养殖基地的工人正在捞鱼。     记者 栗园园 摄  

    4月17日,记者来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区阳村,看到一个80余亩的养鱼基地,哗哗的流水不断注入到每个养殖池内,池内的鱼大的有1米多长。

    “我们这里以养杂交鲟为主,发展冷水鱼养殖。”经基地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这是该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汪清泉引来一个产业

    在区阳村,有一条龙泉溪,这里的溪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0℃-20℃之间。经过在川东南各地考察,并把溪水取样拿到北京相关机构检测,村里发现这条溪水十分适合用来发展冷水鱼养殖。“冷水鱼营养价值比一般的鱼类要高,而且重庆发展该项目的区县还比较少,市场空间比较大。”区阳村村支部书记冉茂维告诉记者,基于这里的资源优势,2011年,村里引进了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发展冷水鱼养殖。

    项目引进后,经过前期准备,于2013年在当地流转了80余亩土地,规划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并修建了引水管道,将龙泉溪的水引入基地内。技术方面则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西南大学的教授等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

    目前,基地基本能满足年产60万斤冷水鱼的生产能力。商品鱼一般生长一年半便可以销售,以杂交鲟为例,批发价为20元/斤,最贵的虹鳟则可卖到40-60元/斤,除本市外,还销往成都、湖北、贵州等地。

    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项目正式运转起来后,原以务农、外出务工为谋生手段的当地村民纷纷进入基地,从事木工、养殖等工种,就近务工。今年61岁的村民张占学,便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基地当起了木工,如今还成为了木工组的组长。

    2012年,张占学的妻子摔伤住院,儿子又进行了心脏手术。为了给妻儿治病,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2013年,张占学一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就在那一年,村里发展冷水鱼养殖,张占学便把自己的两亩多地流转给了基地,并利用自己会点木工活的优势,在基地当起了木工。

    张占学告诉记者,他与基地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将持续到2028年,一亩地一年的流转资金为1000元,而他目前务工费用为200元/天,加上儿子外出务工,全家人去年一年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现已成功脱贫。

    目前,通过在基地打工,村里已有1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剩下的68户贫困户将根据情况,被优先安排到基地务工,全村将在今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打造产业链 促进农旅结合

    如今,基地正在打造农家乐、钓鱼平台等,并且还建立了碧水清泉培训学校,除为村民教授冷水鱼养殖技术外,还根据冷水鱼类以及当地特色,开发冷水鱼系列菜品和调味品。

    “我们的目标是借助冷水鱼养殖,发展渔业生态休闲游,以及冷水鱼特色餐饮,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基地打算再流转150亩土地,扩大养殖面积。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城际垃圾:政绩“乾坤大挪移”的产物
  • 司马迁当太史公执掌中书都做些啥
  • 神秘人离奇往事:我那阴阳不分的岁月
  • 《速度8》观众真被当成傻子给骗了么
  • 聪明的女人,嫁给谁都会幸福
  • 新西兰自驾16天,手把手教你安排行程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