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12日07:38 南方日报

分享
华南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闫军威,同时又是新三板上市企业、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相关内容

教授

下海

浅色衬衫配牛仔裤,习惯将袖子撸到肘部——闫军威在学校是一个很像科技型公司CEO的教授,在外头则是一个很像学者的CEO。实际上,他既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也是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在广东,像闫军威一样有着双重身份的创业者,将越来越多。

高校,集聚了庞大的科研创新资源,是重要的创新源头。而在过去,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高校科研力量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支撑创新的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和科研机构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创造更多可供转化的应用型科技成果。

在惠州,惠州学院教授钟平生研究的“有机水稻主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采用生态控制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升惠州农产品质量。项目推广后,数以万计的农户获得难以估量的实惠。

而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创业,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改变以论文“论英雄”,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的权重;推动人事管理改革、解决教授创业的后顾之忧——实际上,珠三角地区已经有部分高校走在了前头,并催生了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对于包括惠州在内的城市而言,一方面能否继续鼓励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能否营造更优越的创业环境,是吸引更多教授们在惠州创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撰文:叶石界

从国内新三板到国外主板教授把公司带上了资本市场

30年前,闫军威开始进入暖通空调节能控制领域,从事节能技术基础性研究和产品开发,并陆续接了一些国内外的项目并将技术推出国门。不过,当时由于高校教师身份,他并没有想过创办企业。

2003年,其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率先出台了《关于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鼓励教授以成果入股公司、创办企业。恰逢此时,学校国家科技园成立,有了数年积累的闫军威,带着试水的心态开始了创业之旅。

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公司发展很快,业务也从华工校园内,走向广州、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全国。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专利技术产品在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商业建筑等各行各业的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公司也壮大为拥有近百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2016年9月,远正智能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华工首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所谓‘教授办企业’其实有着多种方式,既有携带自有技术直接创业,也有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合办公司,还有跟外面企业合作一起技术攻关并深入参与企业运营等等,不一而足。”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马卫华告诉记者。

在更早的时候,广东一些高校在探索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一批教师派到企业的管理岗位上,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与云浮新兴县的勒竹鸡场(现为创业板千亿市值企业温氏集团)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当年刚在华农大动物科学系任职没多久的老师陈瑞爱,就是以学校外派技术员的身份到了勒竹鸡场兽医部做技术指导,一干就是25年,后来兽医部独立为大华农公司并登陆资本市场,陈瑞爱则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如今,陈瑞爱经常往来于广州与云浮之间,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教授与企业董事长身份的不断切换。

对于双重身份的切换,陈瑞爱认为有着显著的优势:如果只是简单的技术成果转让,科研人员往往缺乏跟进研究的动力,没有连续性,因此也难以真正实现高效和研究机构的价值。而通过“人的输出”,以人为纽带,让高校教授长期深度对接产业,将更便于盘活一系列资源,实现高效的转化。

一些教授还将企业办到了国外。

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钟振声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在加拿大参与设立了一家生产维他糖的公司。随后经历9年的研发,产品顺利获得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颁发的食品安全证书,产品供应给可口可乐、雀巢等食品巨头。2014年,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虽然到去年才开始量产,但第一年就实现了2亿元的产值。

如今已经年逾60的钟振声,除了继续带学生,在创业路上依然激情高涨。“接下来我们还要在东南亚地区办厂。”他告诉记者。

不止以论文“论英雄”教授迎来创业春天

“允许科研人员将研发成果和市场实践相结合,是国际通用做法。”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对记者解释道,比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几乎每个搞科研的教授背后都有一个企业。

美国硅谷的形成,就与斯坦福大学的探索有着密切关系。

60年前,时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的弗雷德里克·特曼鼓励教授和学生不仅要搞研究,还要将成果转化为商品。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斯坦福大学很多师生开始涉足商业,特曼的得意门生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最早就响应院长号召,借了几百美元在车库倒腾了一个电子产品,催生了今天的跨国巨头惠普。

40年后的上世纪90年代,大洋彼岸的华南理工大学借鉴了这一模式,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创业岗管理办法》《华南理工大学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管理办法》,为老师创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2003年,该校出台的《关于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则明确提出“以职务发明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创办科技企业,主要科技人员所占的股份最高可以达到50%”。

闫军威、钟振声等创业者,就是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校内企业家代表。

但出台鼓励教授创业的政策,在当时并非没有争议。“教授就应该专心搞研究”、“教授办公司是不务正业”……不少人发出这样的质疑声音。要正视听,就要从顶层设计上做好法律、政策的指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在过去多年里,一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他领衔提出了包含60多处修改意见的议案,推动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2015年10月1日,这份被称为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法律,经过修订后正式实施。

近两年来,国家、各部委、广东省出台了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破解成果所有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

今年2月,广东又一重磅政策的出台,在广东高校圈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管理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科研人员可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凭借自身专业知识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或自主创办企业,期限是最多6年。

