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05日07:33 南方日报

分享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签约,高校、企业将协同培育“大城工匠”,服务于佛山制造业的需求。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脑机接口控制系统,可以利用脑电波控制轮椅的移动转向。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6月3日,2017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产学研对接大会在佛山举行。会上,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现场签署广东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并为共建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揭牌,为佛山建设高等教育名城创造了最佳开局。

同时,会上还签约和启动多个项目,首次发布8万字的《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供需对接暨佛山校地合作发展报告》。而这一系列项目签约的背后,正是佛山多举措打造创新生态链,推进佛山高等教育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的决心。

“佛山搭建的这一平台,是与省教育厅、省各大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推动,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不仅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的前进,更重要的是借此推动广东在一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在会上表示。

建高等教育名城,佛山迎最佳开局

会上,这一由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共建的转化中心正式揭牌。未来,该平台将成为吸引和汇聚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转化并逐步拓展到珠江西岸城市的基地。

作为有效连接创新资源的桥梁,转化中心的落户无疑为佛山制造注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据了解,该中心将有针对性地为省内高校和佛山企业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以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佛山持之以恒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极为强烈的需求,特别适合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因此,省教育厅决定率先在佛山开展校企合作”。

事实上,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战略的提出,佛山正期盼通过产学研的力量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亟需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表示。

今年5月19日,佛山已分别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全学段办校区,以打造与佛山产业高度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大学。

紧抓转化中心落户这一机遇,佛山接下来将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平台,深化校地协同和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先进科研成果在佛山率先落地和产业化。

鲁毅说,未来佛山将引进国内外更多优质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落户,并在建设用地、办学经费、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力争将佛山建成城、产、人、教融合发展的南方高等教育名城。”

对接全省高校,打造创新生态链

建设南方高等教育名城,以创新提升佛山制造竞争力!佛山发出的这一呼声,正引来全省创新资源的汇聚。

3日的大会上,15个产学研项目上台签约。项目分别由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与美的集团、盛路通信、涂亿装饰等佛山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涉及机器人协作、动力电池开发、视觉检测等多个领域。

签约之外,会场外的产学研对接同样热闹。“我们的科研成果针对的是制造业,因此非常希望能与佛山企业加强合作。”在展会上,东莞理工学院一位科研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企业与高校已表现出强烈的产学研对接需求,佛山也正为这一合作搭建起完善的创新生态链。

当日大会上,景李虎和佛山市市长朱伟签署了《广东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双方将共同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大学与企业项目对接、基金建设等方面合作。

同时,会上还进行了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签约,该基地将以项目精准对接为纽带,通过高校、企业协同培育“大城工匠”,为佛山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服务;为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由佛山市、区共建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也同时启动,该基金首期规模为1亿元,将重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

■特写

到企业去!会场外掀起产学研对接热潮

3日大会的会场之外,来自全省的高校创新资源也正和“佛山智造”擦出新的火花。在广东高校和佛山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展现场,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25所省内高等院校带来了各类科技成果150余项。

而在当天上午,来自省内高校专家、科研团队负责人已经分成四个考察组,分赴佛山相关研发机构、科技园区和企业,深入了解佛山市产业发展情况及科技需求,以对接服务其产业需求。

高校校长企业行:望了解更多产业需求

3日上午,考察组分为4路赴10个佛山企业和科研机构。其中,汇聚了省内多所高校正副校长的考察组,走进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校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菱王电梯、佛山维尚家具等高校、科技园区和企业。

“现在这一技术装载在多少电梯上面?”“诊断功能是电器的还是机械的?”“有没有和高校合作?”在广东菱王电梯的现场,当负责人介绍到菱王电梯已具备电梯物联网功能时,许多高校校长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发问。还有高校校长夸奖:“这一监控中心做得很不错。”

在参观维尚家具的自动化工厂时,记者看到不少高校校长纷纷拿出手机进行拍照,还有校长紧跟着该企业总经理的步伐,不停询问各类工序的开发。

“产学研合作,重点应该是由高校研究,企业来应用,佛山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我们也希望能更多了解佛山制造产业升级需求,进行更好的科研对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小琴向记者表示。

科技成果展现场:高校与企业现场对接

当日下午的广东高校和佛山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展现场更加热闹。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脑机接口控制系统最为“吸睛”。记者在现场看到,示范者双手双脚均未操作,仅用“意念”控制,就能让轮椅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转。“除了控制轮椅外,现在还能实现电视调频、开关空调等多种功能。”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展示的产品有着“高科技、智能化”等共性。由广东工业大学研发的轻子机器视觉检测器,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咨询。“这一项目能把工人从检测这一环节中释放出来,而且保证检测效果更精准。”项目负责人陈锦华介绍。

在现场的演示中,当工作人员把一块玻璃放在机器上,几秒钟不到,一旁的电脑马上显示出产品的直径、弧度等各类数据和信息。这一设备正好填补了企业智能检测的需求,陈锦华说,因此一上午团队就收到了不少佛山企业家的名片。

■焦点

南方日报发布8万字报告

聚焦产学研建言创新发展

3日的大会上,由南方日报调研团队撰写的《广东创新驱动供需对接暨佛山校地合作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文接近8万字。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报告归纳出广东创新驱动新趋势、产学研合作新格局,以及在此背景下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所做的产学研对接新探索等。在此基础上,报告还为佛山及广东未来的产学研合作升级提供参考建议。

佛山闯出产学研合作新路

报告用一系列数据证明了当下广东的创新实力。2016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强度由2014年的2.4%、2015年的2.5%提高到2016年的2.58%,跨过创新性地区的关键门槛。

在广东的创新大潮中,作为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更是将创新尤其是产学研合作作为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报告称,佛山正逐渐走出一条“研发导向市场化、运行机制长效化、资源集聚平台化、人才队伍梯队化、资源链接国际化”的制造业城市产学研发展新路径。

在佛山,响应制造业创新、以新型研发机构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工程院与佛山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成立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百千万工程”。平台孵化的企业实现年产量超过2000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

目前佛山共建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超过50家,还有不少外来机构加入这一阵营。今年4月,中关村的13个创新资源机构携智能硬件、IT服务等技术成果,赴佛山与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了一场创新对接盛宴。

五大建议建言创新发展

从佛山乃至广东各地产学研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此前南方日报调研组在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创新强国的调研成果,报告提出了破除科技转化应用制度性障碍、共建产业创新共同体等佛山创新5大建议。

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命题,报告还建议佛山乃至广东要用好制造能力的“长板”,强化集成应用创新。在硅谷等世界创新中心,企业家拿到高科技专利就要考虑如何拼接资源,其拼接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生产制造能力。

在德国,创新主力军是大量无研发、非研发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它们比研发型企业具有更高水平的生产力。

报告认为,与德国一样以制造业见长的佛山也应该利用制造能力“长板”,以应用为目标整合各种技术集成,创造出新的效能。

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吴欣宁 见习记者 熊程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徐静波:日本农民一年收入有多少(图)
  • 顺丰突然拉黑菜鸟,王卫在下什么棋?
  • 朱棣要娶徐达的小女儿,惨遭拒绝
  • 中国第二短命王朝毁于士族堕落
  • 《救命解药》坑爹乱伦变态童话
  • “曲筱绡”牌女朋友,你敢不敢拥有?
  • 奥地利:让女人尖叫的奢华水晶宫殿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