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26日07:33 南方日报

分享
中山市看守所建设9间远程视频提讯室,智能信息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公安办案效率。
除了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如何引导未成年在押人员改过自新、重回社会,是中山市看守所管教民警时时思考的问题。
高墙之内,因为董延华这样的“白衣卫士”的付出,中山市看守所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近日,五年一届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场全国公安系统的“群英会”上,近五年来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615个先进单位和1320名先进个人受到隆重表彰,中山市看守所成为全省获得表彰的28个先进集体之一,也是中山市唯一获得此次表彰的单位。

实际上,翻看中山市看守所近年来的“成绩单”可以看到,2012年至今它已经蝉联三届“全国标兵看守所”称号;2016—2017年度,获评省级“青少年维权岗”和“广东省公安基层文化示范点”;连续13年,保持监所安全无事故、队伍安全无违纪的“双安全”佳绩……

为何能屡次登上国家级光荣榜?中山市看守所背后有怎样的成功学经验?笔者试图通过“平安”“人文”“智慧”几个关键词找出答案,梳理总结创建智慧监所的“中山模式”。

●撰文:何伟楠 图片:中山市看守所供图

关键词 平安监所

打造“六级巡查机制” 形成中山看守特色

去年8月,中山市看守所的监室内,一名在押人员林某3次避开他人独自蹲在监区角落,管教和民警通过突击检查发现,林某已经准备好自杀工具,正在寻机自伤自残。

最初发现这一自伤自残事件的,是一位“电子警察”,它就是中山市看守所自主研发的“在押人员信息研判系统”。平时,这位警惕的“电子警察”时刻关注着监室里的一举一动,监室内在押人员的任何异常举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系统自动识别记录异常情况后,会将预警信息直接发送给相关责任管教。“电子警察”运行以来,中山市看守所在押人员违规违纪现象下降了30%,连续13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是监所工作永恒的第一要务。中山市看守所是全国公安监管系统中关押量超高的特大型看守所,安全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社会形势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山市看守所深刻认识到,以往依靠硬件投入、人海战术的传统做法已经难以为继,而对于监所平安来说,如果做不到“万无一失”,将意味着“一失万无”。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动态安全?中山市看守所同时从软件、硬件方面入手,加大投入,推动一系列硬件建设;同时加大建章立制力度,运用科学管理和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软件”创新升级,取得了显著效果。

推动“公卫合作”,成为中山市公安局和市看守所从硬件着手创建平安监所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实际上,早在2011年开始,中山市看守所就与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建立了“公卫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全力推进,2016年10月18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驻中山市看守所门诊部正式揭牌,这也成为中山市看守所医疗专业化的重要里程碑。该门诊部开诊半年多以来,公安监管部门负责监管安全、卫生计生部门派驻医护人员负责医疗卫生的专业化运作模式已经步入正轨,为中山市看守所医疗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进一步提升了监所医疗卫生安全系数。

在软件方面,打造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则成为中山市看守所创建平安监所的重要抓手。2016年以来,中山市看守所严格贯彻落实公安部部署的看守所执法管理“十到位”、省厅执法管理专项检查、突出问题整治等系列专项工作。以此次执法管理专项检查工作为契机,中山市看守所党委加强制度建设,围绕107条标准逐条检查、逐条整改,制定了“中队每周互查、大队每两周自查、分管所领导每月督查、所纪委每两月巡查、监管支队每两周到看守所开展检查、分管副局长每月至少一次到看守所检查”的巡查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山看守特色的“六级巡查机制”,及时消除了监所安全隐患,并形成长效机制,提高了执法管理工作水平,监所安全等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人文监所

探索“全民帮教”新路 激发管教工作创新

不久前,中山市看守所管教二大队的管教民警叶有春收到一封感谢信,寄信人是一位他曾经管教过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小石头。

小石头身世可怜,3岁时,酗酒的父亲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母亲在反击中失手将父亲杀死,从此,小石头失去了双亲的照顾。因为家境贫困,他右眼的病最终导致视力残疾,性格也越来越孤僻。17岁那年,初中没毕业,小石头辍学到中山打工,嫌打工来钱慢,他在老乡的怂恿下,他就走上了盗窃的违法路,然而第一次偷窃他就被抓了个正着。

小石头被依法刑拘后,进入看守所服刑,后被分到管教二大队,叶有春成为他的管教。在这所“特殊学校”里,叶有春成了小石头的家长和老师,除了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如何从心理上矫正小石头,引导他改过自新、重回社会,成了叶有春时时思考的问题。

