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23日03:26 重庆晨报

分享
张伟(左)在地头查看彭开全家花椒长势。
洪志联(左二)到贫困户家共商脱贫计划。

数据显示,通过两年的合力攻坚,酉阳县已累计实现103个贫困村销号、11.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7.4%降至目前的3.4%。2017年,酉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目标是,贫困村全面完成“解八难、建八有”,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500元以上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5%以下,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全力扎根农村,竭尽所能让当地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麻旺镇扶贫专干张伟、板溪镇杉树湾村7组“第一组长”洪志联,就是当地村民们常念叨的人。

因户施策,扶贫专干是个“点子王”

时下正值农忙时节,除了管理好自家的花椒林,彭开全还利用小型农耕机搞起了“副业”——帮附近村民耕田,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这个主意是他帮忙出的,机器也是他帮忙购买的。”彭开全口中的他指的就是张伟,酉阳县麻旺镇扶贫专干。

彭开全是戴家村5组人,今年45岁,因为家属患病丧失劳动力,小孩也患有脑膜炎后遗症,生活相当拮据,是村里的兜底贫困户。

“不能外出务工,家中土地也有限,究竟该如何脱贫呢?”作为彭开全的对口帮扶责任人,张伟思考了很久。有天,张伟在集镇上看到农机出售,忽然就想到了点子。

但是,一台小型农耕机要3000元,钱从何来?

利用“改补为借”的政策,张伟为彭开全借了2000元钱,另外自掏腰包500元,加上彭开全自己筹的500元,很快,一台崭新的农耕机就送到了彭开全家。

如今,农机的本钱早已找回,还小有盈利。张伟又动员其发展青花椒和生猪养殖。在张伟的鼓励和帮助下,彭开全又栽种了2000多株花椒,养了6头猪。下一步,张伟还计划利用深度贫困搬迁政策,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

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乡亲们放鞭炮庆祝

戴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别看戴家村现在“组组道路通”,在2014年以前,5组100多名村民共同的心愿就是修路。这也是张伟一直以来的心愿。

很快,他们迎来了机会。原来,该村1组有段路较为陡峭,给村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县扶贫办准备将道路进行2.5公里的改道,不过后来又因为要将道路进行硬化,就取消了改道的计划。张伟在得知这个事后,立马联系了酉阳县扶贫办,建议将改道所用的资金转给5组,为5组争取了修建公路的机会。

公路修通那天,100多名村民买来鞭炮庆祝,感谢他为村民圆了几十年的梦。

此外,张伟利用工作关系,积极联系镇水务站,为5组争取了2000多米的自来水管道,以村民出力的方式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

其实除了戴家村,从2012年至今,张伟还参加了麻旺镇的各项扶贫工作。“彭先银,希望对自家危房进行改造;彭开国需要搬迁……”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贫困户的家庭状况。

几年间,张伟所在的镇贫困人口共脱贫3000多人,他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摸清情况混熟脸 手绘村子地形图

“他一来就自掏腰包为我们组栽树、修垃圾池。”“对,前不久又号召学生打扫卫生,马上又要搞绿化了。”……在板溪镇杉树湾村7组,只要你问到该组的“第一组长”洪志联,村民就会给你这样的回答。

39岁的洪志联是酉阳黑水镇人,现任酉阳板溪镇杉树湾村7组“第一组长”。为尽快掌握组上的基本情况,他挨家挨户逐一走访,并将各家各户的家庭人员结构、经济状况等记录在册。

“我组共有79户296人,外出13户,贫困户10户50人,残疾人7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该组的人员结构,还与组里的老百姓混熟了脸。为了确保不在现场时有什么突发事件可以制定应对方案,他还手绘了一张7组的地形图。铅笔绘制的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通往各组的公路、村民房屋、森林、鱼塘……甚至还精确到了各家各户的人员名字。

“他是个干实事的人,也是个热心肠的人。”72岁的村民冉茂华说,洪组长除了帮他修补房屋,还决定支助其女完成学业。

何云华,因为老婆离家多年,他靠在村上打零工及传统种植独自抚养3个孩子。年前,洪志联去走访时,看到3个孩子衣衫单薄且破烂,脚上的鞋子也已破烂不堪,他悄悄地询问了3个孩子脚的尺码。再次来到何云华家时,洪志联手上多了3双崭新的鞋子与一大包衣服。

其实早在2001年,洪志联每月的工资仅有270元,那时他就自己出资3000元,帮村民修建了一条公路。

“我是农民的儿子,身在农村,深知生活的艰辛,带着大伙一起脱贫,把日子过好点,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洪志联常这样给村里人说。

首席记者 王珊 通讯员 石嘉黎 文/图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马未都:生活中有一个幽灵无处不在
  • 官员为何要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
  • 李白一生最后一首诗可说是他的墓志铭
  • 放荡不羁史湘云,错投女儿身
  • 《老炮儿》导演心中燃烧的武侠魂
  • 你为何嘴上抱怨,却一再原谅暴力渣男
  • 速码!新西兰自驾,衣食住行全攻略(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