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10日08:14 东莞时间网

分享

■第六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在桥头举行终评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图/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廖杏子)近日第六届东莞荷花文学奖揭晓,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小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评论奖等七大奖项尘埃落定。两年一届的荷花文学奖,是东莞目前影响力最大的纯文学大奖。评选中,评委们对参评作品和东莞文学都说了些什么?本报记者全程目击评奖过程,见证了各个奖项的出炉过程。    

“文学新人”陈玺全票通过

为了保证荷花文学奖的文学水平及权威性,主办方邀请的5位终评评委都是曾经担任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他们分别是中国作协全委委员、《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羊城报业集团副总经理温远辉,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肖楠。

终评当天,在候选的52部作品中,每一个奖项由评委先推荐两部作品,最后五位评委经过长时间讨论,以记名投票方式选出获奖作品。在评奖现场,参评作品竞争激烈,评委各抒己见。此次参评作品中,短篇小说整体质量比较好,相对比较整齐;东莞的散文创作水平一直很高,终评评委在周齐林和林汉筠之间抉择了好久,最终,评委认为周齐林的《被淘空的村庄》更加全面,写出了农村的现状、思考。

长篇小说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陈玺的《一抹沧桑》和航亿苇的《条条大路》上。张柠认为,《条条大路》写出了东莞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东莞特色,《一抹沧桑》聚焦陕西老家,故事更打动人。

“从长篇小说的完整性,包括长篇文体的厚重和个性化来说,陈玺的《一抹沧桑》略胜一筹。”谢有顺指出,《一抹沧桑》中长篇小说的各种要素比较齐全,创作技巧成熟,作品扎实厚重。最后,《一抹沧桑》全票通过获得年度长篇小说奖。

年度诗歌奖胜在东莞题材

珠三角向来是诗歌创作重镇,本届荷花文学奖有11件诗歌作品入围终评,是所有类别中数量最多、竞争最激烈的。

入围者中不少都是东莞诗坛的中坚力量,经过多年的写作,都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写作风格。

评委评价入围作品总体水准都很高,大多直面现实又具有诗意。在温远辉看来,易翔的诗歌艺术水准很高,具有诗意情怀,更能打动人心; 黎启天的诗歌开阔、大气,颇有新意;侯平章的诗歌则具备诗人的人文关怀,“彭争武的《东莞书》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诗人将城市题材用主流方式表达,将身边素材组织到诗歌叙事中,体现了诗人对东莞这片土地的责任感。”

“东莞确实需要一首好的诗歌来给自己正名。”谢有顺也认为,彭争武的诗歌题材很好,命题诗的写作非常难, 但彭争武依然写出了亮点。

东莞是文学创作宝地

东莞荷花文学奖,一直注重发现扶持文学新人,参评者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刚出道的大学生,再到名不见经传的打工者,每一届都会冒出新的面孔。年近半百的陈玺也算是一名“文学新人”,近两年才开始崭露头角,一出手就是80万字的长篇大手笔。

陈玺的职业是公务员。五次担任荷花文学奖评委的谢有顺忍不住称奇,“东莞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像文学评论门类中的《诗歌翻译与批评》,这种偏向于学术性的文学评论,应该由理工学院的教授来创作,而他的作者百定安却是人力资源局工作人员。”

首次担当荷花文学奖的《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说,东莞的参评作者分布面很宽,年龄跨度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并不局限于地方性的文学眼光, 有开阔的视野,和中国整体文学的发展水平一致。

宗仁发还认为,东莞是文学创作的宝地,近几年东莞文学创作势头很猛,经济发展和文学创作不是冲突和对立的,也可能是促进关系,作家在东莞更容易触摸到时代脉搏。

责任编辑:张岩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姚树洁:英国大选结果直射三大隐忧
  • 高考真的能改变人的命运吗?
  • 未参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凭啥信李靖
  • 政敌利用乱伦绯闻击败了欧阳修
  • 《白鹿原》何冰演技赞!张嘉译被秒杀
  • 婚姻中不成熟的男人,会是什么样?
  • 杭州最牛的民国风酒店什么样?(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