不少人将之视为创新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停薪留职2.0”,以呼应改革开放初期鼓励职工放下“铁饭碗”下海一搏的政策,只不过这一次将范围圈定为科研人员。这份专门为科研人员创业留后路的文件,打消了离岗创业的顾虑,成为广东高校教授们的“福音”。

而要激发高校教授的创业激情,最有利的指挥棒,是打破以论文“论英雄”的考核评价机制。

钟振声以自己举例道,按照学校现行的考核标准,仅科研成果转化就能拿到1000多分,远超学校的考核要求。完成考核后,教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创新创业当中去。

“从法律体系到利益分配、职称评定、人事管理,再到考核评价的体制机制安排,为广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环境,我们迎来了创业的春天。”陈瑞爱如此评价说。

打造优质创业环境对接惠州“2+2+N”产业链

虽然广东的高校高度集中在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但对惠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而言,并不是没有机会。

去年9月,包括惠州学院在内的广东14所普通本科高校,被遴选入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这意味着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模式将逐渐打破定式,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强调应用性。

当前,惠州正在进入加速发展期,而激发拥有关键技术的教师的创业动力,嵌入惠州的“2+2+N”现代产业体系,有着巨大的作为空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搞工程、搞创业,值得高等院校探索。

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告诉记者,为了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惠州学院制订了《惠州学院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等方案和办法,支持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人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通过成果转让获得收益,其中奖励在转化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时,原则上酬金比例不低于转让收益的80%。2015年12月,学校还专门注册成立了惠州惠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负责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推进科技产业化等工作。

此外,整个珠三角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校教授设立企业服务于当地产业的例子。

这几年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布局,催生了智能设备产业的崛起。看准了市场方向的张铁,联手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成立了广东华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教授,张铁一直从事着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致力于为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提供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

“市场比我预估的还好。”张铁告诉记者,成立一年多就拿到了一批订单,如今他的客户已不仅限于珠三角,目前还准备将产品推广到越南。

闫军威认为,惠州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发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为教授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他看来,要吸引教授在惠州创业,除了要激发当地院校教师的创业活力之外,也可以引进外面高校科研团队在惠州落户发展。对于惠州这样的城市来说,在政策上要形成自己的吸引力。

他告诉记者,虽然当前政策在大力鼓励科研人员创业,但一些配套措施却没有跟上。最典型的是税收政策——实际执行中,转化收益奖励还是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根据规定,最高纳税税率可达45%。

对此,有部分教师提出“把按工薪所得改为按偶然所得征税”的建议。而在闫军威、张铁等教授创业者看来,不管是按哪种方式征税,只要能让科研人员减轻纳税负担即可。由于个人所得属于地方税,地方政府如果能在税收返还上做好文章,将对高校创业人员形成有力的支持。

■对话

华南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闫军威:

惠州的优质环境

对教授下海有吸引力

南方日报:鼓励大学教授创业是大势所趋。不过我们发现部分学校的老师还是存在观望心态。对此你怎么看?

闫军威:鼓励大学教授创业,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为什么很多老师还在观望,一方面确实对离岗创业将来回到学校还有没有位置心存顾虑,另一方面则是考核上的担忧。而这两点都要归结于学校对鼓励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决定着校内老师能否真的踏上创业的旅途。

比如说绩效考核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还是偏向于以论文“论英雄”,那么年轻的老师们就会顾此失彼,无法安心创业。

一些人认为大学教师创业是不务正业,但从实践来看,如果所从事的科研方向和创业方向一致的话,对产和学、研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比如企业发展中碰到的新技术问题,本身就可以成为科研的新课题。因此,高校管理者还要革新理念。

在这一点上,华南理工是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管理层多年来一直鼓励教师们创业,出台了很多力度很大的政策,鼓励了一批教师迈出校门走向市场。

另一方面,我们的考核机制也比较灵活。在考核指标中虽然也有科研经费、专利、文章、课时等系列内容,但是采取的是团队考核的模式,不同教师成员侧重点不同,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从而更有利于整个团队考核过关。

南方日报:当前,惠州围绕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新定位,加速创新发展。从吸引高校教授在惠州创业的角度,你有什么建议?

闫军威:惠州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是生物医药、电子技术等很多高精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我们看到惠州正在大力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在内的新兴产业,应该说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机会。加上现在交通发达,高速路网、高铁、城轨等快捷交通网络完善之后,惠州的环境对很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学教授来说,有明显的吸引力。

从激励高校老师到惠州创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还是要继续从落实相关鼓励政策、推动评价改革等方面,激发当地院校的创业活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推出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优惠政策包,引进外面的高校团队在本地落户创业。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姚树洁:英国大选结果直射三大隐忧
  • 高考真的能改变人的命运吗?
  • 未参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凭啥信李靖
  • 政敌利用乱伦绯闻击败了欧阳修
  • 《白鹿原》何冰演技赞!张嘉译被秒杀
  • 婚姻中不成熟的男人,会是什么样?
  • 杭州最牛的民国风酒店什么样?(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