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05日05:55 解放网

分享

 

五年来,上海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这关乎上海能否始终充满活力、运行有序,也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这一重大战略。

 

今年春天,上海格外绿意充盈。

 

中环高压线下,一条樱花大道铺展。此前,这片区域违建密集,徐汇区集中整治后,终于将存在十余年的桂江路违建地块还绿于民;松江九亭镇南侧,拆违后腾出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占地1500亩的生态公园;长宁区南渔浦支流曾是条黑臭河道,周边居民避之不及,如今河道整治后水清岸绿,大伙儿结伴来河边散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回望这些年,上海这座城市的“新光景”一帧连着一帧,人们不断感受新变化,收获新喜悦。“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上海持续用力补好短板,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五年来,上海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这关乎上海能否始终充满活力、运行有序,也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这一重大战略。

 

补上短板:“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在我们手上解决”

 

超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管线密布、通达八方,城市运行如江河滚滚一刻不停息。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光鲜的高楼大厦背后,可能是一片违建密布、脏乱差严重的“城中村”;川流不息的繁华,时常难以掩盖因法规不严、常年陋习带来的秩序失范。不可否认,经过那么多年快速发展,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一些不协调的问题。

 

春节前普陀区将率先对红旗村违建民房等“五违”问题进行整顿。

 

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上海主旨清晰、底线明确——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人居环境为核心,坚决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安全这四条底线。

 

针对这一目标,亟需补上各类短板,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而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上海要补的是怎样的短板?

 

所谓短板,是影响这座城市协调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也是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的城市“顽症”。诸如,由违建等因素带来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屡禁不绝的交通违法行为、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属于城市“顽症”,被列入近年来上海“补短板”的重点范畴。

 

短板怎么补?绝非“小修小补”,而是下定决心,力求从源头上根治顽症。

 

回望这五年,可以读出这样一条“逻辑线”:2014年市委确定“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号课题”,形成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优化了社会治理架构,加强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此后,从2015年开始,持续不断的“补短板”便开始了。

 

基层的加强,为“补短板”提供了打硬仗的坚实基础;而一场又一场“补短板”的硬仗,也让干部队伍经历了一次次实战的历练,干部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一开始,像拆违这样的硬任务,不少干部视如畏途,“历史遗留问题要不要碰,能不能改”令人纠结。而随着“补短板”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干部形成共识:只要认准目标、下定决心、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再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可以啃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可以在我们手上得以解决的”。

 

一组数据充分体现了上海“补短板”的决心和成效:

 

“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于2015年打响攻坚战。“五违”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即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

 

2015、2016两年,整治工作势如破竹,全市面上拆违总计超过6392万平方米。今年,“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继续纳入市委重点推进和督查工作,预计全年拆除违法建筑将超500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进的还有中小河道治理,确保今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自去年2016年3月25日在上海拉开大幕后,一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38.0%,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65.2%、48.9%,九成受访者对大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补齐食品安全短板,上海正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治理体系,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补短板”,成为上海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城市的变化显而易见,大片脏乱差“重灾区”变身绿地公园,腾出了发展空间,改善了运行秩序,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积习陋习,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

 

无论“面子”还是“里子”的变化,都助力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提升。

 

精心绣花,按“图样”借“新式武器”飞针走线

 

尊重超大城市发展规律是关键。五年来,上海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不是社会资源的机械叠加,而是一个有机而复杂的“生命系统”,有其吐故纳新的频率、脉搏起伏的节奏和机体运行的规律。科学对待城市规律,就能促进其健康运行;反之,城市发展就会出现失调、失衡和失序现象。

 

此中内涵丰富,既有“普遍视角”,又有“现实观照”;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国情意识”和“市情意识”。超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最高境界就是——像“绣花”一般精细精致。

 

让我们来探一探“绣花”之内涵——

 

绣花需“按图施针”,城市管理的“图样”就是法律法规,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上海市静安公安分局在交通大整治期间启用“交警支队勤务指挥平台”,通过“视频+实兵”全覆盖巡逻模式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016年5月5日摄)。

 

今年3月,上海迎来了两部“史上最严”法规。3月25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多达85%的条款为新创设。此前一年的交通大整治所积累的执法实践,丰富了立法内容。新《条例》“依法严管、绿色出行、综合治理”的理念,为上海从严管理交通提供了法律支撑。

 

另一部是新修订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于3月20日正式实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根本靠法治,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

 

“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则用好了现有法律资源。闵行许浦村率先攻坚拆违,基层干部们一开始心里没底,走村入户上门做宣传解释工作后,明确了一点——既然是违法建筑,就必须要拆除。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接受依法依规办事这个理念,为推进拆违奠定了良好基础。

 

