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0日03:47 重庆日报

分享

    5月3日,璧山医院,陶锐在ERCP手术室。

    记者 张锦辉 摄

    工匠名片

    陶锐,38岁,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璧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肝胆胰微创手术技术团队带头人。 推荐理由

    陶锐是重庆少数能开展常规ERCP手术的医生之一,已成功开展肝胆胰各项微创手术治疗2000多例。

    曾获荣誉

    2016年,获评重庆市区县医院优秀员工;2017年,获中国南区ERCP病例大赛亚军。

    身穿30多斤重的铅衣,站在X光机旁,双眼注视着屏幕,须臾不得分神;手持一根接近2米长的十二指肠内镜,内镜穿过口腔、食管、胃腔,然后通过十二指肠壁一个十分细微的孔,进入患者的胆管或胰管取石、切除……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璧山医院的手术室里,这几乎是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陶锐每天的工作:一次次在方寸间实施ERCP(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演绎“外科风云”。

    在所有内镜手术中,ERCP操作难度最高。在重庆,能够开展此项治疗的医生不到20人,平均成功率约90%。而像陶锐这样,每年做200例以上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是陶锐,又是什么成就了陶锐?

    让医生望而却步的ERCP

    故事,要从五年前的那个冬天讲起。

    那是2012年底,一名80多岁的急性胆管炎患者被送到璧山医院,亟待取出结石,引流胆管。

    然而,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且肝及心肺功能较差,若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或保守治疗,老人可能面临性命危险。

    怎么办?

    陶锐想到了ERCP。

    ERCP是通过内镜,医生在距离病灶1米多的地方操作,完成胆胰管结石摘取、支架放置、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该手术操作要求非常精细,即便出现毫米级小误差,也可能导致胆胰等重要器官损伤。虽然难度较大,但优势也很明显:ERCP手术创口小,患者3天左右就能出院,治愈好转率也比过去提高60%。

    在国际上,ERCP微创已成为胆胰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相比国外,国内整体掌握和运用情况还欠佳。

    除手术本身难度大、学习时间长等原因外,医生做ERCP手术时还要穿沉重的铅服,并承受射线的伤害……为此,不少医生都望而却步。

    不到两年,参与近千次模拟或实战手术

    陶锐一开始也十分抗拒,“打死都不学”。

    然而,当他第一次真正拿起十二指肠镜时,却非常喜欢它的操作手感,“感觉和它合二为一了”。

    从2011年起,他坚持每周抽出至少一天时间到能够实施该手术的市内外医院学习、练习,即使遇到封路、恶劣天气也不缺席;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参与了近千次ERCP模拟或实战手术,观看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ERCP视频资料。

    但在璧山医院,陶锐一直没有独自操过刀。所以,2012年底打算为那位八旬患者实施ERCP手术的时候,他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后果:如果首例手术就出问题,那么这项技术本身会被质疑,同时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受到影响。

    不少同事都劝他放弃这一计划。

    “手术成功,病人就有机会得到救治;如果不手术,病人的生存机会几乎为零。”在与家属进行风险沟通后,陶锐最终决定开展手术。

    陶锐带领着团队,综合运用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道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等多项技术,成功将嵌顿于老人胆管末端的一枚结石取出。手术仅用了半个小时。

    两天后,老人恢复正常饮食,肝功各项指标恢复正常;7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供需严重失衡,他毅然扛起推广重任

    从第一例手术至今,陶锐已主刀数百例ERCP手术,数量在全市排名靠前。如今他更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这一手术方式。

    数据显示,全国能够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患者占需要做ERCP的患者比例不到1/10;在重庆,每年对ERCP的需求有近万例,但能够实施的仅2000多例。

    “要让更多的患者接受ERCP治疗,就必须提高医疗行业的ERCP技术,培养更多掌握该技术的医生。”基于此,陶锐发起并参与创建了“中国西南ERCP专家协作组”“重庆市医学会内镜外科学组”,搭建起为胆胰疾病治疗的平台。同时,他还多次奔赴国内大型的内镜中心访问求学,创新开展了各类高难度技术项目十余项,提升了重庆在肝胆胰疾病治疗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

    “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的康复、家属的笑脸,就是给我的最大安慰。”陶锐说。

责任编辑:张冬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远洋船长:中国航海文化的普及缺憾
  • 今天的教育乱象,源于当年的忽视教育
  • 中国古代就开始推广普通话
  • 金庸笔下,谁是最可怕的心机男?
  • 什么才是值得我们鼓掌喝彩的喜剧?
  • 同样是“师生恋”,结局却不同
  • 美呆!新西兰半日自驾,阅尽四季景色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