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1日07:34 南方日报

分享
绘图:杨佳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园区实现共享共赢。如今,全球化面临挑战,中国经验如何推广并适用于全球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园区或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中心的纽带和平台。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曾考查多个非洲工业园区,见证了它们从艰难起步到渐入佳境的过程。近日,曾智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并对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和园区发展提出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全球化趋势面临挑战

南方日报:中国参与全球化并从中受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面临大环境下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西方逆全球化苗头显现,您怎么看待当下国际经济形势?

曾智华: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相当于全球GDP的15%。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已达到26%左右,居世界之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化的一个巨大受益者。如今在西方世界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广大的中产阶级或“沉默的大多数”面临失业和高税收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西方主要国家政策不确定的风险,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全球贸易更趋艰难。但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如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逐渐恢复,一些资源性的大国如巴西、俄罗斯等的经济会有一些好转。同时,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重建以及企业减税(已减至15%)都是利好消息。有利于提振全球经济。估计2017年全球经济会增长2.7%(发达国家1.8%,发展中国家4.2%)。

南方日报: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应如何面对外部因素带来的挑战?

曾智华: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最好的策略是在尽力化解各种外部风险的同时,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供给侧来说,中国需要加速改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税赋,打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化解过剩产能;同时要加强对质量和标准的监管,鼓励发展绿色产业。

从需求侧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和医疗)的均等化和质量,缩小城乡差别,进一步培育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应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海外市场。

抓住信息化智能化浪潮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中国是出口大国,为了更好地迎接机遇与挑战,您认为中国需要作出怎样的应对和改变?

曾智华: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要加快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技术改造和创新,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就需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新浪潮。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改革(如减少税赋,鼓励资金从房地产等行业转向实体投资),提高质量和标准的监管,为国内消费市场提供更大的空间。

同时要更多地开放服务业,推动公平竞争,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效率,为实体经济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

南方日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更加强烈。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着力巩固哪些核心优势?需要规避哪些风险?

曾智华:以中国为主导的海外园区的设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面临两条出路,要么转型升级,要么“走出去”。当然,能够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这是最好的一条出路,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必须“走出去”寻求新的生产地和市场。

南方日报: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曾智华: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政府要鼓励它们把企业总部和研发设计等核心竞争力留在国内,避免中国产业的空心化。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配备国际化人才,要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考量潜在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和环境风险,做好成本收益的详细规划。另外,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不能只跟当地政府打交道。商会、其他的企业投资者、民间机构可能更了解当地的情况,需要与他们充分沟通。

另外,“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除了广大的低收入国家外,如果中国企业能到比较发达的国家投资,其风险会更低,且从长远来讲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对于有能力的企业,政府可以鼓励它们在增加国内投资的同时,走向更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或技术合作。这更多是一种扩展而非转移。

特区、开发区、园区将成为企业“走出去”重要载体

南方日报:作为国际上最早研究总结并向外介绍中国特区(开发区)经验的国际专家,您如何看待特区(开发区)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作用?

曾智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特区、开发区(含各类园区)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1990年代中期,就有中国企业到海外建园区。如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卡姆登建设了一个工业区,从而建立了在美国市场的供应链。

南方日报:随着更多企业走出去,中国的海外工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曾智华:随着2006年国家对“走出去”的大力推进,大批企业开始走出去,中国政府宣布了最终将在海外建成50个特别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政策决定,并鼓励更多企业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

现在对这些园区做系统的评价还为时尚早,但它们中的很多都在投资和就业、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等方面已开始对当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北非、东欧和东南亚的一些项目如埃及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越南的龙江工业园、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成效就更加显著。

南方日报:您对中国的园区“走出去”有什么建议?

曾智华:结合过去园区的实践,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做好各方面的风险评估;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和体制以及有效的沟通外,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对于那些没有园区开发和管理经验的开发商来说,与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园区或有经验的团队“搭伴”,可能会进展得更加顺利一些。

■一句话观点

传统全球化的政策红利难以持久,遵从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理念的互联互通为全球化打开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一带一路”是引导国际社会推动新型全球化、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中国方案,超越了“由国家看世界”的狭隘观点,进入了“以天下观天下”的新境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冯维江

在当前逆全球化倾向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体现了中国支持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态度。

——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主席居文·萨克

全球社会厌倦了地缘政治竞争,冲突和对抗严重影响了未来发展前景。当代世界需要在信任、包容的基础上展开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为创造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提供了机遇。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贾韦德

责任编辑:初晓慧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日本女人嫁给中国男人是啥结果(图)
  • 阻止对朝战争爆发,文在寅力不从心
  • 公交车月票集,一部行驶着的历史
  • 诗经玩味:《小星》之贱妾与小臣
  • 《摔跤吧!爸爸》怎么就这么厉害
  • 你不理解人性,就永远不懂爱情
  • 美女成灾的乌克兰,男子汉只能是配角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