叶有春的思考,也是中山市看守所的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干预才能有效、高效地管理、感化教育在押人员,对此,中山市看守所开始尝试“全民参与”的帮教新模式。为了让教育感化效益最大化,中山市看守所加强与团市委、社工团体、心理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沟通,探索将心理干预融入在押人员管理。

“全民参与”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探索管教工作的灵感,在中山市看守所,“创新”已经渗入到各个管教大队开展管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为教育感化未成年在押人员,管教二大队联合团市委成立了“广东省重点青少年关爱基地—阳光之家”,启动“阳光行动—牵手同行计划”,通过邀请中山市社会义工来看守所开展帮扶,借助室内拓展、家庭功能修复、叙事疗法训练等各种专业教育、矫正方法,引导未成年在押人员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

无独有偶,管教六大队联合市妇联建立了开展女性在押人员管理教育的“向日葵爱心之家”,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母亲节感恩活动,举办庆祝“三八”节文艺汇演等,以多姿多彩的修身活动引导女性在押人员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建灵魂、重回社会。

据悉,“阳光行动”的参与志愿者已达80人,他们与未成年人开展访谈104次,跟踪青少年个案50人;18名青少年“重获新生”,分别在工厂、餐饮行业、种植业等各领域开始了新生活。得益于“文化育人”的改造新思路,近几年来,从中山市看守所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再次违法犯罪率,从30%左右降到了2%。

小石头在信中向叶有春道出了心里话,他表示,在管教的帮助下,自己每一天感受到的都是充实的新生活。在看守所的联系下,小石头离开看守所后进入大涌镇一家服装厂工作,让叶有春欣慰的是,在近期的回访中,他得知小石头已经在厂里一个设计小组当上了组长。

小石头的“变形记”,只是中山市看守所以人文情怀开展帮教的一个缩影。“全民帮教”的开展,有效地将丰富的社会专业资源引入看守所对在押人员的日常帮教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帮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人文情怀融入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激发了“全民帮教”的工作创新,以往管教工作的难点正在被打造成管理亮点,中山市看守所正在打造人文监所的路上迈出踏实一步。

关键词 智慧监所

为监管装上“超脑” 大数据支撑智能警务

2015年末,李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羁押于中山市看守所,被列为一级重大风险人员。去年1月份,中山市看守所某监室亮起黄色警告灯,民警分析发现这次预警与该监室在押人员李某有关,于是开展突击检查,发现李某正为逃脱做准备。

根据系统监控,短短一周内,李某有1次违反监规蒙头睡觉的记录,另有22笔购物超量预警和5次医疗室就诊提示。富有经验的监管民警知道,李某的异常举动背后肯定隐藏着危险行为,随即采取行动。

这次精确的研判、精准的防控和及时的处置,要归功于“在押人员信息研判系统”监测和分析的一组警务大数据。该系统可以对在押人员羁押期间的消费、违规行为、医疗、谈话、通信、提审、会见等一系列数据轨迹进行智能分析预警,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际上,在押人员信息研判系统已经成为中山市看守所日常监管工作的“超脑”,这个系统包含监室风险评估系统、气象气候监测系统、重点人员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4个信息系统,可综合评估在押人员结构、违规情况、病号医治情况、天气状况等8个方面共176条影响监室安全的要素,实时生成安全指数。

在看守所内,一名管教民警往往管理着百余名在押人员,每名在押人员的情况均不相同。如果仅靠人力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监管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监管质量也难以保障,而有了在押人员信息研判系统,这些日常工作就变得简单多了。这颗“超脑”为监管民警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电脑系统中,所有在押人员的风险等级信息一目了然,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民警管理在押人员,不仅大大缓解了民警压力,也降低了监室安全风险。

智能信息设备的运用,不仅为监所的监管工作装上智慧的“耳目”,也正在为警务办公效率装上“飞毛腿”。

去年来,中山市看守所内的9间远程视频提讯室陆续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基层派出所中,最先试点远程视频提讯的是小榄分局升平派出所和泰丰派出所。以往,根据规定,普通提审需要2名民警共同完成,这意味着,即便是一次较简单的普通提审,升平派出所两名民警也要驱车近40公里,耗费数个小时才能完成当日的现场等候、提审、送还等过程。而有了远程视频提讯室,情况就简单多了,远程视频审讯由一名民警即可独立完成,基层办案民警在派出所内的提讯室内即可通过公安专网、音视频设备等,对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完成讯问。

