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16日11:50 大洋网

分享

孩子误食的鼠药。(受访者提供)。

大洋网讯 近日,四岁半的娟娟(化名)和瑞瑞(化名)在福田一家培训机构上舞蹈课,课间休息时,班上的一位小伙伴乐乐(化名)分享“糖果”给小朋友,结果娟娟、瑞瑞、乐乐三人被紧急送院治疗,原来这瓶“糖果”其实是驱鼠粉。经过洗胃观察后,3个孩子身体都恢复了正常。事发过程中,家长报警,民警建议家长们协商解决,可大半个月过去了,调解依然无果,分享“糖果”的孩子家长被指敷衍。

给同学分的“糖果”竟是驱鼠粉

娟娟今年四岁半,妈妈杨女士表示,女儿在小区楼下的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学跳舞,5月26日下午6时,杨女士接到父亲来电,“赶紧去北大医院”。

杨女士到北大医院后了解了事情的详情。当天下午5时多,课间时分,乐乐给同学们分“糖果”吃,她从自己书包内拿出一大袋类似零食的物品,将袋中的5个黄色小瓶分给同学们。其中一个小朋友因为打不开瓶盖,让她外婆打开瓶子,外婆看不清瓶上的字,遂找到老师。

老师拿到瓶子后一看,吓了一跳,瓶子上写着“驱鼠粉”。随后老师赶紧询问排查,发现娟娟和一个叫瑞瑞的小朋友吃了一颗,乐乐表示自己也吃了。

老师与家长闻听都被吓坏了,老师急忙抠孩子的喉咙,对小朋友进行催吐,并且立即通知家长并赶紧将三个孩子送往北大医院与儿童医院进行治疗。

误食孩子凝血功能出现异常

在北大医院,娟娟洗胃时被发现有出血状况,孩子发烧到37.6℃。杨女士说,在急诊查了女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各项指标,结果发现孩子的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

从杨女士提供的视频可以看到,孩子吃的黄色瓶子里是白色的颗粒药品,瓶子外面标签是“正宗驱鼠粉”,说明写着“本品采用中草药配方,对人、家禽、牲口无毒无害!”又提醒“但不能吞食,请放在小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在给娟娟洗完胃后,杨女士怕还有残留,要求医生留样,请法医检查鉴定。之后北大医院的医生让孩子转院到深圳儿童医院继续治疗。

在儿童医院,医生立即展开会诊,给孩子注射维生素K1,次日凌晨2时左右,孩子再次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娟娟当天下午6时多出院。

杨女士告诉记者,当天在北大医院,乐乐家长一直强调,驱鼠粉“无毒无害”,娟娟洗完胃后,娟娟爸爸报了警。沙头派出所民警赶到建议双方民事调解。

街道办已介入 调解暂无果

乐乐为何能从书包里拿出驱鼠粉?驱鼠粉是从哪儿来的?昨天杨女士打了个电话问乐乐妈妈,在电话那头,乐乐妈妈说:我把驱鼠粉和菜都放菜篮子里了,孩子具体怎么拿到的,自己也不太清楚。

6月9日,杨女士夫妇和瑞瑞妈妈一起到沙头派出所查询案件进展,民警出面调解,但面对每家1万元的赔偿要求,乐乐妈妈说她老公不在场做不了主,并约了当天下午再到派出所调解,但是到了约定时间,乐乐家长也没出现。目前,沙头街道办已经介入调解,为双方指定了一名律师。“我需要他们一个道歉。”杨女士表示。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第三方律师张兴彬。他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民事纠纷,由此产生的医疗费、护理费及家长的误工费等,涉事孩子家长需要承担,因为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对方家长态度仍然敷衍,协调无法达成结果,娟娟家长和瑞瑞家长可以提起诉讼。

医生提醒

1~4岁幼童好奇心重

家长务必保存好药品  

“儿童药物中毒高发年龄是1~4岁。”深圳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宋萍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非常重,一些药品的色彩、形状及甜味糖衣对他们都有极大吸引力,如果储存不当,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把药片当作好吃的糖豆误食。”

宋萍建议,家长千万别用饮料瓶、饼干盒、糖果罐存放药品及化学品。“如果孩子发生误食,剂量小发现早的话,家长第一时间要给孩子催吐”,医生建议,接着要将孩子送往医院彻底洗胃,观察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确定中毒成分,服用特效药,如果无特效药,就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广报记者崔宁宁)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美国博主:从章莹颖失踪案想到的
  • 假“满分作文”,奔着利益来
  • 古代在职官员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 NoonStory:我在撒哈拉沙漠跑马拉松
  • 舌尖上的网剧,比国产深夜食堂好看
  • 男人有钱有颜,都不如有脑
  • 曹妃甸传奇:旗袍奶奶惊艳了时光(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