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05日02:27 重庆晨报

分享
5月4日,居民在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西村观看社区文化墙。 新华社发

重庆,一座壮美的山水之城,一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然而,与许多城市类似,被戏言为“繁华与破烂齐飞”的景象,却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当新城与旧貌的矛盾凸显之际,重庆开始了整治城市“死角”的民生攻坚。

近两年来,重庆主城区共整治402条背街小巷、306个老旧社区及107个农贸市场、48所学校、18所医院的周边环境,受惠群众近300万人。第三方民调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这件民生实事增强了市民幸福感,群众满意度高达97%。

背街小巷成风景

通远门是重庆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由此上行就到了鼓楼巷。巷子路面整洁,由青砖或青石铺就,两边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旧房,却老而不朽,旧而不乱。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里集聚了重庆水场旧址、打枪坝等文物遗址,引得背包客纷至沓来。

背包客或许不知,古楼巷曾是蚊虫滋生、鼠患肆虐的脏乱差街区,老旧房屋配套缺失,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少居民还在院坝搭建了数十处违法建筑。由于环境恶化,多数居民在怨声中“逃离”。后来,渝中区政府投入550万元对鼓楼巷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完善基础设施,一条别有风情的小巷脱尘而出,引得几十户老居民纷纷回迁。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名城,抗战文化尤其丰厚。保护历史风貌,留住文化遗迹,是重庆整治背街小巷的一大特色。嘉西村曾是重庆老旧街区的坏代表,环境脏乱差,治安隐患多。如今,它已被评为“重庆最美小巷”。

“城市修补”惠民生

面对大量环境脏乱差、功能有缺陷、管理不完善的背街小巷和老旧社区,重庆摒弃大拆大建的做法,而是通过“城市修补”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位于人口稠密地段的晨光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院内有一棵参天的黄桷树。曾经,街坊邻居在黄桷树下休闲、聊天,但由于环境设施日久失修,“晴时灰尘飞,下雨一身泥”,昔日热闹的黄桷树下变得冷冷清清。两年来,沙坪坝区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整治资金,使晨光小区焕然一新。

背街小巷及老旧社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城市年龄的增长,往往出现“血脉不畅”、容貌不佳等问题,市民投诉越来越多。为回应民生关切,重庆将“主城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纳入25件滚动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重庆市市政委副主任郑如彬说,重庆2015年以来按照“街面整洁、立面清爽、地下通畅、空气清新”总体要求,在老街区实施道路、园林绿化、照明、管沟、环卫及其他相关设施改造与配置,加强占道停车、占道经营、占道堆放杂物管理,规范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张贴栏和空中管线,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管线下地,令百姓拍手称快。

问计于民除“痛点”

和搞“穿靴戴帽”的“面子工程”不同,重庆整治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击“痛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党委政府就抓什么、推进什么。

整治过程中,重庆主城各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辖区背街小巷、居民社区和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周边环境的薄弱问题,全面梳理和实地调查,广泛听取社情民意,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组织领导、主体责任、落实措施、经费投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各方参与、协力共进,让这件民生实事成为汇聚民意、凝聚共识的最大同心圆。

两年整治,成绩斐然,但改善民生无止境。郑如彬告诉记者,2017年到2018年,重庆将继续实施主城区116个老街区整治项目,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力争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黄文炜:日本女性价值观成这样了(图)
  • 想当官又想发财 这种“官员梦”要割除
  • 崇祯死前为何要说是臣子害了他
  • 林少华: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
  • “戏妖”段奕宏:用生命去演戏的演员
  • 老公悄悄帮重病前女友垫付医药费
  • 勾选愿望清单!穿越北极圈最新攻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