让民警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远程视频提讯大大提高了公安办案效率,节省了办案成本。更重要的是,远程视频审讯中,民警不和嫌疑人直接见面,避免了职务违法违纪,有效杜绝了廉政风险。以大数据支撑智能警务,中山市看守所正在不断强化“超脑”,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引领警务现代化进程。

据悉,2016年,中山市看守所技防改造(一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监区摄像头全高清、全覆盖,在所内铺设高速光纤,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和远程指挥调度,打造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天网工程”,使监室违规等安全隐患无处遁形。目前,技防改造二期工程也正在推进中。

■光荣榜

2010年12月

获评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2011年10月

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2010—2011年

获评全国标兵看守所

2012年7月

获评全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先进单位

2012—2013年

蝉联全国标兵看守所

2014年2月

再次获评全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先进单位

2014年3月

获评全国看守所“五化建设”示范单位

2015年3月

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2014—2015年

蝉联全国标兵看守所

高墙里的“白衣卫士”

保持6年无医疗事故

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看守所往往给人冰冷而神秘的第一印象,而实际上,身穿制服的民警,在工作中更多地是扮演着保护者、守卫者的温暖角色,董延华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董延华是中山市看守所一名医务民警,现任后勤大队二中队中队长。1995年,已有十几年的医务工作经验的他转调到看守所工作,从警10多年来,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工作既严谨细致,又雷厉风行。

几年前的一个值班日,董延华已经提前申请了假期,如果最后一个夜班“风平浪静”,他就可以正式休假回到阔别已久的河南老家探望亲人。然而凌晨3时,值班室突然接到警报,某监视一名在押人员苏某睡觉时忽然停止呼吸。此时,刚刚处理完上一个病号的董延华,还没有来得及上床小睡一会,就立即带着护士奔赴监室。经过检查,董延华发现苏某嘴唇发紫,呼吸极其微弱,于是他马上为其测量血压,听诊心脏,并为他做人工心脏按压。

一系列抢救措施后,病人仍没有反应,董延华清楚,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最有效的抢救,病人几分钟之内就有可能猝死。万分危急之下,董延华当即决定对苏某进行“人工急救”,他一边为苏某注射强心药物,一边嘴对嘴一口一口为苏某做人工呼吸。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董延华对苏某的抢救一直持续到医院的救护车到来,但是苏某仍然没有苏醒过来,最终在医院不治而亡。

苏某的亲属听闻消息后,不相信警方和医院给出的结论,并要求追究值班医生责任。然而当苏某亲属倒查录像时,看到董延华不顾一切“口对口”为苏某做人工呼吸时,也被感动了,再也没有提出追责的要求,这场“事故”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

2009年开始,中山市看守所关押量急剧上升,各种急、重病号也随之迅速增加,董延华负责的监区防病治病工作压力尤其沉重。作为看守所门诊部的负责人之一,在关押量严重超编,病号多、医务人员少的情况下,董延华始终冲在第一线。有一次,他发烧39℃,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是考虑到当时医务室人手不足,工作又多,他硬是打着吊针坚持工作。尽管几年前,他已经因患胰腺炎而切除了胰腺,身体需要更多的休养,但是为及时做好在押人员的医疗工作,他还是经常性地加班加点,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总是随叫随到,不厌其烦的、细心的为在押人员看病治疗,保障他们能及时得到较好的治疗,也挽救了不少频临死亡的病犯,保障了刑诉活动能正常进行。

董延华还重视制定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了医务工作各项工作台账,每天亲自做好巡诊工作记录,亲自做好在押人员所外就医、病残诊断、药品使用的工作记录,正是这些翔实的工作记录,在救治急重病犯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主动参与策划了中山市看守所与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合作,开展艾滋病、肺结核入所筛查,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在监仓内的传播,确保了监所安全。

董延华就是高墙中那群“白衣卫士”中的一员,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山市看守所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在押人员及其家属的肯定。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高富强:比女德教育更可怕的是什么
  • 搬走“减持”大山:股市危局这样解!
  • 金庸笔下,哪个男主角最有异性缘?
  • 黛玉如何让宝钗意识到自己人格的低劣
  • 白鹿原PK欢乐颂的杀手锏是啥?
  • 你离得开男人,男人就离不开你
  • 新西兰箭河,去旅行还能淘到金块(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