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07日01:09 新文化报

分享

  刘秀华 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陆旭

  高万清

  扫码关注新文化报官方微信看更多高考故事

  忆高考·

  我们的1977

  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一天,万千学子将走入考场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同时,2017年也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前,也有这样一群渴望知识、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学子走入考场。为了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新文化报推出特别报道,寻找到数名分别在1977年、1987年、1997年和2007年参加高考的“天之骄子”,讲述他们经历的高考故事,同时也为今天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加油助威!

  [人物:刘秀华]

  白天上班晚上复习 一盏马灯两人用

  没有明亮的灯光,我和同学一起,同学提着一盏马灯放在桌子中间,我俩一个坐这边,一个坐那边,有不会的就一起研究,白天我还要继续到小学教书。”

  今年62岁的刘秀华已经退休了,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参加高考的考生。“我是1975届的高中毕业生,但是我只上了两年高中,是在河北上的,后来回东北,发现当年东北对于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就不读了,在农村干了半年农活,之后被推荐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她回忆说。

  因为家庭困难,刘秀华不得不放弃学习,但是听说1977年恢复高考,她看到了一线希望。“当时考试科目有四科:语文、政治、数学和理化,我当时是小学老师,但是我不想当老师,因为当时老师的工资很低,我想通过高考转到其他职业。”刘秀华称,当时自己完全不知道复习范围,只能闷头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习环境。“当时我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回家复习,而且当时复习环境比较艰苦,没有明亮的灯光,我和同学一起,同学提着一盏马灯放在桌子中间,我俩一个坐这边,一个坐那边,有不会的就一起研究,白天我还要继续到小学教书。”

  复习到11月末,刘秀华参加了高考,开始了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和我一起考试的同学报了吉林林校,他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特别早就到了,年末就下来了,可是我的一直没到,我都心灰意冷觉得考不上了。”本是信心满满的刘秀华,直到1978年3月份,才等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刘秀华将通知书给爸妈看,爸妈十分高兴。“我妈妈跟我说,你都被录取了怎么一点也不高兴呢,你在这儿跟我俩开玩笑、装深沉。”直到现在,刘秀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刘秀华被延边财贸学校录取,就读商业会计专业。虽然是个中专,但她非常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因为我父母都没有工作,我就边读书边上班,平时也十分节省,我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片,我的工资除了生活费都寄给父母,我父亲总是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家姑娘一边上学还能养家。”

  毕业后,刘秀华被分配到长春粮食部门担任会计。她很感激高考对自己命运的改变。“通过高考,我学到了知识,并且改变了我父母的生活环境。”今天是2017年高考第一天,刘秀华通过新文化报祝福高考学子:“衷心祝愿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取得优异成绩,胜利属于有梦想的年轻一代。”

  [人物:毕书彦]

  当时本科专科不容易考 我们报了中专

  有一天小学老师叫我们去,说要选学校,就是报志愿,跟我们说本科和专科不容易考上去,让我们报中专,我们几个就报了中专。”

  毕书彦家在农村,其实他早在1972年就高中毕业,而后一直在农村干农活。1977年他在广播中听到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我们的小学老师通知我们,要高考的可以到大队上报名,我就去了。”他说,报完名之后就回家复习。因为已经有5年没有学习过这些知识,他觉得有些困难。“打开我们当时的课本,与现在所学的教材不一样。我当时找到应届的学生借书,但是这些书他们白天上学要用,我们只能晚上回来看。”

  提到当时的复习环境,毕书彦感慨万分。“当时我们三四个人一起复习,没有学习的地方,就凑到其中一个同学家。当时他自己一个人一间房,屋子比较宽敞,我们几个人就跑到他家去学习。”在准备高考的那段时间,毕书彦向生产队请了假,在家安心复习。“我只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有一天小学老师叫我们去,说要选学校,就是报志愿,跟我们说本科和专科不容易考上去,让我们报中专,我们几个就报了中专。”

  1977年11月份,毕书彦在通化县四中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是在年后收到的。“我当时挺高兴的,被长春冶金地质学校录取了。当时农村的条件不太好,谁能考上就能参加工作,还包分配。”毕业后,毕书彦被分配到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地质队工作。“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祝愿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能够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毕书彦祝福说。

  [人物:陆旭]

  没有复习用书 只能借书来抄

  当时没有书、没有资料、没有老师教,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只能借别人的书自己抄,一些知识完全靠自己过去的积累。”

  今年60岁的陆旭,在1977年参加了高考。“我出身黑龙江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高中毕业后就在农村干农活,很累,有一次累到吐血,想着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之后有一所学校让我过去代课,我当时教初中二年级的几何和代数,还要当班主任,特别有压力,当时教得也不好。”一心想脱离农村的陆旭是幸运的,第二年他就等到了机会,“1977年8月份,上面下来消息说要恢复高考了,我当时特别兴奋,这是个机会,我必须抓住,就复习了4个月。”