绣花,如何飞针走线、灵活灵巧?信息化智能化,可以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在上海,智能化管理涵盖的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并且发挥作用。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大气、水等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控,交通违章行为的自动识别,网格化管理的上下联通等,信息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新式武器”助力,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徐汇城管APP启用后,执法队员只要看到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先拍一张照片上传至APP进行电子备案,接着与搭建方沟通,相关职能部门都可以在APP上了解拆违进展,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相互监督。

 

机动支队联合徐汇交警在吴中路中山西路开展查处网格线违法行为。海沙尔 摄

 

共享单车给老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但乱停放问题着实令管理者头疼。静安区北站街道支持企业在辖区内试点“电子围栏”,用科技手段给乱停放现象戴上“紧箍咒”。

 

绣好一幅作品,还需要心细如发、精益求精的智慧和情怀。

 

举个小例子:黄浦区光启南路一条弄堂内,一户居民在屋外私搭的两平方米“灶头间”被拆掉。但区里工作人员并没有一拆了之,在了解到这户居民居住面积小、没有厨房的情况后,巧妙利用他们家门口的一处空间安装了水斗与灶台,解决了他们家的生活需求。在上海老城厢区域,环境整治并非只是拆违这么简单,必须做到精细。这是因为,老城厢内不少违建背后都有民生需求。

 

河道整治,一河一策;居民拆违,一户一档。特别是居住条件困难的居民,更是要在拆违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急难愁问题,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百姓心坎儿上。

 

上海奉贤区金海社区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污染河水的沿河违法建筑进行拆除。针对辖区内的46条各级河道,上海奉贤区金海社区从各职能部门聘请46名“河长”,履行河道的建设和管理任务。

 

共建共享:“自己定的规矩,一定要先做到”

 

城市善治,不能光靠政府,还需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把群众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河道治理,奉贤除了区、街镇、村级行政河长外,还招募了一批“民间河长”。凡是家住河边的村居民,或是想为水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都可报名当“河长”。招募令一出,响应者甚众。民间河长们纷纷创新自治办法。庄行镇存古村,由民间河长、村委会以及全村100多户村民共同议定了“保护河道七不准”自治公约。村民说:“看到自己的建议变成公约张贴出来,特别自豪,也更有责任感。自己定的规矩,一定要先做到。”

 

城市善治,需要在城与人、管理与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唤回社区交往、邻里互助的人情温暖。

 

上海不少社区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并不是政府“一厢情愿”去做,而是发动居民一起来参与。闵行区“美丽家园”建设,鼓励小区自主申报创建,政府部门和居民一起,为小区“定制”升级改造方案。于是,“民间智慧”源源不断涌现。如,九星苑小区环境改造过程中,实施哪些项目,由居民自行选择,缺什么补什么。小区绿化改造,由居民中的五六位专业人士组成智囊团,就大树如何不遮挡住户阳光、哪些有病虫害的草木品种需要更换等提出不少好建议。

 

街区环境整治、中小河道治理、交通秩序维护、烟花爆竹禁燃令宣传……上海街头,身着红、橙、黄、绿等各色马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别样景致。上海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一方面消除顽症、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同时还注重“撬动”百姓参与热情,探索形成长效维护家园的基层治理体系。

 

千百年来,城市一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期盼。一座健康发展的城市,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

 

居委干部将禁售、禁放标识张贴在楼道里。蒋迪雯 摄

 

这五年,上海努力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用力“补短板”,让城市由内而外变得更美更靓:

 

普陀区红旗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一例范本,两年内39.1公顷之大的上海中心城区“毒瘤”被切除;腾出的空间将规划形成功能复合、文化独特、生态优先、创新引领的新城区。

 

松江九亭镇南侧,原先违建聚集,经过大刀阔斧环境整治后,竟然“挤”出了一座“世纪公园”的空间来。在这片区域,一座占地1500亩的生态公园形态初现。老百姓说,拥有美丽名字的九亭镇,终于名副其实,变得“像上海了”!

 

青浦区张马村黑臭河道经整治后,河畅水清岸绿。“过去,村里河道‘脏乱差’比较严重,老百姓有句顺口溜,‘走到河浜头,都在皱眉头,有的捏鼻头,有的横摇头’;现在,村民们看到河水清澈,那真是‘钥匙放在胸口——开心’。”村民喜滋滋地说。

 

交通大整治一年中,上海排摸改造拥堵节点87处,优化调整交通信号配比1247处,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更新完善,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

 

以人为本,上海正孜孜以求探索善治之道。这,关乎城市风景、城市温度,更连接每个人的幸福。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黄文炜:日本女性价值观成这样了(图)
  • 想当官又想发财 这种“官员梦”要割除
  • 崇祯死前为何要说是臣子害了他
  • 林少华: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
  • “戏妖”段奕宏:用生命去演戏的演员
  • 老公悄悄帮重病前女友垫付医药费
  • 勾选愿望清单!穿越北极圈最新攻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