  提到复习过程,陆旭感慨很多。“当时没有书、没有资料、没有老师教,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只能借别人的书自己抄,一些知识完全靠自己过去的积累。”陆旭是幸运的,父母很支持他参加高考,“我父母的思想比较进步,认为孩子必须要读书学习,知识是有用的,就教我识字,不上学的时候我就看一些文学名著。”提到母亲曾经为自己做出的奉献,陆旭的眼睛湿润了。

  “我当时的学习环境也不太好,尤其晚上农村经常停电,我只能点着蜡烛看书,一晚上要用掉好几根蜡烛,桌子上的蜡油很厚一层。”复习的4个月,陆旭每天都学习到后半夜,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我在学校教书,报考师范类院校有优势,我就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

  1977年11月29日、30日两天,陆旭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当时我看到试卷,这些题我都遇到过,都会,心中有点小得意。”考试结束后,他开始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每周日我还要去生产队干活儿,为了贴补家用,平时就在学校当代课老师。过了年之后,同学有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一直没有我的。当时我觉得可能考不上了,心情很沉重,每天不吃饭不睡觉,母亲也很心疼我。”

  1978年3月的一天,正在学校上课的陆旭接到邮局的通知,说有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他高兴地来到邮局领取,安排好工作之后拿回家给父母看,他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了。

  “当时父母很替我高兴,我终于要走出农村去城里上大学了。”他说。

  1978年3月17日,陆旭坐车来到东北师范大学,与他想的不一样的是,由于高考停了11年,被录取的同学都复习了很多年,有很深的文化基础,与他们相比,自己底子较差。“我是我们班里最小的,其他同学有的已经30多岁了,我和他们相比基础较差,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泡图书馆,把这些差距补回来。”他说。

  毕业后,陆旭一直在长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当了多年老师,也走上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岗位。提到高考对自己的影响,陆旭说这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考试。“一晃40年过去了,当年的高考让我明白,能考上只是一个分数,但就我的底子和知识积累来说,远远不如那些同班同学,必须继续努力。”

  [人物:高万清]

  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好一千倍

  整个村子3000多人,最后考上的只有两三个人。我后来到了学校,才知道我当时的成绩超出录取分数线50多分。”

  高万清是一位退休法官,同样在1977年参加了高考。提到高考的初衷,他称当时想要脱离农村。“我是1974年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农村工作,但是农村干活累收入还低,我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太好,想上大学需要推荐。”高万清说,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消息传来,他觉得机会十分宝贵,“当时政策说只要是高中毕业生,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参加考试,我就想试试。”

  随后,高万清报了名,但是他白天还要干农活,没时间复习。“我早上3点钟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晚上太阳落山。我试着在家复习了七八天,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就是没有复习的书,当时没有书店,自己的书也找不到了。后来好不容易找来了书,却发现几年不学习,大部分知识已经荒废了,又没有老师可以辅导。还有就是在村子里一些消息收不到,全村只有一部手摇电话,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好一千倍。”

  在正式考试之前,要先报志愿。由于高万清几年没有学习了,考虑自己的能力水平,他填报辽源煤炭学校作为第一志愿。

  “记得当时我在长春市第二十三中学考试,冬天考场里很冷,一共考了语文、政治、数学和理化四科。”提到考试内容,高万清记忆犹新的是语文试卷,“当时语文的作文,我一开始写的是议论文,但后来改成了记叙文,没想到我的语文得了80多分,满分100分。”高万清其他三门一共考了90多分。

  考试后,高万清顺利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很高兴,整个村子3000多人,最后考上的只有两三个人。我后来到了学校,才知道我当时的成绩超出录取分数线50多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春市朝阳区煤矿,后来又被调到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工作。“调到了法院,我重新念了法律的大专,又念了本科。”

  退休前,高万清已经升任至高级法官。

  参加高考让高万清感触颇多。“恢复高考是国家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的变革,从1966年开始就没有高考了,直到1977年才恢复。那次高考不仅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全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方方面面都改变了。”

  正值2017年高考之际,高万清对高考学子说:“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好,网络、电视、手机还有一些课外辅导课程,都为学习提供了方便。书山有路勤为径,希望2017年的高考学子能够取得佳绩。”

  实习记者 陆璇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鲜出炉!201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 称大陆人就是小偷,某些台湾人该醒了
  • 朱元璋为何选择在1368年称帝
  • 金庸笔下,谁参加高考准会状元及第?
  • 《神奇女侠》为啥有点后劲不足了
  • 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圈子有多重要
  • 杭州最牛的民国风酒店什么样?(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